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时代雕琢的传奇,家乡孕育的脊梁——记晋州市周家庄旅游业策划人高华民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李英志 王兵云 | 发布时间: 2025-04-10 | 138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省会石家庄市出发,沿着三0七国道一直东行,当行至约60公里处,跨过石津运河,北岸有一处旅游胜地,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周家庄农业特色观光园”。每逢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会驱车从四面八方赶来,经常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春天,当天气渐暖,一望无际的梨花盛开,素洁若雪,正是“蜂恋梨花花恋人,游人接踵赏芳芬”。此时,温室大棚里的草莓也已经成熟,吸引游客领着顽皮的孩子们采摘尝鲜,其乐融融。到了秋季,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穿行树间,不觉馋涎欲滴,这更是吸引游客前来采摘的大好季节。

此处胜景始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约1500亩,辐射近1000亩。自从开园接待游客以来,逐年增设新的景点,栽培奇花异草,开拓更多的服务项目,使观光园一步步完善提高,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享受幽雅的田园生活。因此,旅游区受到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2012年已经被国家旅游部门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现在,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合作史陈列馆、文化展示中心、梨花园、荷花水系、牡丹园、蔬菜园、动物园、草莓园等,还有为游客服务的周家庄大食堂,饭菜很受欢迎。为方便游客观景,开始有坐马车观光的服务,近年来还添置了观光小火车,进园后可以乘坐小火车遍览观光园,何其潇洒啊!另有观光台、林中木屋等,仼由观览。开业18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约1900万元,安排200余名农民就业,大大增加了集体和个人收入。

这项举措能在大平原上取得如此成功,实属惊人的奇迹。这里不靠山、不邻海,又无名胜古迹,硬是在平原上的普通农村,创建成功了一个3A级旅游景区,而且越办越好,游客逐年递增,取得了辉煌成就,确实令人刮目。而在这辉煌业绩的背后,有一位看似平凡,但却独具战略眼光的奇才——他就是高华民。是他率先提出创建“周家庄农业特色观光园”的设想;是他首先规划了将“生态、氧吧、采摘、旅游相结合”的方案;是他积极说服乡村有关领导;经周家庄乡党委研究同意后,又是他亲临第一线、动脑动手,将观光园建成。高华民实为一位大功臣也!



那么,高华民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出生于周家庄九队,这里就是他的故乡。但他并非一直生活在家乡,而是在外面学习工作打拼了四十余年,积累了超强的胆识和智慧。否则,他也不会高瞻远瞩,不会把握住时代脉搏,也不会有非凡的远见卓识。

高华民出生后,即生活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中。他的曾曾祖父医术高超,治病救人,悬壶济世,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当时,因其精湛医术和高尚品德,而获得了皇家赏赐的黄马褂,这份荣耀一直在家族中传承。后来,他的父辈、侄辈、孙辈陸续将先祖的医术和高尚品德发扬光大,树立并传承着老高家善良、忠孝、勤劳、节俭的良好家风。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自然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扎下为别人着想的根基。

要想读懂这位传奇人物,还要从头说起。青年时期高华民即喜爱文学创作,各种文学体裁都能夠驾驭,文笔了得,而他尤其喜欢戏曲,早早就尝试创作剧本。他在晋县文化馆工作时,正是青春盛年,就创作出独幕戏曲《请东家》,并由当时的晋县评剧团搬上了舞台,获得了极大成功。正是因为此剧本的成功,为他扬了名,而被当时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首席编剧王昌言看中,认为他是位难得的人才,报经领导批准,将他调到省剧院工作,成为省梆子剧院的一名编剧,使他有了更广阔的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

在省梆子剧院工作期间,高华民自发奋读书,虚心向其他同志们学习。他曾经参加了《宝莲灯》、《钟馗》等剧目的改编和同名戏曲电影的拍摄工作,为河北梆子这一河北省的地方剧种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努力。上世纪六十年代,高华民以杨家将的故事为内容执笔改编了新剧目《南北和》,此剧由著名河北梆子名家、终身梅花大奖获得者裴艳玲领衔主演,一经演出,即大受欢迎,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还远赴香港以及英、法等欧洲国家进行巡演,引起巨大轰动,将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展现在世界舞台上。这出《南北和》已经成为河北梆子的经典剧目,至今在京津冀长演不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众认可度。此外,高华民还独自创作了《没有上眼皮的人》、《棒槌山传奇》、《柳树院》、《难得糊涂》、《杏花曲》以及《属牛的人们》等多部农村题材的戏剧和文学作品,这些来自农村题材的作品,由于作者扎根农村基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经问世,即广受群众欢迎,成为时代的文化印记。



时年,雷金河(右)邀高华民(左)同去田间地头,探讨如何提高土地的效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省级刊物《大舞台》总编辑的高华民,心系家乡的发展,专程回到家乡找到当时周家庄乡的领导,建议开办一家印刷厂。这一建议立即得到重视,于是一家新型印刷厂很快便建成开工,适应了当时文艺报刊蓬勃发展的需求,一些省级期刊和书籍也都纷纷来周家庄印刷厂定点印刷。一个好的建议,拉动了就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退休后,高华民没有贪恋城市的悠闲生活,而是回到自己热爱的故乡。凭借他美术绘画的所长,他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组织几名年轻人共同创业。在此期间,他揽下了一个大的项目,在刚建成的晋州宾馆大楼顶上,树立起铁制的大字标牌。“晋州宾馆”四个字是请河北省书法名家黄绮先生书写的,由高华民所率团队制作,如期耸立在宾馆的大楼顶上,分外醒目。字的上面还安装上霓虹灯,每当到了夜晚,凡是从向阳街上走过,就可以看到这一光彩夺目的标牌,为宾馆锦上添花,成了靓丽的景观。

1998年,高华民首创了晋州元宵节灯展,又一次展现出他的非凡创造力和为家乡做贡献的高度热情。元宵节灯会连续举办了六届,都是由他组织和亲自设计制作。灯展于元宵节前后连续展出五个夜晚,地点分别设在滨河路和魏征公园内。那几年的元宵节,太阳刚落,不仅本市的群众纷至沓来,而且外县的爱好者也驱车前来观赏,办成了晋州市的一场节日文化盛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开扩了视野。令群众至今难忘的精彩灯有很多,诸如《嫦娥月兔》、《金鸡啄米》、《小鬼推磨》、《摇钱树》和《二龙戏珠》等机械灯,都是由高华民亲自设计并制作的。

高华民退休后一直在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他的胸怀开阔、思想开放、眼光敏锐、谋略超前。正因为他具备了这些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才能在恰当的时间点,在合适的地址,在适当的时机,为家乡谋划了建设农业观光采摘园的建议和方案,开创了振兴农村的新产业。

   


这一项目确定后,受各级领导的委托,高华民全身心积极投入到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建设之中。在建园的三年时间里,他把被褥搬进园区临时房子里,吃住在园区。他白天同群众一起在野外干活,晚上一个人在简陋的房子里反复思考,不放过每一个具体细节,认为成熟时就马上绘成图纸,贴在蚊帐上。后来建成的景点,都曾经有图纸挂在那间临时房内,计有:观光亭设计图、水池建造图、花园布局图、雕像设计图等等。这简陋的临时房,便化成了工程指挥部,许多好的设计都是在这里经过日夜思考、比较、推敲而确定的,一些临时添加的小景,也是在这里突发奇想而形成的。紧张施工的那些日日夜夜,对于年事已高的高华民来说,也是体力的考验,他付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有一次他疲惫至极,身不由己地躺倒在田间睡着了。后来浇地的水流过来,把他泡起来了,因为过度疲乏,他竟毫无知觉。直到九队支书领着人将他抬出来,此时全身湿透了,才从睡梦中惊醒。还有一次,由于过度劳累,竟然倒在园区门口睡着了,后来人们发现后,才将他叫醒。要知道,当时的高华民已经年逾古稀,原本是一位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应该颐养天年了,而他却不知疲倦地昼夜操劳。乡亲们心疼他,劝他多歇歇,千万别累坏自己的身体。他笑了笑说,没事的,待到建好完工之时,我会美美地睡上三天三夜的。


其实,在施工期间,高华民真的无暇顾及自己,除了关注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外,更关心着施工队的工人们。当他得知某人没来得及吃饭,就会默默地回自己家中取来熟食,让他们吃饱再干活。这使工人们深受感动,干活更加尽心尽力了。有时缺少某植物种子,他为了节约时间,自己掏钱去购买,节省了审批环节,不耽误功夫。

 高华民精心筹划,合理安排施工,以身作则,同几百名突击队员奋战。这样,在乡村领导的热切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参加施工的群众的艰苦努力下,一个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一年时间便呈现雏形。设计的各个景点从图纸搬到地面上,观光台矗立园区中央,绿荫大道弯弯曲曲环绕园区,清水塘波光潋滟,大迷宫趣味无穷,奇花异草郁郁葱葱。这时,乡领导决定开园迎客,有些景点在开放后再逐步建设完善。



第二天观光园就要开门迎客,而这个夜晚高华民却意外失眠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难以入睡。这是为什么呢?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是过分高兴?是激动?还是担心呢?好容易打了个盹儿,天将破晓,他就匆忙穿衣起床,步行到观光园里,对各个景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还嘱咐了工作人员几句,这才回家吃早饭。饭后,他没有休息。径直去了观光园。此时,红日高照,微风和煦,四面八方的客人已经陆续进入园内。他随即跟进,想要听一听游客的真实反映。当他听到了游客的赞许声,看到了一张张笑脸,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周家庄观光园迅速走红,迎来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但是高华民并没有因此满足。他虚心倾听游客的建议,征求领导和乡亲们的意见,对园区提出进一步改造的建议,使之更加完善,更受外地游客的喜爱,使这颗明珠更加璀璨。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有心人,周家庄农业特色观光园得以逐年改造,逐年增加景点,增加文化氛围,增加服务设施,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近年来,在春节年俗活动中,园区内设置了千米“周家庄集市”,汇聚了周家庄的品牌产品,汇集了十个生产队各自制作的特色小吃,展销各式各样的怀旧儿童玩具。这一举措深受游客喜爱,从而增加了社员群众的收入,更增添了园区别具一格的特色,各级媒体一个接一个地前来采访报道,通过宣传,扩大了观光园的影响,使春节期间的旅游更加红火。

高华民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一位普通的国家干部,但他平凡中彰显着伟大。在他身上闪耀着明亮夺目的光芒,他的头脑中充满着超常的智慧,他的胸怀如大海般宽阔。他不图名、不图利,只求清白做人、无私奉献;干事业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讲求实效。当有人问他:“你一个退休干部,有国家发的养老金,还这样辛苦,究竟为了什么?”他回答得很简单,又很中肯:“为了家乡的发展,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发自内心的淳朴信念,是多么铿锵有力,多么震撼人心。

让我们为无私、谦和、睿智、多谋、坚毅、奉献的高华民老人点赞!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洛菩,原名李英志,原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晋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作家诗人、著名书法家、著名文艺评论家。著述颇丰,获奖多多。艺术多面手,样样皆精彩!



王兵云:晋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诗歌散文多见于各种媒体。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