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郭锡廉 丨 十个人的书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郭锡廉 | 发布时间: 2024-09-02 | 90 次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散文十家》历经整整8年,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8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旺盛的8年?8年来,大家一直关心着这部作品集的问世。主编郭锡廉和策划人袁坚多次召集相关作者,经多次协商,由每位作家提供3万文字散文类文稿。顺利完成组稿后,排版时又经多次校改与增删,遂成《散文十家》今天的模样。

《散文十家》的作者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和省、市作家协会会员,学历普遍较高。8年后的今天,10位作家大多成了古稀老人,最年轻的林芝萍也近天命。《散文十家》中的每一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虽然文学创作的时间都有了年轮,但却不在圈内或圈外张扬摆显。持续创作的欲望,使我们不断自我否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的稳定。散文的情绪价值以及兴趣和天赋,才是我们真正的学问,也是我们进入散文之门的门槛。


图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国忠,是江苏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无锡市原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多部,曾获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他的作品深沉厚实,充满哲理和人性,《我不钓鱼》《修脚》《捕鳝》等散文,令读者一读三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娟英,是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国诗人》主编。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曾获 2019年俄罗斯普希金奖章,第六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散文诗歌大赛中,《大雁春南秋北》获二等奖,她的作品大多为散文诗,《金山岭,今夜与你共飞》把爱锨进生活细节,是她一生的追求;郭锡廉和袁坚都是“老三届”,无锡市一中的同班同学,他们一起下放农村,又先后考入高校,他们对“知青”生涯的回味,充满着沧桑感,而且画面感很强,散文中对父母情深如海。郭锡廉的《初一丁班的母亲》《母爱如水》中那些深情而绵长的日子,袁坚的《上河工》《那魂牵梦绕的地方——重返盐城三官村》,对知青生涯充满着文字穿透力的描述,《高高的城墙》很像抒情小说都值得一读再读;宋杏芬和赵琴芬是宜兴人,一位是律师,一位是中学语文教师,都已出版了多部个人文学作品集,宋杏芬的《我的姨公赵壁》和赵琴芬的《又见稻头黄》等散文稿,用独特的散文语言,讲述共同的经历和情感,细腻的散文笔触,直抵人心;方长荣是南京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造师,这位理工男偏爱文学,已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多部,《来喜》写了一条家狗,狗通人性,来喜的死读来催人泪下;陆兴鹤曾担任过惠山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惠山新闻》总编,享受地市级劳模待遇,陆兴鹤的散文都很正气,《秋夜护粮》护的是一个人的骨气、节气和清气,发人深省;林芝萍的作家梦从小学一直做到现在,而且还要做下去,她也出版和选编了个人作品合集两部,《南师大回访》《团团和球球》等散文在她的笔下,写得聪慧灵秀,《杀猪年的记忆》更是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丁一是入会30几年的中国作家协会老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出版了个人文学作品集近40部,他推出了新期创作的6篇诗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创造和提倡,让读者对诗散文的审美指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樱桃书简》等都是诗散文中的精品,对汉字的传统排列组合,进行了新范式的文本实验。

各自不同的人生和学问,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学生产模式,但我们都选择了超越自己,相信我们终究会抵达理想的彼岸。不丹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宗萨钦哲仁波切佛之言说:“每一刻我都在老去,每一刻我都距离死亡更近,健康就像是草上露珠。有了这种无常观,每次品茶都像是品人生最后一杯茶,因而会倍加珍惜。”不是吗?散文也像一杯茶,在各自的茶水中,细品每一个留在世间的文字元素,并尽可能让它们清香撩人、回味无穷。《散文十家》幸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锡山书法家协会陶涧生主席为封面题写书名,中国当代书画研究会会员、宜兴英台书画院冯冠群副院长为封面插图,敬谢。  


图片


作者简介:郭锡廉,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家》杂志副理事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安娟英荐稿)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