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型历史舞台剧《张骞》在新疆阿克苏市成功上演。舞剧谢幕时刻,剧场内各族观众纷纷起立,伴随一波波雷鸣般的掌声,人们眼里噙着泪花,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舞台上,全体演职人员列队树立,心潮澎湃,整齐划一地一再向台下观众鞠躬致谢,久久难以退场,台上、台下产生的强烈共鸣,远远超越了舞台原有的物理隔阂。
可见,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与文化洗礼。作为202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的精品文艺剧目,该剧的艺术打造是成功的。
舞剧以苍茫大漠镜像开篇,一个持节身影迎风前行,阵阵鼓点敲出了穿越两千年的民族精神共鸣!当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将张骞“持节不失”的坚韧与担当展现在舞台时,当地各族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心灵的洗涤。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这场演出凸显了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
舞剧《张骞》通过艺术化的叙事,将复杂的历史故事转化为色彩鲜明的镜像演绎,不失为独具创新的生动的意识形态教育课。在我国古代,“节杖”作为国家主权和形象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该剧采用“节杖”作为核心意象,贯穿整场舞台剧,在不同场景中无不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精神。
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这也是南疆基层文化关切的核心要旨。在舞剧中张骞对节杖的坚守,实则是对国家认同的坚守。这种忠诚、担当与开拓的精神,通过舞蹈、音乐、声光色的有效艺术组合传递给观众,达到了极佳效果。正如阿克苏市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帕孜来提所言:“作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我们只有带头不断深化历史学习,正视问题,矫正问题,坚韧果敢前行,才能推进文旅融合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舞剧《张骞》新颖、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直观而深刻的文化体验,正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有效途径。
舞剧《张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恢宏的历史叙事,凭借明暗交错、色彩斑斓的视觉冲击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这是以张骞拄节杖为基,对其艰苦卓绝凿空西域的史诗般展现。
该剧通过“授节、守节、传节、使节”四个篇章,以汉朝使节张骞出访的故事为蓝本,再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种叙事,为南疆基层文化艺术类节目规范历史叙事树立了典范。
文化润疆的关键在于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舞剧《张骞》的成功上演,为基层文化活动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展示了高质量文艺作品传递文化精神内核的强大驱动力、感召力、向心力。从而浸润人心,引发人们情感共鸣,这无异于中医之法在治病救人!这种共鸣持久留香,它可以穿越千年时空,升华为人们灵魂的共舞,形成文化领域的生态共鸣,最终筑牢文化领域安全之堤。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活态历史。舞剧通过艺术形式再现这段历史,以其强大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心灵,从而实现了边疆地区普通民众对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的质的转变。
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事关文化安全,文化安全事关政治生态之基,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舞剧《张骞》中表现的“忠贞、勇敢、开拓”精神,与当代新疆所需的忠诚守边、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一脉相承。这种精神的传承为政治安全提供了文化支撑。
当台下观众为张骞不畏艰险、持节不失的精神所感动时,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向心力便油然而生。这种情感认同,是政治安全最深厚的民意基础。
相较于舞剧《张骞》的高水平艺术呈现,南疆基层大众文艺则普遍存在历史题材表现不足的问题,这是正象剖析历史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基层文化活动往往缺乏系统的历史叙事能力,难以有效传递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便制约了文旅融合向着深度、广度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鉴舞剧《张骞》“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创作原则,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持续深入地挖掘历史文化养料,多维度阐释历史文脉,使历史文化更贴近基层群众。
自治区通过精品文艺剧目全疆巡演的方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这种“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基层文化活动的质量,为文旅融合创造了典范案例。
正如阿克苏市文旅局党组书记马颜峰所说:“舞剧《张骞》启示我们,维护意识形态、文化和政治生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用活历史文化资源。以阿克苏市为例,市域有至少3000年的原始太阳神崇拜遗址等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化史,有姑墨文化2000年的汉唐屯垦戍防史,有多浪文化600年的各民族融合演化史。历经千年的长城文化遗址残存,贯穿北魏至隋唐、元明清时期,古今时空交错的地表历史文化层,见证了阿克苏市域拱卫古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客观史实!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奠定了多元文化融合史实基础,是涵养当前文旅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宝藏。”
总之,舞剧《张骞》在阿克苏的成功演出,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它通过舞台综合艺术的展现,有声有色有形有感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各族群众心中,为铸牢三重安全屏障提供了文化支撑。
(文/绿野 作者系诗人、散文作家,新疆南疆地区历史人文文化研究者)
2025-09-26
2025-09-26
喜报!班玛县多贡麻乡在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大比武中斩获三等奖 特色产业实力绽放高原风采
2025-09-26
吴林烨:以“唯美浪漫”贯通多元创作,红楼戏剧新作将在周日启幕
2025-09-26
中原会客厅第5期诗酒远方话中原 | 第一篇章 诗经——风雅起中原
2025-09-25
云南省祥云县举办纪念王德三英勇就义95周年暨《狱中遗书》分享会
2025-09-24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2
当“虫子迷”遇见“小书虫”——石景山图书馆《听虫子说》少儿专场圆满收官!
2025-09-22
森森形神 浩浩绰约——《福耀科技大学赋》在开学之际推出引发师生瞩目
2025-09-22
2025-09-21
稻谷飘香颂团结 诗声回荡米甸坝云南省祥云县举办大家读《诗刊》志愿者活动
2025-09-20
2025-09-19
献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华红兵点赞阿勒泰,与屈金星共探文旅融合新篇
2025-09-19
2025-09-26
2025-09-26
[文化新闻] 由舞剧《张骞》“持节不失”看铸牢三重安全屏障的当代意义
2025-09-26
[文化新闻] 喜报!班玛县多贡麻乡在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大比武中斩获三等奖 特色产业实力绽放高原风采
2025-09-26
[文化新闻] 吴林烨:以“唯美浪漫”贯通多元创作,红楼戏剧新作将在周日启幕
2025-09-26
[文化新闻] 中原会客厅第5期诗酒远方话中原 | 第一篇章 诗经——风雅起中原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