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从佛教历史的角度,略述关公崇拜在佛教信仰中的脉络关系,特别是在满清时期在藏传佛教中关公有东方格尔萨王化身,古佛再来的高度。最后本文依天台宗智者大师释经以迹门和本门方式来诠释关公事迹。从本门来说,关公无量劫前早已成佛“盖天古佛”。从迹门来说,以历代高僧对关公感应事迹的推崇,,以及对民间传说中关公显灵历史文献感应事迹记载包括扶鸾文示今以第十八代玉帝身显化世间,从佛教信仰的角度再度说明关公各类事迹是菩萨方便教化众生在完全人格教育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关公、天台宗、智者大师、佛教中国化、藏传佛教、章嘉活佛、大宝法王
一、关公是如何进入佛教体系的?
本节考察从关公的出身时间和关公大义后两三百年间民间祭祀碑记各类神迹传说记载到隋朝被佛教高僧智者大师封为伽蓝护法作以简述
(一)关公出生与佛教传入中国属于同一时代
佛教界普遍认为,佛教是在大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传入中原的。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白马驼经。,回到洛阳,翻译出《四十二章经》。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初传之年。关公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山西运城。与佛教传入中国属于同一时代。时间如此惊人的巧合,冥冥之中说明圣人出世间皆有因缘,佛为众生而来,那么关公为护教而出。
(二)关公大义归天后二、三百年间,暨魏晋南北朝时期关公在民间最初是以大力鬼王,土地神,城隍神等各种形象化现的。
关公示现荆州一方土地神身。据唐董侹撰《重修玉泉关庙记》记载;“在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智者大师回到荆州之前,荆州玉泉山就立有玉泉祠供奉关公关三郎神,成书于晚唐的《云溪友议》称:“荆州玉泉祠奉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允敬者则彷佛似睹之,缁侣属者,外户不闭,财帛纵横,莫敢盗者。厨中或先尝食者,顷刻大掌痕出其面,历旬愈明。侮慢者,背面长蛇毒兽随其后。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关公示现大力鬼王身,段成式(公元803—863)撰《酉阳杂咀续集》卷三记载:武宗元年,戎州水涨,浮木塞江,刺史赵士宗召水军接木。一个月后,夷人逢一人如猴,云‘关将军差来棌木。’一年之后,忽爆水至,水高百丈,原来地方除大石外,更无一物。惟开元寺在玄宗真容卓立沙上,其他无一存者。
《北梦琐言》记载的关公亦有相似的鬼王形象,“唐成通乱离后,坊巷讹言关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热寒战栗,亦无大苦。弘农杨砒挈家自骆谷入洋源,行及秦岭,回望京师,乃日: ‘此处应免关三郎相随也。’语末终.一时股栗。”
关公示现城隍神身,据《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现存最早的唐代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就说:“昔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实,安可诬也。”这是关公显灵助战的最早的碑文记载。
至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崇佛好佛,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菩萨”皇帝。由于梁武帝的倡导,推动国家信佛,当时举朝上下,讲经释典,盛况空前。到隋朝实现了大一统时代,隋文帝崇佛大力修建佛塔,修复北周武帝毁佛的寺院佛教大兴也为后来隋代智者大师综合佛教南义学北禅定体系创立了第一个中国化佛教天台宗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隋智者大师当即授以五戒,收为弟子,并奏于晋王杨广,封关公为伽蓝护法神。这就是佛家将关公作为护法的最初缘起。
智者大师法号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祖师,是当时影响力极大的高僧。智者大师俗姓陈,字德安。出生在具有浓厚关公崇祀氛围的荆州华容(今湖北公安县)。父兄皆为梁朝武官。智者大师在南朝陈宣帝时,被尊为为菩萨戒师,到隋炀帝时尊智顗为国师,赐号智者大师(《僧史略》卷下)。据智颤弟子灌顶(公元561—632年)《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所记,开皇初,智顗到荆襄间传教,构室于当阳县玉泉山,“其地本来荒险,神兽蛇暴⋯⋯是春夏旱,百姓咸谓神怒,故智者躬至泉源,灭此邪见。口自咒愿,手又挥出,随所指出,重云瑗璃,笼山而来,长虹焕烂,从泉而起,风雨冲溢,歌咏满路。荆州总管上柱国宜阳公王积,到山礼拜,战汗不安。出而言日:‘积屡经军阵,临危更勇,未尝怖惧顿如今日。
《佛祖统纪·智者传》(南宋释志盘着)记载,智者大师于陈隋之际到当阳传道建寺时,夜见一位美髯丰厚的长者和冠帽秀发的少者,长者自称关公,说是生前期望兴复汉室,时事相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成为此山之主,现愿为法师平山建寺,护持佛法。佛寺建成后,关公表示愿洗心易念,皈依佛门。智者大师当即授以五戒,收为弟子,并奏于晋王杨广,封关公为伽蓝护法神。这就是佛家将关公作为护法的最初缘起。
二、关公在佛教地位的提升
本节以佛教史记载为依据说明关公护法信仰,初在隋唐时期佛教内部形成影响的,到元朝开始官方正式确立到满清时期推至古佛再来高度。
(一)唐宋时期关公成为佛教伽蓝护法
隋唐盛世,佛教进入了一个兴盛和集大成时期,不断孕育出天台、三论、慈恩、律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净土宗等新的宗派。,朝野上下皆以奉佛为荣,特别是禅宗六祖南派慧能大师大兴禅门顿悟禅法,流通《六祖坛经》禅宗兴盛,天下寺院丛林禅宗独步天下,佛教传入中国逐步形成中国化佛教。同时代禅宗六祖北派神秀禅师,是北宗禅创始人,历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号为国师。武则天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神秀往当阳传法。《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四记载:“(唐仪凤末年)神秀至当阳玉泉山,创建道场。乡人祀敬关公,秀乃毁其祠。忽阴云四合,见公提刀跃马,秀仰问,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为本寺伽蓝。自此各寺流传。”神秀令关公为禅寺伽蓝,使得关公在佛教中的护法地位得到了巩固,关公为护法伽蓝之说,亦得附禅宗、天台宗而遍及全国。
佛教在传入中原发展的历史中曾引起了儒道二教人士的不满,他们撰文批评佛教,于是佛教在思想的层面上开始与儒道二教进一步结合,最终奠定了以后的中国社会三教合一思想,更形成共尊关公思想的格局。
宋代赵氏王朝崇奉道教,文化形成“尊道”格局,道教再次接力佛教推崇关公为道教护法四大元帅之一,关公的神权影响力度逐步提高,由于道教的推动宋王朝多次御赐册封关公,这里具体要另论道教信仰研究了。
北宋徽宗时期的宰相张商英在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撰述《重建关将军庙记》(《玉泉寺志·词翰补遗》):此山先有大力鬼神与其眷属,依估凭据。以帝神力故法行业,即现种种诸可怖畏:虎豹号郑,蛇蟒盘瞪,鬼魅嘻啸,阴兵悍怒,血唇剑齿,毛发鬅䰈,丑形妖质,焱然千变。已把关公皈依佛门以前的形象描述为“大力鬼神”,而唐代的“开辟寺址”之说,关公成为伽蓝护法神的身份已经深入人心。
南宋天台宗沙门志盘据南宋景迁《宗源录》、宗鉴《释门正统》所撰《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覆载”关公显圣为伽蓝护法“之事。
(二)元明清时期关公成为藏传佛教护法神
真正将关公崇奉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官方认定伽蓝护法是在元世祖对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尊崇可谓无以复加。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封喇嘛 教主八思巴为国师,世祖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令靖应真人姜善信护持解州关庙。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为帝师。 忽必烈亲自受戒,皇后、皇妃、皇子、公主、大臣 都改信了佛教。元代帝师享有很大的权力,其命令 “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1)元世祖正式封关公为伽蓝神,宫中做佛事亦令,士兵抬出关公神像,(2)从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开始,朝廷每年二月十五日于大都作游皇城佛会,令关公监坛,夏六月又在上都举行,“云与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3)另据《析津志辑铗·岁纪》载,“五月端午南北城人于是日赛关王会”,场面极其壮观。时在江陵为怀王的图帖木耳被迎立为帝(即元文宗),随后以关公阴兵助诛“夷贼”、安定天下为名。
郝经撰写的枟汉义勇武安王庙碑枠,对元代社会信奉 关公的情况进行了大致描述:“其英灵义烈遍天下, 故所在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 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 其他学者也有类似描述如“薄海内外,咸有其祠,齐民小大,莫不绘像,而惟恐其后乎”“生而威震一时,殁而惠及百世,祠宇独遍九州岛,而非他神专食一方之可比也”同恕.“蜀人往往立庙以祀之”等,不一而足。 由此可知,元代关公崇拜是作为全国性的信仰分布的,关公则被赋予,成为监坛神。枟析津志辑佚枠对此有载: 武安王庙南北二城约有廿余处,有碑者四。一在故城彰义门内黑楼子街,有碑。自我元起,奉世祖皇帝诏,每月支与马匹草料,月计若干。至今有怯薛宠敬之甚。国朝常到二月望,作游皇城建佛会,须令王监坛。一在北城羊市角北街西,有碑二,记其灵着。一在太医院前,揭曼硕有记。一在南城阳春门东官窑场南,有田教授所撰碑。一在开远坊,待制赵灯撰。公元1983年宋代对关公的赐封多达七次,而元代统治者对关公的册封则仅有一次,即在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加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且元文宗这次册封的“神道设教”因关公神助而登帝位,登基时间九月十三日也是关公公祭日。李警的枟义勇武安王庙记枠对此有载: 石可转也,不可挫其忠;身可杀也,不可揜其义。堂堂孰当其任者,惟关公之伟欤?公为臣极于忠,为弟子结于义,□义之盟,光如日月,敢歌于庙中。 公之神灵,威震华夏,奇功良策,绝伦逸群,未可殚举而言也。洪惟皇元戊辰之秋八月既望,当圣主龙飞江陵之日,上行幸河南。驻跸之时,有能化之士,无贰心之臣,保佑全都。九月十三日,即皇帝位,改元天历,⋯⋯遣使致祭,名山大川、圣明帝王、忠臣烈士载在祀典者,奉长官无日修祀。钦崇圣主登基之日, 吻合神灵涉降之臣。圣治以儒思导新,神灵以涞霖敷润。肇兴万世之基,罘佑庶黎之福。伏圣家惟其逆党,冒犯京畿。钦惟圣天子洪禧,咸阴兵密助天兵诛夷贼,无旋踵而天下大定矣。特赐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诞告万方,岁时享祀。于是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宣使时泽,与其弟宜,亲吐虔诚,捐资购地,鸠工度材,创建神殿三楹,妆銮塑像,经之营之,翚矣美矣。庙记的撰写者李警,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任汴梁路鄢陵县儒学教谕,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任荆门州儒学正。这篇庙记不仅交代了元文宗即位之前的时代背景,且左证了其即位的准确时间,并且说明了这次册封的缘起。然元代皇帝首次以官方的名义颁布赐封,那么关公就具有了“正祀”的性质。
明代立国之初,即实行偃武修文政策。洪武三年六月癸亥。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正月,“建汉寿亭侯关公庙于鸡鸣山之阳⋯⋯与历代帝王及功臣、城隍诸庙并列,通称十庙。到明成祖朱棣是个很有作为皇帝,北京是朱棣的发祥地,又是辽金元的故都,辽金元又有尊奉佛教的传统,朱棣为了巩固北京的政治地位,加强北部边防,借着出征关公助战为名,将其庙祭于京师,并开始载在⋯:元祀典,⋯每年五月十三日由太常寺行礼,国有大灾则祭告。成化十三年,又“奉敕建庙于宛平县之东。”
明成祖崇佛皈信藏传佛教特别仰慕大宝法王得银协巴,第五世大宝法王德新谢巴(公元1384-1415年)受明成祖永乐皇帝迎请至南京传法,日后便将汉地的佛教护法“伽蓝尊者”带回噶玛噶举祖庭楚布寺修供,当时大众便将此护法称为“噶玛汉神” 在噶举派中,关公被尊奉的历史更加悠久。即是关公初入藏地的因缘。至此之后,格鲁派、宁玛派几位大师,也曾著作修此护法,在拉萨地区更为大众启建一座关帝圣庙。据《卫藏通志》卷6《寺庙》记载:“又旧字内载:拉撒东南噶勒丹寺相近,其楼阁经堂佛像,与大小昭相似,内供关圣帝君像,传云唐以前其方多鬼怪为害,人民不安,帝君显圣处之,人始蕃息,土民奉祀,称尊号曰革塞结波。达赖喇嘛岁至其地讲经。”
在这一清代汉文史料中,关帝信仰早在唐代就已经流传至吐蕃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拉萨,被吐蕃“土民奉祀”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自清代始藏族人民用格萨尔来接纳、融摄汉地的关圣帝君——“称尊号曰革塞结波”,即格萨尔王是毋庸置疑的。藏民族的“格萨尔拉康即关帝庙,格萨尔即关云长”的理念,是基于对关圣帝君的无比崇敬。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原本汉地的关帝在西藏被塑造成格萨尔的形象,关帝庙演化成格萨尔拉康。关帝信仰传入藏区后,被吸收进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灵体系,这主要是清代藏传佛教高僧大德所为。
关帝在汉地既是儒家精神的象征符号,道教的天将、大帝,又是汉传佛教的护法神。因此,传到藏区后成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是顺理成章之事。高僧活佛给关帝创作的煨桑祈文,充分体现出关帝是推动进入藏传佛教护法神之行列。章嘉·若必多吉首次﹙公元1717-1786年﹚撰写《关老爷之祈供法》曰:
净的煨桑用物、冥想自己为集密、胜乐、大威德等金刚本尊中的任何在此想做简短的祭祀煨桑,备齐不糁杂任何污垢的药、珍宝、谷物、缎子等纯一个,以虚空藏百字咒、六咒六手印、三字金刚诵为加持:统领中国大地的大战神,自己曾允诺要守护佛法,出自“色”种称为云长帝,大神眷属等临此地而安住。血肉饮食似大海汇集,及无漏甘露加持请享用。请做瑜伽圣法修炼之助伴,息灭所有违缘而助顺缘无余成,使佛法广弘国境平安。瑜伽师徒及献资施主等,无论住家、外出、做事皆平安,愿做心意如法成就之助友。这则中国大地号称战神关老爷的护法神托付事业之祈文,是因遵从达擦杰仲活佛之嘱托,由章嘉·若必多吉速写,愿吉祥圆满!
《关老爷之祈供法》虽然文字简短,却包含了藏传佛教祈供神灵的基本程序与主要方式。第一步,预备:﹙sbyor dngos﹚用药、珍宝、谷物、缎子等来煨桑。第二步,冥想本尊﹙bdag skyes﹚:冥思自己是集密、胜乐、大威德等此三本尊中的一个。第三步,加持﹙byin brlabs﹚:咒百字和诵三字金刚等来加持。第四步,祈请﹙spyan vdren﹚:宴请神灵眷属等。这里不仅交代了关帝是来自汉地并保卫整个中国大地的战神,而且讲到关帝也是自愿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将“关云长”的名称意译成藏语谓“真日杰布”,藏语中“真日”意为云长,“杰布”意为帝王。还说关帝出自“色类”,证明他把关帝当做“穿戴色类铠甲的卫则姊妹护法”的化身,对此,其弟子土观活佛后来作了清楚的交代。第五步,朵玛﹙gtor ma﹚:就是请关帝与眷属享用祭祀者奉献的有漏与无漏之丰盛祭品。第六步,托付事业﹙vphrin bcol﹚:要求大神做修炼之助伴、破除违缘成就顺缘;保国弘法、保卫师徒与施主平安。第七步,祝福﹙shis brjod﹚:祝愿心意如法圆满。
章嘉活佛在祈文的书跋中写的“遵从达擦杰仲活佛之嘱托”的语气看,嘱托者是第七世达擦洛桑白丹嘉参(公元1708-1758年)。“(七世达擦活佛)在桑德林迎接七世达赖喇嘛从噶塔归来。此时浊世佛法之光章嘉·若必多吉也来到西藏,彼此会面,一同从达赖喇嘛接受了大威德金刚的灌顶……四十一岁之时土龙年(公元1748年),从甘丹朗杰寺启程去往大国之都城……觐见会晤皇帝法王,施主与福田心灵相通,受皇帝之命,做雍和宫的堪布弘扬格鲁派教法。”
而关帝当时推崇为皇帝的保护神以及北京城与雍和宫的护法神。第七世达擦活佛担任雍和宫的堪布,需要给京城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的“专职护法神”—关帝创作煨桑祈文,以便向其托付事业。由此,得知章嘉创作《关老爷之祈供法》大概时间是在公元1748-1750年左右。也就是说,关公在十八世纪中叶正式进入了藏传佛教护法神灵体系。
七世达擦活佛的转世八世达擦丹白贡布﹙公元1760-1810年﹚在乾隆皇帝身边,从公元1771至1781这十年期间,接受谛听章嘉国师的灌顶与教授。之后协同八世达赖喇嘛统领西藏地方政教事物,并充任摄政职位。早在京城学习之时,他已经把关云长当作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从北京启程离别上师章嘉活佛之时,给关老爷等护法神灵煨桑祈祷。
这就为他以后主持修建拉萨关帝庙即帕玛日格萨尔拉康,并塑造藏族化关帝塑像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关帝纳入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之中,首先是由章嘉活佛与七、八世达擦活佛推动的,其主要缘由是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各民族中流传着关帝信仰。
继章嘉和达擦活佛后,积极推动战神关帝进入藏传佛教神灵体系的一个主要人物便是土观·洛桑曲吉尼玛(公元1732-1802年)。他不仅将关帝从形象上藏族化、藏传佛教化,还试图把关帝传入西藏的历史向前推移至吐蕃时期。他依据藏汉文献撰写《三界命主贡玛赤尊赞祈文》,祈文介绍“三界命主尊赞战神之王”的简历:
首先说,释迦牟尼成就佛果之时,此神带领众夜叉眷属奉献饮食侍供,顶礼膜拜立誓护法。
其次说,佛祖圆寂后,……先前在“中国大地”,“汉室宗王玄德”有一个勇猛无比称作“羽”的大臣。他勇武异常,所向无敌,闻其名者无不降服,征服过无数大小邦国,似同转轮法王。晚年在一次战事中由于极度愤怒而去世,逐变成四川云长县一座大山的一位神通广大的“鲁”类非人,危害地方,甚是厉害,使人很难走进其所在之处。大约四百年后,有位守持龙树师徒中观学的大师“智子熙”至该地,当地百姓虽说此地非常凶煞,大师依然坐于山中静修。此神幻变为一条大蟒蛇,绕山三圈,并引来属鲁神之族的千万个军兵,显示大山倒塌,日月沉没,兵器似雨降,霹雳电闪不断等种种恐怖景象。而大师入于三摩地,终不为所动。于是领其穿戴铠甲的八部兵众向大师顶礼并陈述了自己的本生,说自己曾做大将军时终因愤怒死亡,幻变成这般蟒蛇形象,又因行事磊落光明拥有了神通广大之能。大师则向其讲述佛教因果法,从此感悟,应诺自己将做佛教护法神,请求在有佛像的庙殿大门或左右房舍塑造自己的身像,发誓守护佛法和僧众。再次说,这个大王和卫则姊妹是同一心识,卫则姊妹在古文中有做汉地怨鬼的记载,而后来人改作印度之怨鬼,卫则赤身、手握蝎柄长剑与其历史谋和。继而说,这个大王与藏传佛教护法神“尚论多杰东都”也是本质同一之神。
然后说,文成公主入藏时此神跟随公主和觉吾来到吐蕃,就是现在拉萨赤地方的赤尊赞神。
最后交代,此文由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根据真日杰布之历史书写,在此神灵居所叫尊赞大夜叉之山,故称尊赞神。
从土观活佛撰写的关帝简介中不难得知,高僧喇嘛在完成将关帝吸收为藏传佛教护法神后,第二步即把关帝形象本土化、藏族化,以便为广大藏族僧俗群众所接纳。应该承认,土观活佛采取的本土化、本色化的努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土观活佛在努力以藏传佛教已有的护法神来连类关帝的同时,以章嘉活佛给关帝写的祈文为基础,撰写了《煨桑祈祷真日杰布颂辞》说:
暨自在支那之大战神,本神主动许诺守护佛教,出自色类号称真日杰布,大神主从来此圣地久住。血肉饮食汇聚成大海,享用如此无漏甘露与威力,做我瑜伽师修成佛法之法友。消除万障成就圆满顺缘,佛法兴盛国泰民安。瑜伽师徒与众施主,自始至终平安又愉悦,祈愿结成圆满之助伴。 通过这段祈文即可看到,关帝已经完全从汉地儒释道并尊的神灵,转换成了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煨桑祈文中“本神主动许诺守护佛教;做我瑜伽师修成佛法之法友;佛法兴盛,国泰民安”等话语说明,关帝被移植到藏区后,不仅要作藏传佛教护法神灵,还要守护边疆、确保国泰民安。因此在清代,关帝除了受到在藏的满、汉、蒙等不同民族的官兵与一些汉族商人的供奉外,自然也对广大藏族信众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藏族信众以煨桑祈祷的方式供奉关帝就是其典型表现。煨桑祈祷本来是藏族传统宗教苯教用来祭祀神灵的仪轨,后来被藏传佛教所采借。关帝信仰传到藏族地区后,又用此种仪轨来祭祀关帝,从而使关帝信仰从内容到形式被藏族化和本土化。这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开放性、创造性和包容性。
《煨桑祈祷真日杰布颂辞》的书跋记载:“由具大势力者喀尔喀吉囊、贝子、大喇嘛、具慧眼者噶久、宇吉吐、哒翰、法王益西札巴桑布之敦请,为故萨里所创意,阿旺平措执笔完成。”
其大意为,此文是在一位地位显赫的蒙古族喇嘛益西札巴桑布的敦请下,由故萨里创作,阿旺平措执笔。从敦请土观活佛写关帝祈文的蒙古族法王益西札巴桑布的名号中可以看出,他拥有汉、满、蒙、藏等四个民族的头衔和官爵,说明一方面此煨桑祈文同时寄托着汉、满、蒙、藏等民族共同的祝愿,另一方面说明关帝不仅在藏族地区以藏传佛教护法神身份出现,在蒙古族等更广大的藏传佛教文化圈内,关帝信仰的传播主要也是通过藏传佛教化的形式实现的,这就表明藏传佛教和汉地儒释道文化在维系汉、满、蒙、藏等各民族相互了解、团结友谊、和谐相处、保家卫国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清代北京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几乎都有关帝殿,如雍和宫、普胜寺、福祥寺、隆福寺、净住寺、东黄寺、长泰寺、五门庙、资福院等。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为官方祭祀关帝的时间,这一天被认为是关公磨刀日,“是日,民间赛会尤盛。凡国有大灾则祭告之。”每年的这一天,雍和宫僧众会举行法会,诵《关公大供经》、《单身大威德金刚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传说的关公诞辰,雍和宫的僧众也会举行法会,诵《关公经》、《大威德金刚独勇经》。在关帝形象转化成格萨尔王之后,其祈祷关帝的祷文也转化成祈祷格萨尔的祈文。格萨尔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对其祈颂的煨桑祷文早已有之,但关帝被藏族百姓藏族化、格萨尔化之后创作的《格萨尔冈瓦》是格萨尔与关帝视为本质同一神灵来祈愿的祈祷文,流传至今。例如,最初在西藏关帝庙与扎基拉康关帝塑像前祷念的《真日杰布煨桑祈文》,后来转变成《格萨尔冈瓦》。色拉寺麦扎仓的属寺扎基拉康之前东拉姆康内供奉有格萨尔即关云长的塑像。到现在为止,扎基拉康内僧众们诵经时,仍把《格萨尔冈瓦》与《扎基拉姆冈索》一同祷念。其原文前十二行翻译如下:
暨!自在支那之战神,本神主动许诺守护佛教,坐此金山真日杰布,大神主从四德来此久住。血肉有漏饮料汇聚成大海,无漏甘露汇聚如圣湖,做我瑜伽师实现誓言之法友。消除万障成就圆满顺缘,佛法兴盛国泰民安。瑜伽师徒与众施主,无论何时何地,请做祈愿如法圆满之助伴。
通过这段祈文可以确定,《格萨尔冈瓦》是从土观活佛所写的《煨桑祈祷真日杰布颂辞》转化而来。两个祈文前十二行除了个别字词略有变动之外,其余基本相同。其中,“暨自在支那之战神”一行中的“支那”,指明此神来自中原汉地;“坐此金山真日杰布”的“真日杰布”,指明冈瓦要祈祷的对象格萨尔就是关圣帝君。总之,祈文名称从祈祷关帝的煨桑祈文,转换成祈祷格萨尔的冈瓦,但从两则祈文的前十二行内容看,祈祷关帝与祈祷格萨尔的内容在此合二为一,最终达到完全融合的境地。藏传佛教高僧创作这种以格萨尔的名称向关帝祷诵的祈文,是对藏族民众用格萨尔形象和名称接纳关帝的文化现象所做的提炼概括、直指本质的总结。
在藏区倡导“宗派无偏向运动”的宁玛派著名学者局米旁·绛阳朗杰嘉措﹙公元1846-1912年﹚创作的一则《森秦罗布占堆之满愿祷告文》格萨尔祈文写道:
暨!自现清净之地域 ,湛蓝天空似帐篷覆盖,空行刹土永愿寺,彩虹祥云飘荡中,胜乐珍宝宫殿内,高居所有至尊天神之上。凶恶鬼神之命主,尊胜十方之神,战神巍玛之精英。各种珍宝不计其数,百战百胜之神灵,成就事业之白色魏玛。藏地称作森秦罗布,支那称作关老爷。
局米旁祈文第三行藏文原文“kun smon gling”,意译“永愿寺”,音译“功门林”,笔者以为作者就是在指帕玛日格萨尔拉康的母寺功德林寺即卫藏永安寺,因为“局米旁十二岁时,于公元1857年在‘桑昂曲林寺’出家,之后有一年在拉萨朝圣。”
作者说此神在藏地称作“森秦罗布”即格萨尔王,在“支那”汉地称作“关老爷”即关帝。这就充分证明了以格萨尔之名,将关帝与格萨尔视为同一神灵来祈祷的祈文在清代已经盛行,并流传至今。
然而,关帝吸收到藏传佛教神灵体系,则没有彼此的强烈对抗,而是通过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融合过程来实现的。首先,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原汉地早于吐蕃几个世纪,并且在汉地基本完成了本土化,逐步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关帝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奉的守护神灵,在汉地早有关公从佛教大师受戒而成为佛教护法神的传说。唐人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载:
玉泉寺覆船山……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梁人,公族功绩,详于国史。先是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拾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前壑震动,风号雷唬,前劈巨岭,下堙澄潭,良材丛木,周匝其上,轮奂之用,则无乏焉。惟将军当三国之时,负万人之敌,孟德且避其锋,孔明谓之绝伦。其于殉义感恩,死生一致,斩良擒禁,此其效也。呜呼!生为英贤,殁为神灵所寄,此山之下,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昔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实,安可诬也。至今缁黄入寺,若严官在傍,无敢亵渎。
既然关帝在汉地已经是一位守护佛法的神灵,藏传佛教在吸纳关帝为护法神灵然就不用降伏改造,可以直径接纳吸收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这一点在章嘉《关老爷之祈供法》开头的“统领中国大地的大战神,自己曾应诺要守护佛法”,与土观《煨桑祈祷真日杰布颂辞》首句“暨自在支那之大战神,本神主动许诺守护佛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此可知,关公不但在民间有崇拜信仰,即使在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中,也都尊为护法而加以供奉。同一尊神被不同宗教所供奉,不只是关云长一位,在印度也有多位,譬如闻名西藏的巴丹拉姆(吉祥天母)、妙音天女等,不但是藏传佛教的本尊护法,也同为印度教所供奉。
三、从佛教信仰上再度依据佛教经典诠释和历代高僧的印证关公是古佛再来。
最后本文依天台宗智者大师释经以迹门和本门方式来诠释关公事迹。从本门来说,关公无量劫前早已成佛“盖天古佛”。从迹门来说,以历代高僧对关公感应事迹的推崇,,以及对民间传说中关公显灵历史文献感应事迹记载包括扶鸾文示今以第十八代玉帝身显化世间,从佛教信仰的角度再度说明关公各类事迹是菩萨方便教化众生具体呈现。
(一)天台宗智者大师依据佛经以迹门和本门方式来诠释关公事迹本迹释为天台四释之一。智顗以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等四种方法解说法华经,称为天台四释。本迹释,即依本地与垂迹二门以解释法华经。多用于论述有关佛及弟子之事迹,例如解释‘舍利弗等诸佛弟子’一句,若谓彼等为比丘之声闻,则系就迹门而释;若谓彼等原是菩萨,则系就本门而释。
中国古人关于本体(本门)与现象(迹门)的讨论发轫很早,在《周易》中即已有意象之辩,《论语》,《大学》,《中庸》等书中有本末之辩,《老子》,《庄子》等书中有名实之辩,《吕氏春秋‧察今》中讨论法古时也有"师其意不泥其迹"的意迹之辩.降而至于魏晋玄学,更是以有无,本末,体用,言意,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范畴展开其理论思辨.智者大师的本迹论则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这方面的讨论所作的大总结,并将其发展到一个佛教融合儒道全新的中国化佛教。
佛教关于迹门即“化身说”《华严经 》中说 “ 虽已证得菩提 , 为教化众生之故,引导彼等生起菩提心,时常向众生示范无障净行,此乃诸善逝之变化 。” 这段经文的解释是具足圆满、成熟、修持,已证得
无上菩提的诸佛陀,其法身坚固不动,但由于对不净尘界众生以大悲看顾,故以各种化身在各处显现。《宝性论》中的一段经文解释道“ 以大慈悲遍知世间,以智悲视全世间,其法身从不动摇,却以幻化等神通,明显降一于尘世,在诸不净之下界,指明世间的道理 ,” “ 不仅如此,为了诸种方便调伏有情众生,佛、菩萨还化现为大德及成就者、王、臣、百姓、俗人男女,甚至飞禽走兽等生灵……给应化众生以临时或久远之利乐。因为了教化众生,佛或者菩萨可以通过化身等方法,降生尘世。这一佛学思想由于来源佛教的经典,所以它实际上已成为佛菩萨化身或者说化身产生的理论依据。
(二)佛教历代高僧对关公古佛再来的认定
关公曾被藏传佛教格鲁派蒙藏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国师认定为智慧护法,并有其广的仪轨修持方法,收录于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清乾隆年间誉满甘、青、蒙等地区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佛学家)的著作《三界伏魔大帝关云长之历史和祈供法·激励事业雨流之雷声》。据此仪轨记载:关公曾是密宗本尊马头明王之眷属红面狱主,又称红司命主;也曾示现过藏地护法“尚论多杰东都”等很多护法形象。
西藏大学者土观·洛桑曲吉尼玛(1732-1802)他依据藏汉文献撰写《三界命主贡玛赤尊赞祈文》,祈文介绍“三界命主尊赞战神之王”的简历:首先说,释迦牟尼成就佛果之时,此神带领众夜叉眷属奉献饮食侍供,顶礼膜拜立誓护法。此处土观所说的“三界命主尊赞战神之王”在释迦牟尼佛前立誓护法指的就是关帝,但土观未交代这个说法的任何出处根据,笔者以为土观的依据是他把关帝视为卫则姊妹化身的缘故,卫则姊妹是佛从兜率天宫下凡之时降生,并在佛足下立誓护法。土观根据章嘉活佛在梦中与红脸关帝的对话,梦中所指后藏班禅大师不断给红脸大汉供饮食物,又因历世班禅大师奉卫则姊妹护法神,以此推断关帝是赤身赤面的卫则姊妹的另一种化身。土观却吉尼玛大师还曾专门敬造《降三界魔•嘉钦护法关云长前供养金汁法》,作为格鲁派全体僧俗弟子经常修供的重要护法。
宁玛派著名学者局米旁·绛阳朗杰嘉措﹙1846-1912﹚创作的一则《森秦罗布占堆之满愿祷告文》作者说此神在藏地称作“森秦罗布”即格萨尔王,在“支那”汉地称作“关老爷”即关帝。这就充分证明了以格萨尔之名,将关帝与格萨尔视为同一神灵来祈祷的祈文在清代已经盛行,并流传至今。
宁玛派法王阿秋仁波切,一九九九年曾于不动意密法界中,刹那显示出意密伏藏法《关公祷祀所欲赐妙仪轨》,并开示:“此护法与汉地众生具备极大因缘与愿力,此处之关公,大家不可单纯理解为三国之关圣帝君,因为此菩萨于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已是一位成就极大的大士。他曾对释迦佛前发愿护持一切守护及振兴佛法、实修实证的佛陀弟子,并为其驱除一切魔障远离身心,护佑一切众生满足愿望,速成佛道(此大士于世间众生示现忠义之相,并以此忠义教化众生时,曾以关公的形象与汉地众生建立了极大的因缘,故为导化方便,此处仍称此护法菩萨为“关圣帝君”)。故关公为守护汉地之殊胜护法,在遣除违缘增上福报对汉族弟子有不共的加持,应经常修持之!”仁波切还说,关公为古佛再来,将来会以护法形象度化众生,他示现过多种护法的形象,其中之一即为关公。 阿秋法王因慈悲之故,特开许无论显密之一切修行者,只要具信心均可修持、并会因此获得无量慈悲与神力护持之殊胜加持的殊胜仪轨——《关公祷祀所欲赐妙仪轨》。
十七世大宝法王在印度旅居期间,曾有感伽蓝尊者(关公)示梦,显现其威凛的形象于法王前,让法王在印度鹿野苑,重拾旧愿,而完成了关公的修持仪轨。法王亲手撰着之《神州钟鸣——伽蓝尊者之供奉仪轨》,已在2005年农历大年初三正式颁布,为汉藏两地的佛法大业树立起无比的大法幢。此法由十七世大宝法王亲传,法王还亲谕示下汉地具有信心的释儒道弟子,皆可修此仪轨。
(三)关公感应神迹是说明菩萨为方便教化众生的具体呈现
在荆学义着《关公形象传播研究》第三章第一节关公传说传播历程。。。鬼神形态关公形象显示关公最初是显示道德神的后面是法力神,最后才鬼神或以厉鬼形态,而且从六朝开始到唐五代关公就处于鬼神传说并存阶段,呈现出关公由鬼而神演进过程中的不规则特点。说明关公不是由鬼成鬼王再成土地神到城隍神,不是神位由低到高的规则阶段再次论证关公是菩萨再来是随缘度化众生的不同示现。
现存《格萨尔》活化石“神授艺人”的神传方式应证扶鸾神托的和理性。《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诗行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史诗的总和,有专家估计总体量超过8000万字。更可贵的是,它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有着完整传承的“活”着的史诗。它来源于藏族民间对传奇英雄格萨尔王毕生征战史的口口相传,说唱艺人除了家传,师承,还有一种被称“神授”的传承方式最为奇特。“神授艺人”往往在经历大病或一场梦境后,突然能滔滔不绝的进行说唱。这种“神授方式”与古老的汉文化“扶鸾神托’异曲同工之处,被佛教称赞的民间劝善的三大奇书《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都来源于“扶鸾神托”所著可见有其合理性,关于关帝是当今第十八任玉皇大帝,最早文献是四川龙女寺在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扶鸾产生鸾书《洞冥宝记》民国九年流行“关帝当玉皇”说法流行全国,公元1980年台湾台中圣贤堂中兴,至现今台北行天宫大力推广。
四、小结
通过以上从观察佛教历史的角度汇集当前最新关公研究文献成果简述关公崇拜在佛教史上发展脉络以进一步以佛教信仰依据佛经诠释解读关公早已成佛说。关公留下了丰富的感应事迹真实论证了佛菩萨方便教化世间,在完全人格方面最精彩的具体呈现。
关公忠义精神以丰富多彩的传说、显圣史迹,把儒释道共有的扬善弃恶的教义思想,转化为具象的行为实践,这种实践又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民间信仰及神明崇拜的传播发展,形成良性的社会道德教化。正是这种道德、教义、学说与行为实践的结合,才奠定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的文明脉络。
* 本文作者為江蘇海門開福寺(關帝廟)前住持,佛教關公伽藍文化發起人。
【唐】范攄:《雲溪友議》卷3.叢書集成初編本。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11《關三郎入關》.叢書
【日本大正《大藏經》卷50,石俊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卷2冊1,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7頁”此後的唐道宣《續高僧傳》卷二十一《智顫傳》與前略同
[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16所引,與禪宗《傳燈錄》記載基本相同,惟文字稍繁,類同俗講。北派禪宗創始人神秀禮敬關公(見《續高僧傳》卷八 《唐荊州當陽山度門寺神秀傳》)。
《元史》卷77《祭祀志》。宋濂等編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9
李警:《義勇武安王廟記》,鄭執中:《重慘武安英濟王祠碑》,趙允迪:《代祀武安英濟王記》均載此事,于天曆元年(1328)正式加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遣使祠其廟。”⋯】
李修生. 全元文[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榘庵集:關侯廟記[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魯貞. 桐山老農集:武安王廟記[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
熊夢祥. 析津志輯佚[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宋濂,等. 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9.
[元]熊夢樣:《析津志輯佚•祠廟•儀祭》,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元史•祭祀志六•國俗舊禮》。
郝經. 陵川文集[M]∥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1998.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卷22《漢壽亭侯廟》。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3《關帝廟》.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7頁。
《西藏研究》編輯部編輯:《衛藏通志》卷6《寺廟》,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6頁。
關於對關帝進入藏傳佛教神靈體系的問題,才讓先生通過解讀藏文關帝祈文做了深入研究。見《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中國藏學》, 1996年第一期。筆者試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特點、勾勒其演化過程。
章嘉·若必多吉:《關老爺祈供文》,《章嘉·若必多吉文集》ca函,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藏文古籍收藏室。譯文參引才讓:《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
洛桑赤烈朗傑彙編:《文殊化身帕索傑仲前世們的簡略傳記》木刻版,功德林寺館藏,此版本由功德林寺從布達拉宮與“雪”印經院搜集印刷而來,第32頁正背兩面。
以《章嘉·若必多吉傳》、《文殊化身帕索傑仲前世們的簡略傳記》為據分析,章嘉活佛從西藏返京途中夢見關帝祈求供奉,到了北京又夢見關帝為活佛降敵護身,因此活佛早已在煨桑祭祀關帝。 1744年雍和宮改建成藏傳佛教寺院,灌頂國師章嘉活佛作為京城威望最高的活佛以及改建雍和宮為藏傳佛教寺院的最重要人物之一,當然會煨桑祈禱皇帝、京城與雍和宮的護法神關帝,但那時他還未將祈禱語寫成文字。到七世達擦活佛任雍和宮堪布時囑託章嘉活佛創作《關老爺之祈供法》,至此藏傳佛教有了煨桑祈禱關帝的文字依據與正式傳統。
參見洛桑赤烈朗傑:《達擦活佛傳》,第62頁背面。
此處土觀所說的“三界命主尊贊戰神之王”在釋迦牟尼佛前立誓護法指的就是關帝,但土觀未交代這個說法的任何出處根據,筆者以為土觀的依據是他把關帝視為衛則姊妹化身的緣故,衛則姊妹是佛從兜率天宮下凡之時降生,並在佛足下立誓護法。
在此土觀根據章嘉活佛在夢中與紅臉關帝的對話,夢中所指後藏班禪大師不斷給紅臉大漢供飲食物,又因曆世班禪大師奉衛則姊妹護法神,以此推斷關帝是赤身赤面的衛則姊妹的另一種化身。
土觀改造五世達賴喇嘛的《赤尊贊祈文》說:“來自漢地且隨文成公主,成為蕃域守護神,於松贊干布前做許諾之,魯贊大威力者,願往積崖山之住地。”從而把赤尊贊說成是關帝,並將關帝入藏年代推到吐蕃時期。
參見土觀·洛桑曲吉尼瑪:《三界命主貢瑪赤尊贊祈文》,拉薩:赤慈橋林寺印,第2-14頁。(這一資料筆者在拉薩八角街繞賽贊康內抄錄而來。)譯文與分析參考才讓:《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
土觀·洛桑曲吉尼瑪:《煨桑祈禱真日傑布頌辭》,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藏文古籍收藏室。
喀爾喀為蒙古地名,吉囊為蒙語官名相當於元帥,貝子為滿語官名,大喇嘛為漢語清代在西藏所封僧官職位名,噶久為藏傳佛教僧人學位,宇吉吐為蒙語吉祥之意,噠翰蒙語神聖之意,法王益西劄巴桑布蒙古族高僧的藏語名稱,﹙藏文蒙語是我校蒙古語言文學系研究生阿如娜翻譯﹚故薩里是土觀的一種梵語謙稱,意為行乞者。﹙《章嘉•若必多吉傳》藏文版,第772頁,作者自稱土觀呼圖克圖清淨持戒禪師號稱大菩薩行者洛桑曲吉尼瑪白桑布亦名故薩里達瑪拔咋﹚阿旺平措是手抄祈文者。
岡瓦﹙bskang-ba﹚為酬補儀軌,一種酬謝恩澤以娛神佛,彌補祭祀虧缺以消除罪過的宗教儀式。
全國格薩爾辦公室編:《格薩爾研究集刊》6,第342頁。
東噶•洛桑赤烈:《東噶藏學大辭典》,第896頁。
董侹:《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卷684,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7731-7732頁。
(參閱‘天臺四釋’13 42、‘本跡二門’1965、‘法華文句’3399)
2025-08-16
2025-08-15
2025-08-13
2025-08-13
2025-08-13
2025-08-11
2025-08-08
2025-08-07
2025-08-06
2025-08-05
2025-08-04
2025-08-03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30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