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勤(冰冷酒)
因工作的关系,我从八十年代起就开始进、出非洲,先后走过 20 几个国家,也长驻过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马达加斯加、加蓬、卢旺达等几个国家,应该说是中非友谊与合作的见证人,也是中餐逐渐融入非洲饮食文化的见证人。
一、中餐在非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80 年代,中餐在非洲没有多大影响,只有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几个华侨比较集中的地方能找到中餐馆的影子,而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中餐几乎是空白。虽然有些公司或个人也创办过一些中餐馆但都因华人食客少、当地人消费不起或对中餐缺乏了解而倒闭的倒闭,改行的改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我与非洲经贸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展,加上非洲来华培训的人数的增多,非洲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中餐馆也随行就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现在几乎走到非洲的任何角落都能找到中餐馆,闻到中餐的香味,可以说是香飘非洲。中餐馆的大量出现,受益的不仅仅是华人群体、还有当地百姓和驻在国的外交使团,中餐正在融入非洲人的饮食文化,影响着非洲人的饮食习惯。
过去非洲人的主食是木薯、白薯、玉米、芭蕉、豆类等,而现在不少条件较好的国家的百姓已经开始习惯食用大米,问其原因,答曰是中国人帮助我们种水稻并让我们学会了吃大米。中餐馆的食客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是华人群体为主,现在是当地人、外国人成了食客的主力。春卷、扬州炒饭更是名扬天下,为人熟知。
中餐馆的增加为餐饮原料市场提供了机会,许多中国人到非洲办农场:种蔬菜,特别是非洲没有的中国菜:黄瓜、韭菜、香菜、菠菜、苦瓜、荤香、冬瓜等。养鸡、养猪、做豆腐、中式点心:特别是月饼每到中秋佳节都是供不应求。
二、 加蓬人口不多中餐馆不少
加蓬的人口不多,中餐馆却很多,总有十几家吧。四川、广西、东北、广东、上海、台湾的都有,风味各异。周末,几家大点的餐馆都推出自助餐,吸引顾客。其中上海的“金星”规模最大,品种最多。食客站在菜台前常常是老虎吃天 — 无从下口的感觉:花样多,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犹豫半天才能决定到底吃什么,一样吃一点都吃不完,确实太多了。经营火爆的餐馆去晚了还要等位置的。台湾火锅、四川火锅、广东火锅、韩国烧烤也陆陆续续上了餐桌,吸引大批食客前来光顾。
一次,我们招待加蓬外交部的官员,冷餐会快结束的时候,一位留学过中国的女士突然像想起什么事似的,用流利的中国话说:“哎,怎么没上茅台呀!还没喝上茅台呢!”我们赶紧拿出茅台让来宾品尝,这位中国通一边喝一边为茅台酒做起了广告。还有一位女士更绝,临走时还不忘管我们厨师要老汤,说是回去自己卤肉用。
在加蓬餐饮业颇有名气的华人当属金氏三朵花。大姐自己没有开店,协助二姐做生意。二姐嫁给一法国商人,开一餐馆和一家咖啡店。烹调、装潢、经营及管理手段无不透着中法两家的风格和路子,客源也来自中法两个民族。须知,在加蓬的法国人不下一万人,喜欢中餐的中国人、亚洲人、当地人更是不计其数。二姐办事利索,性格泼辣,做起事情风风火火。生意兴隆,可想而知。常和外国人打交道,加上嫁了法国人,法语水平相当了得,流利的很。问其奥妙时,她会风趣地回答,说是和老公吵架练出来的。这次想说没说出来,回去查字典,下次想办法用上,久而久之,法语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三姐嫁给了台湾人,其餐馆的风格自然是大陆和台湾兼而有之。华侨、中资机构、各国驻加使团更喜欢来此就餐。他们的炸春卷、蒜茸大虾、烤鸭颇受欢迎,总统本人招待客人也时常来此订菜。三姐年轻漂亮,头脑灵活,待客有方,回头客很多。几年下来,小两口就剩下数钱和没事偷着乐的份了。在台湾和大陆买房置地,过起了殷实的小资生活。
三、卢旺达中餐馆越来越多
我刚到卢旺达的时候只有三家中餐馆,其中还有一个是卢旺达人开的,老板娘连中国都没去过,餐馆开得竟然十分火爆,中国人成了那里的常客。问其火爆的原因,老板娘笑着说,其实没什么秘籍,就是刚开始由中国厨师主理期间我们注意培养本地厨师,认真学习中餐要领,特别注意中餐与当地饮食文化的结合。比如,中餐喜欢后上主食,而当地人喜欢先上主食(米饭或面包)。餐桌、椅、餐具要讲究些,精心营造卫生优雅的就餐环境。当然,热情周到的服务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等我离开卢旺达时中餐馆已发展到七、八家。《北京饭店》地处机场路,饭店标志明显,是到市中心的必经之路,加上环境清洁优雅,食客常来光顾。烧烤、北京炸酱面等特色食谱令食客流连忘返。《印象》鸡汤、药膳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板来自饮食文化发达的深圳,深谙开餐馆的奥秘,除在菜肴质量上下功夫外,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人气,虽然开业较晚,但后来居上,在卢旺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带有文化品味的中餐馆。
四、 中餐在马达加斯加很受青睐
中餐在马达加斯加也很普及。我刚去的时候不过六、七家,等我四年后离开的时候已发展到十几家,而且开一家火一家,还没听说有不赚钱的。这其中既有老侨开的,也有新侨开的。前来就餐的除中国人外大部分都是携家带口的当地人。粤菜、川菜、沪菜都很受欢迎。喝广东早茶、涮四川火锅的食客也是趋之若骛。中国的茅台、五粮液、泸洲老窖、红星二锅头等白酒倍受马国男士的青睐。不少人还学会了中国话:“干杯!”酒量与中国同行不相上下。
五、中式快餐在马里发展迅速
近几年,马里首都巴马科街头的中国快餐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了巴马科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众多马里打工族前来光顾。快餐主要是三明治、炒饭、炒面、春卷等。一个叫宾图的马里小伙子评价说,我之所以喜欢中国人做的三明治就是因为口味好,讲究营养,再就是干净卫生,不像当地一些快餐店那么让人不放心,人家当着顾客的面操作,让你看得到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吃了很多次中餐没有拉过肚子。当然也有人对 500 到 1000 西非法郎的中国三明治的价格颇有微词。一个叫特拉奥雷的小伙子(司机出租车司机)就说, 500 郎,我可以用 200 郎在别的地方买个三明治果腹,剩下 300 郎加油,我特别想尝尝中国的三明治,但不是现在,他们的东西对我来说还是贵点。
六、 刚果布中餐馆风味各异
随着中刚(刚果布)关系的深入发展,来刚施工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餐馆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和平饭店是规模较大的一家,主理陕西菜,羊肉泡馍、肉夹馍、哨子面、凉粉等陕西名吃在这里都能找的到。由于餐馆地处繁华地段,来此就餐的食客不少,效益当然可想而知。有趣的是有家江苏人办的餐馆名曰:《有意思》,地址偏僻,但由于经营有方,不乏客人光顾。鸳鸯火锅既不像四川也不像北京,但点的人还挺多,特色主食是韭菜盒子,在遥远的非洲能吃到韭菜盒子绝非易事,你想这里市场哪有韭菜啊,一定是老板自己种的,一打听果然如此,因市场菜种偏少,老板就自己种点中国人喜欢的黄瓜、韭菜、苦瓜、豆角等,很受国人欢迎。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来这家偏远餐馆就餐的人还真不少。有点意思。
七、在马达加斯加朋友家做客吃中餐
记得在马达加斯加的时候,我有一位马国朋友,两口子都是中餐迷。一次搞家庭聚会想用中餐招待来宾,自己又不会做。打电话过来让我帮忙。我们的厨师当时还没到。我和爱人商量后决定给他们包饺子。我给他们开了个备料清单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我和爱人约了一位探亲的家属,带着擀面棍、味精、香油、酱油、醋等调味品,和提前煮好的五香花生如约赶到了他们家。料是备了不少,但没有炒勺,火也不行,火苗太小。幸亏家里助厨多,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但火小也真急人。鱼、虾、蟹等无法过油,只好加上作料挎炖。
手艺虽然受到限制,但结果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客人们竟象饿了几天没吃饭似的狼吞虎咽,全没了斯文的吃相,只一会儿功夫就将四菜一汤外加水饺风卷残云般地倒进了肚子里。末了,还没忘了问五香花生的香味是怎么进去的,饺子馅是怎么包进去的,蛋花蟹肉汤都加了什么作料等。这次上门服务虽然谈不上宏扬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但至少让我看到了中餐的神奇魅力和它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2024-12-23
2024-12-22
2024-12-22
2024-12-22
2024-12-22
2024-12-21
2024-12-21
共话文化盛事,共谋产业发展!2024 洛阳文化产业年会隆重举行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19
2024-12-1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