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沙与微尘:哈巴河砚途沙湖候鸟音乐季的 音符故事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白文华 | 发布时间: 2025-08-18 | 6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哪里有纯粹、自然、本真、美好,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随音符而动,随灵感而歌。他们穿越草地和沙漠、穿越城市和乡村、穿梭于国内和国外,打破“世界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边界,让地域性经验在流行文化因融合而获得新的生命。此次“音符漂流·民谣音乐季”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音乐的旅程,更是一种对声音与文化边界的再思考。


鲁霞:在公益间,守一方净土


image.png


有时候我就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把她送到哈巴河的:一个开着皮卡带着墨镜,像风一样的女人,洒脱的让人向往,慈悲的想让人靠近……那双眼睛,看透着人心,却又带着摄人心魄的魅惑……想看到她临水而立思绪飘远,让一种大爱绵延成水波荡漾而去的样子……想看她站在沙漠之巅,连接天地,侧漏出的倔强和果敢的容颜……

她是哈巴河县砚途沙湖总负责人鲁霞,来自西安,一个旅居哈巴河的人,身上带着众多音乐人的嘱托。

2013年,鲁霞接连经历父亲去世等沉重打击,尤其是最爱她的父亲离开,内心的悲苦不能排解,抑郁了,一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于是她关掉公司,一个人背上行囊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手机关机,不和人交流,过着连自己都不知道明天在哪儿的生活……

2015年,机缘巧合下,她买了一张来新疆的机票,之后就开车穿梭于南北疆,45天吃遍南北疆的美食。来到阿勒泰喀纳斯、禾木、白哈巴时,正是色彩斑斓美如油画的9月,享受原始美景的同时,她真正感受了一回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美妙感觉”,那时她的抑郁越来越轻,尤其当一个美女旅人“坏坏地”告诉她,新疆的冷夜有一个宝贝可以取暖,神秘了好几天后才告诉她,是新疆酒—伊犁小老窖。后来她品着伊力小老窖,看着整个银河系清亮的繁星,将最后的委屈和难过吐露给脚下的山脉、吐露给波涛汹涌的河水,吐露给漫天霞光和星辰,吐露给篝火前自由歌舞的人们……

于是她又找回了曾经的自信洒脱、阳光开朗的自己,她开始谋划一场有意义的人生……

她继续做起她的公益事业,尝试当起宾馆老板。她给丽江的音乐人朋友张智、大松们说,阿勒泰是一个能疗愈人的地方,更能激发音乐人内心最纯粹的灵感,写出美好的歌谣,让他们一定来看看。于是在所有人不知道的地方,鲁霞和她的音乐人朋友们开始了一场宏大的策划:“守住一片净土,打造一个最纯净的音乐基地,造福一方水土的人们”。策划里,在沙与微尘中,让风去撩拨冬不拉琴弦的声音,让沙吹散额尔齐斯河四季的律动,湿地、沙漠、绿洲、星空、候鸟,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这个地方,都能拂去霓虹的繁华和精致,随心地去听见风的旋律、沙的私语、河流的歌唱,聆听比遥远更远的世界音乐叙事……


image.png


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带着众多音乐人朋友嘱托的使命,鲁霞转遍了整个阿勒泰,找到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科克托海湿地,湿地、沙漠、绿洲、星空、候鸟……完美的契合了他们的策划,鲁霞将科克托海湿地承包了下来,命名“砚途沙湖景区”,寓意寻找本真旅人的驿站、文艺人才栖息的地方……

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鲁霞边做公益,边协调、打造景区各种事宜:景区原生态保护计划、打造设计协调,音乐人邀请、媒体策划,向哈巴河县委、政府汇报需要支持的项目,太空舱的协调、音响设备协调、无人机协调,一步一坎,坎坎难过,坎坎过。7场音乐会改成3场音乐会,8月、9月、10月各一场,她给音乐会定的基调是:要一场比一场好!

而她,鲁霞,走进阿勒泰、北屯、布尔津、哈巴河等各县市,被她帮助过的人已经达到五、六千人。如今砚途沙湖景区一期基本打造完成,大门立起,舞台搭起,演唱会音乐人陆续从全国各地奔来,媒体人也陆续奔来……

票呢,一张票180元,半商演的模式,先给哈巴河县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免费送上1000张,又给哈巴河县文艺界做公益服务的文艺志愿者送上600张,还有哈巴河其他行业的人们……

鲁霞说:“本次活动并不挣钱,之所以半商演模式,是想挣一些钱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地方去……”


张智:多个爱的音乐计划


image.png


他是出生在南疆依奇克里克的孩子,对新疆多元的音素有着痴迷的热爱。于他而言,音乐是最具有独特魅力的,因为音乐是流动的诗,是无声的画,是在喧嚣中,用旋律抚平褶皱的静谧,是低谷时递来的一束光,撩动他,也治愈他……于是他辞职,听着民谣去流浪,那一刻,他视金钱如粪土,心中全是诗和远方……他叫张智。

作为一个汉族音乐人,他在新疆这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家庭的熏陶下,痴迷上了冬不拉,哈萨克族冬不拉的声音和传统音乐中阮的音色很接近,和古典吉他的音色也很接近,他觉得声音太美,他也尝试用古筝、二胡和冬不拉做一个民族音乐的对话。他去塔城托里县去拜访著名冬不拉名家黑扎提,多次去塔城找杜曼老师等学习演奏手法,他说,音乐是民族的,当你走进去,便会无法自拔。

他想用一颗赤子之心表达对新疆的爱,于是在昌吉分别举办了两届“丝路庭州音乐节”,音乐类型有世界音乐、爵士乐和民谣,展示生命的渺小如尘,脆弱如草,却又积蓄着力量,在微风中欢畅、轻扬,驰骋于广袤和海洋,追逐着自由和梦想,在信仰与冀望中,感受生命强烈的意识和颤动。 他写了《尼勒克小镇》,获得年度十大国语唱片奖、最佳国语新人奖、入围最佳民谣、年度最佳唱片。

他写了《巴克图口岸》,获得年度阿比鹿最佳世界唱片、入围年度最佳民谣、华语音乐传媒最佳十大国语唱片、最佳民谣歌曲最佳编曲。

他写了《沙与微尘》,入围南方音乐盛典最佳民谣专辑,其中唱片《绿色荒原》获得华语金曲榜首冠军。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台湾演唱,他始终用融合的音乐展示民族的、世界的……


image.png


那一天,他接到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旅居好友鲁霞的电话,让他到哈巴河去,那里有湿地、沙漠、绿洲、星空、候鸟……是一个疗愈心灵、让灵感自由泛滥的地方,他让朋友守好那片地方,千万不要过度打造,原始本真最好。于是他就和一众音乐人商量,去看看全国最大的白桦林,去看看砚途沙湖景区的沙漠和湖泊,去看看那200多种自由的鸟,去感受那不超过六层的居民楼…… 于是张智发出“音乐漂流计划”,和国内众多著名的乐评人、策展人和音乐家讨论决定:作为艺术家,要把好的音乐带到新疆哈巴河,举办“沙与微尘:哈巴河砚途沙湖候鸟音乐季”音乐会,公益性打造乐器博物馆,开展原创音乐扶持计划、非遗音乐保护计划,用他们的资源扶持本地的音乐创作者走向全国的、世界的舞台,把哈巴河打造成为中国最具有文艺气息的音乐县城之一……

张智来了,带着他的冬不拉和吉他来了……


大松:聆听心灵的呼唤


image.png


你看过火遍丽江每个角落的非洲鼓吗?听过丽江鼓点轻盈地律动吗?大松带去的,大松教会的!

大松要来哈巴河了,他是被新疆的鼓声、冬不拉声吸引来的。

在一个飘着雪的冬夜,大松第一次听见新疆的鼓声,那突然钻进耳机里的一串鼓点,不似丽江手鼓小桥流水那般轻快,却像戈壁上的风,粗粝又滚烫。7拍的节奏,忽快忽慢,仿佛牧人赶着羊群翻过山岗,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间隙。又听见9拍的音乐,层层叠叠的鼓点裹着冬不拉的音律,像哈巴河的水在石头上舞蹈,弹拨间,一股蓬勃的力量从骨头里勃发出来,穿越了疆界、打破藩篱,以一种纯净的共鸣,唤醒他的灵魂,深深地栖息在他心灵的港湾……

新疆鼓,不像四方街青石板上的手鼓,安稳的4拍,常常与纳西古乐撞个满怀,日复一日,安稳如古城里的流水。新疆鼓7拍、9拍的节奏,像把时间里的喜怒哀乐揉碎,再重新编排成鼓点——像草原上赛马的马蹄声—忽远忽近;像毡房里欢宴的歌声混着马奶酒杯碰在一起的脆响——热闹又激烈;又像转场驼铃与脚步在风里织成的网——坚定又有力量……

有人告诉他,去哈巴河看看吧,那里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于是哈巴河这三个字,就成了他的执念:他想象着清晨的阳光穿过白桦林,落在河边打鼓人的手上,落在鼓面震动的纹路里;想象着和当地的朋友们一起围坐打鼓,让冬不拉和手鼓在额尔齐斯河畔撞一撞,该多好;想象着傍晚的毡房前,把纯粹的梦都敲进暮色;更想做一场小小的公益手鼓交流:不用太复杂,找一块空场地,带着鼓,教孩子们打几个简单的节奏。或许孩子们会觉得,原来丽江的鼓声是这样的;或许他也能从孩子们的笑声里,听出音乐从来不是单向的,你教我一句,我给你一段,最后凑成的,就是最动人的歌……


image.png


有时候大松望着远方,会觉得哈巴河的鼓声已经在耳边响起:那声音里有白桦林的沙沙声,有哈巴河的流淌声,还有砚途沙湖景区沙山的鸣唱声……他想快点走到这片土地,把手鼓声带过来,也把哈巴河的歌声重重地装进他人生行囊的注脚里……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