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书法艺术创始国,已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和近万的形成发展史。他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遗憾的是,至今还没一所能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门类艺术并列的学科独立教育的高等院校。这与国粹中最为悠久的书法艺术地位极不相符,也严重地阻碍了书法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造成如此现状,细析,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传统汉字书法,存在着学科理论的先天不足:
书法原生的社会功能,是物化书面语的工具。在汉字书法发展史上,书法始终为“法”的存在。即或发现并创造出了书法艺术,也以“书以载道”之名发展至今。书法没有自身的学科地位,书法一直从属于文学艺术。如何将书法艺术从文学艺术中剥离解脱出来,这是书法艺术长期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书法必须要经历一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变革。
二是在书法文化变革中,产生了不同学派间的你死我活的学术激烈争论。人们不知书法应向何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是持”书以载道”论的传统派,与书法”线条”论的现代派,持续了十数年之久的学术论战。因蕴而生”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理论。三论并列,应为在中国书法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文化奇观。
传统派人提出“文化书法”的学术主张,倡导“文人书法”、“学者书法”,以国学经、史、子部,打造“文化经典”的“文化书法”;要求书法教育,应以此内容为教材,塑造书法精英。守护着传统书法汉字单元性的权威。
盛行一时的现代派,他们全盘否定汉字书法艺术。他们用”线条”学理构建《书法学》,指认书法艺术创造者不是汉字,而是上世纪四五十年表现线条的日本墨象书法。
于世纪未,钱清贵先生,撰文”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理论,将传统与现代两派学术观,全部融纳在他的理论体系中。他从学理,和实践双项上,终结了两派无休止的学术争论,但并没有能改变书坛的乱象。那时国家文化教育主体,也尚未选用钱先生的书法理论,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书法理论教材。
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要求;当代中国文化,必须要作出书法学科理论的科学选择,才能创建书法大学的教育。
数年来的书法艺术实践证明:书法文化的现代创新和前途,归属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产生的”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理论体系。
钱清贵先生撰写的“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文章,引起国家主流文化的关注。一九九九年夏秋,该文在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举办的“民族腾飞杯中国书画大展赛”之后,由《民族腾飞杯中国书画大展作品集》主编梁能伟先生,将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全文,首发于内蒙古一家报纸。次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学刊四期,再次刊载,同年江苏《书画艺术》也作全文刊登。
2002年,中国文化部主管的《中国老年书画艺术》杂志,发表了书法文字样式多元论的姐妹篇《论中国现代书法文字样式的多元结构》。文中分别简介了书法艺术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多层结构成份。
以“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社会书法实际,在十数年的时间内,先生面对艺术实践,适时撰文,正确地解决了书坛出现的若干焦点、热点问题,文稿先后在全国多家专业报刊、经典专著中陆续发表,文论结累,自然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现代学科的理论体系,先后汇编于《钱清贵书法哲学文稿》、《钱清贵论文选》、《钱清贵文学作品集》等部著作。文字总量近八十万字。
具有学科性的“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理论体系,主要文化特质和学术贡献:
一,理论发规,汉字书法艺术一直是多元文字样式的发展。但无人知晓。究其原因;
“书以载道”的观念,蒙蔽了人们的视觉和心智。书法“载道”,是书法的原始功能,当书法已成为艺术时,“文字样式”巳被情感艺术化了,载道的文字样式,实为承载着书者情感可视的文字形式上。
“书”,在汉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名词和动词区分:
作为动词,是指书写的行为、过程;亦为抒情、述怀、将人的生物物质形态的精气神,物化成视觉物质形态文字样式上的精气神。审美对象是”文字样式”。
作为名词的书,一般指书籍、文本等书面语的事物。观者通过对书的阅读,从文字概念里,获知人事的理情:从中感悟、体悟文学美的艺术魅力。
识读、诠释书法艺术的本质为“文字样式”的理论,是世界人类书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发现和创新、亦为书法文化认识史上的巨大进步、是对传统理论的彻底突破:弥补了汉字书法文化的先天不足,开拓出全新的书法学科理论,为构建书法现代学科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从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中清晰地认识到,书法艺术必须要书写语言文字。
书法现代派,误识书法本体为”线条”,竭力主张书法艺术创作不书写语言文字,这是他们用西方文化艺术观念来变革书法:意欲将书法艺术纳入到西方文化的艺术体系中:指认日本线条墨象书法,为书法艺术的真正创造者。此行,此言、此论,看似学识无知,实为别有用心,以恶意篡改史实为手段,达到”亲洋投西”之目的,即是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人类先进文化的背叛。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的文化中,也有不书写文字,表现线条的特殊书法样式,如玄学的符咒、及民间吉祥符等。日本墨象书法归属此类 。这类线条书法,原创仍是汉文化,怎么会是由现代派所吹捧的日本墨象书法。
《书法学》用线条论误导书学,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给书法艺术的发展,造成严重伤害。目前留毒未除,陈渣时泛,应予高度警惕。
三,“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理论,是对汉字书法艺术历史文化的科学概括。
书法艺术的形式,一直是多元文字样式运动的发展过程:汉字书法的文字样式,是书法多元文字样式之一。:
持书法汉字单元论的“文化书法”者,唯有自觉融进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体系中,才有生路。要知书法艺术不再是从属文学艺术中的”雕虫小计”,书法巳有了独立的学科地位。
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理论发展,势不可挡。
三,理论指出,书法艺术是视觉物质形态的一门艺术,区别于概念物质形态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的物质形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文字概念。书法艺术的物质形态,是可视可摸的文字样式,书法这一典型的文化特征,将其与书面文学艺术,及同类视觉艺术的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门类艺术,严格地区分开来。
四,“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理论认为:书法艺术的创作,不受文字样式的影响和制约。
如汉字书法,是随文字物质形态变化、书体、字体变化而变化。文字样式的变化,从未影响过书法艺术的创作。而在中国的域内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字的书法实践,同样能获得印证。由此说明,人类一切语言文字,都可以创造出书法艺术。这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发展空间。
(五)书法艺术文字样式多元性的理论,给“文字”的概念赋予更多内涵。改变着人们对文字内涵的识读和观念。
现有辞书对“文字”内涵的解读,是指当下使用的“文字”。其实,文字有着一个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文字,虽有文字形成的时间,视觉符号差异,但发展规律则大同小异,如中国汉字曾经历过如下的物质形态嬗变:
1、原始观念物质形态的图腾文字;
2、语言物质形态的八卦文字;
3、象形物质形态甲骨文字;
4、表意概念物质形态的汉语文字。
西方文化认为,人类最早的文字,大约于七千余年间在西亚两河流形成。而中国考证,华夏文字巳有上万年的文明史,比西亚文字出现早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传播于世。史证宣告,西方文字学的终结。
西学文字论还说,拼音文为人类最先进的语言文字,认为表意汉字,落后于拼音文字一个级别。这是西方文化的偏见,表意汉字与拼音文字,同属概念文字。二者之问不存在级差。汉字的发展方向,有他自我发展的规律决定,决无可能步拼音文后尘,拼音文的发展方向,现在不好说,实践证明,因汉字表意的完美性,历史悠长释意的稳定性,字符内涵象征的特指性,等文化高品位,引发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喜爱上汉语文字,还缘于汉语文字有着五六千年从未间段的文明发展,选学中文巳成当今世人文化的时尚与潮流。
人类文明的选择,从来不是靠文化殖民,而是由文化的先进性所决定。
这里强调的是,中国汉语文字学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西方语言文字学的教材,而应立足于民族自身语言文字的历史真实,编写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
六,语言文字学,应是书法艺术现代学科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语言文字学应纳入书法学科教育的文化体系中。
书法与文字,为共生产物。因有文字,书法应生,终有书法,才生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定性,必须要书写语言文;书写语言文字,是书法艺术的重大文化特征。因此把语言文字学列为书法学科文化教育体系,是自然和必须的。把文字学列入书法学科核心的教育内容,是对书法教育内容的重大变革,是对书法主体内容的发展创新。
通过研究语言文字学,才能知道书法从何而来,知晓书法艺术的性质、文化特征,和书法内容、形式的规定性;知明书法的整体文化的发展轨迹,和他的发展史。
”中国第一部[书法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荒谬:犯了用西方文化的艺术观,批判汉字书法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汉字书法艺术的文化的错误。若从学科文化专业角度来分析,他们从未把人类语言文字学,列入到”书法学“内,作为研究的课题。
“文化书法”的传统论,也犯同样的学术错误,他们的“文化书法”,只研究文学对书法艺术的决定作用,不研究语言文字在书法艺术形式中的核心地位,造成只知道书法为文学艺术的付庸,不知道书法艺术应有独立的学科地位。死守着”文化经典”的汉字单元性。迷失了书法的发展方向。
七,理论还认为:书法作品形式的文字样式,一定要有审美的欣赏价值。这是书法”艺术、非艺术”的标准。
书法的艺术形式,是书家情感的物质载体,艺术样式的情感有无、强弱、量质,是度量书法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尺。书者若无法将情感有始至终物化于文字样式的形式中,其作为”劣作”,或曰“写字”,视为实用书作。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人们总能从文字样式中,识读出书者丰富情感的诉说。
书法的惰感审美性,是书法学科判别作品艺术真伪、优劣的标准。八, 八,“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理论体系,在书法艺术史上第一次将书法艺术从汉语文学艺术体系中分离出来,至此,书法艺术成为具有独立学科地位的一门艺术。与中国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并列于人类艺术之林之中。
九,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理论体系,使地城、民族的汉字书法艺术,质变跃升为世界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艺术
书法艺术不仅属华夏各民族,也是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拥有的一门艺术。
十,“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理论最现实的文化价值,即是能为当代中国创办书法大学,提供必了书法学科教育基础理论,及其文化体系。
由中国创办第一家具有独立学科书法文化教育的大学,也是世界人民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一,世界书法艺术,原创于华夏汉语文化。汉语文化不仅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华夏民族,还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农业文明的辉煌,引领世界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发展。在华夏文化的哺育下,生发出东方文化,及若干文明成果,书法艺术成果亦为东方文明皇冠上的一颗亮眼的明珠。
汉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源头,有史考证,汉文化也为世界人类文化最早的发生地,并辐射传播到东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澳洲、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乃至南北美洲。随着汉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汉字书法艺术也传到了世界多地,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更为显著。今天,当书法艺术现代学科的理论形成,在中国创办世界第一所书法大学,世界人民明白书法也属于他们民族的艺术,一定会十分欣喜,求艺学子,定会涌跃来到这所大学中深造,获取书法艺术的真经。无疑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事业与壮举。
二,当下,是书法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关键的节点,传统汉字书法艺术,已完成了艺术原创的使命,在此文化的基点上,巳发生量变,跃升蜕变为现代学科的书法艺术。用创立世界第一所书法独立学科的大学教育,既能平熄和消除书法乱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必然的一件盛事
目前创办书法大学的时机已经成熟,创办书法大学刻不容缓。书法大学可定名为:”书法国际大学”。建议国家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创办书法大学确立为文化、教育事业,特许的一项创新工程。
所述时机成熟,有如下几点内容:
一,中国书法家协会前任主席苏士澍先生,在他担任国家政协常务委员期间,曾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过一份创建书法大学的提案。
二,现任中书协孙晓云主席和前任主席苏士澍先生,对“中国书法文字样式多元性”的学科基础理论都很了解,孙晓云接任主席当初,主动为钱清贵先生的文创作品作出较高的评价。二位主席还为《钱清贵论文选》分别亲自作序。
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法国际大学”当为铺路奠基石之一,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容之一。
四,建好书法国际大学,可视为文化强国、强市 的一项重大文化成果。创建书法国际大学,符合时代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
五,创建书法国际大学,这与孔子学院在多国创建,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后可在世界多地民族中开办规模不同大小,形式多样、生动灵活的书法大学分校,或书法教育的基地。
六,书法是华夏民族国粹文化之一,书法文化正处在向书法辉煌迈进的关键路口,当代人的责任是将书法艺术推向世界,开启书法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纪元。创建书法国际大学,要作力于培养国内外书法艺术顶尖人才,使其成为书法文化传播世界的精英骨干力量。用书法艺术现代学科文化,武装起来的文化精荚,定能在弘扬华夏优秀文化和人类现代先进文化中,作出重大贡献,创造无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2025年8月17日于黄海之滨旭日村撰]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八十年的岁月我们不曾忘记》作者:周步 朗诵:静昉
2025-08-24
2025-08-24
运河文脉·古街烟火——钦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开展文艺调研活动
2025-08-22
北下关文联成功举办知名作家徐婉心《我来了我看见》新书分享研讨会
2025-08-19
2025-08-19
2025-08-18
2025-08-18
2025-08-18
2025-08-17
不负家乡养育情,《年华》璀璨映天下 ——长篇小说《年华》在东台二日内举办两场分享会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6
2025-08-15
2025-08-15
[文化新闻]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八十年的岁月我们不曾忘记》作者:周步 朗诵:静昉
2025-08-24
2025-08-24
[诗词歌赋] 百岁抗战英雄:战斗仍在继续——致百色抗日民族英雄孙洪秀
2025-08-23
2025-08-23
2025-08-23
2025-08-22
2025-08-22
[文化新闻] 运河文脉·古街烟火——钦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开展文艺调研活动
2025-08-22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