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孙雪真金白银十年磨一剑执拗打磨 湖北泛黄县志里藏着诗经故乡的“土城门”黄酒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李璟 | 发布时间: 2025-10-20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产品会说话,做好了自然有人认可。”

10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在武汉火热启幕。18日的展会现场熙攘人流中,如此酒业创始人孙雪一袭典雅黑色长袍,站在如此酒业的展摊前从容直播,讲述着黄酒千年酿造工艺的精髓。


image.png


就在酒博会启幕前,来自湖北房县的如此酒业携“土城门帝王将相黄酒”出征“中食杯”赛事,一举将银奖与最佳创意奖收入囊中。

作为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中国食品院联合主办的权威赛事,“中食杯”覆盖全发酵食品领域,本次“双奖加身”,折射出品评专家团队对“土城门帝王将相黄酒”的高度认可。时间再回溯至2025年3月,这款黄酒已率先摘得黄酒行业极具分量的“青酌奖”桂冠。

三座奖杯,共同诉说着这家湖北房县酒企的突围故事。这场直播间隙的专访中,孙雪向长江商报记者说出的这句话,恰是她带领如此酒业在黄酒行业逆势突围的核心密码。

目前,黄酒行业整体仍面临三大制约。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一是区域壁垒明显,江浙沪市场占全国黄酒营收的70%—80%,全国化进程缓慢;二是消费场景单一,尚未形成全国性的主流饮酒场景;三是品类认知不足,黄酒长期被贴上“料酒化”标签,品牌溢价能力有限。

就在这样的行业困局中,以如此酒业为代表的企业正摸索着复兴之路。“好产品一定是最优解。”孙雪的话语,为黄酒行业的破局指明了最扎实的方向。

斩获“中食杯”双奖

2025年10月18日的酒博会上,如此酒业的展位古色古香,尽显荆楚黄酒文化。

而在刚落幕的“中食杯”传统发酵食品创新大赛上,该企业“土城门帝王将相黄酒”一举摘得银奖与最佳创意奖。

展位后,创始人孙雪刚结束一场直播,提及本次获奖,她的语气平静却自信:“这不是运气,是用三年时间磨出来的。”

时间拉回2021年,如此酒业在房县投产时,孙雪的创业开局充满“冒进”色彩。“想一口吃成胖子,十几款产品从38元到298元全覆盖,结果江浙沪经销商摇头说‘看不出特色’,本地市场又嫌高端款太贵。”

转机藏在房县老宅的泛黄县志里。作为《诗经》编纂者尹吉甫的故乡,房县拥有“中国诗经文化之乡”称号。而2022年整理祖屋时,“西周房县黄酒为封疆御酒”的记载让孙雪眼前一亮。“湖北黄酒的根是4000年宫廷酿酒史!”她当即启动“减法革命”:砍掉11款滞销品,只留两款核心单品;放弃低端市场,将定价锁定198元新中产区间,把288天低温慢酿、45道古法工序与《诗经》酿酒典故、帝王将相IP深度绑定。工艺上的死磕更显执拗——为解决木塞漏酒问题,她带着团队测试50版方案,最终首创螺旋长盖+硅胶塞设计,经上万瓶样品验证后才量产。


image.png

种种努力下,2025年成了“收获年”。3月,“土城门帝王将相黄酒”斩获中国酒业协会“青酌奖”,成为湖北首个获此“酒业奥斯卡”的黄酒产品。10月的“中食杯”上,评委组特别肯定其“文化赋能+工艺创新”的融合模式,“土城门帝王将相黄酒”又揽获银奖与最佳创意奖。

孙雪的科研创新,从来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扎根工艺痛点的死磕到底。“在科研和宣传创新这块,自成立以来,我们投入了大概有四五百万,但别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同行一般在这块投入可能只有五六万。”孙雪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下,面对传统木塞密封性差导致酒体衰败的行业通病,孙雪带着团队开启了“打怪升级”式的测试——从瓶盖材质到结构设计,前前后后迭代几十版方案,光验证用的样品就堆满了仓库。这种近乎执拗的打磨,终于催生出螺旋长盖搭配硅胶塞的首创设计,彻底解决了黄酒保存的难题。

这一工艺突破可不是小打小闹,如此酒业还顺理成章拿下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成了湖北黄酒界的创新标杆。此后,除了与武商等进行合作外,如此酒业还与中国交通广播电视台、央品会、武钢等建立了合作。

有意思的是,在科研成果与创意方面,孙雪也展示出了相当慷慨的共享精神。当被问及是否为瓶塞技术申请专利时,孙雪笑了笑,对长江商报记者说:“其实也不需要申请专利。以黄酒目前的规模来看,离白酒的路还是太长了,如果我是先行者,那么有后来者想要模仿,我都觉得这是能促进整个行业成长的、很好的事。”

“而且,创新的魂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孙雪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image.png


更令孙雪惊喜的是,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孙爱保在本次酒博会上试饮“帝王将相黄酒”后,当场拍照称赞“口感独特”,又表示,“帝王将相”的创意和定位,是绍兴黄酒目前没有的。

如今,如此酒业总部的展示墙,一半是奖杯,一半是被砍掉的产品包装。孙雪笑称:“这些‘学费’让我明白,黄酒是千年基业,急不得。”她正在打磨的“元天册”新品,以武则天为灵感,“预计2026年上市,要做礼品黄酒的标杆”。这份慢功夫,恰是她从创业者到匠人的蜕变密码。

行业“三重枷锁”下的突围尝试

孙雪的突围,实则是黄酒行业转型的缩影。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酒生产企业数量约700家,完成酿酒总产量190万千升,同比增长3.2%;完成销售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总额19.5亿元,同比增长8.5%。虽然有所增长,但对比销售收入7563亿元的白酒,仍然差距巨大。

这次酒博会上,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孙雪也更进一步地意识到,黄酒行业深层困局仍有“三重枷锁”未破解。

和之前聊到产品的兴奋不同,在提及行业时,她的声音放缓,显出犹疑与担忧。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整个黄酒行业,对未来都有一种迷茫。”

先是区域扶持的不均衡放大了发展差距。有数据显示,绍兴明确至2027年黄酒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头部企业在政策倾斜下更为受益。“绍兴一年拿20亿元扶持黄酒产业,建博物馆、办文化节、搞技术研发,我们这边扶持资金才一千多万,很难和别人比。”孙雪的无奈道出非产区企业的共性困境。

更严峻的是价格内卷,数据显示,2024年白酒行业500ml均价超40元,而黄酒均价不足10元,部分小厂为压成本简化工艺,导致“低价劣质”标签难以撕掉。

除此之外,人才断层堪称行业“致命伤”。“黄酒需要长期主义,”孙雪向长江商报记者坦言,“但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短平快的热门行业,导致行业缺乏新鲜血液。”

她的遭遇极具代表性:“培养一年的年轻酿酒师,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说‘黄酒没前途’。”这种人才荒背后,是黄酒行业的认知偏差:在年轻群体中,其“传统、老旧”的印象远深于白酒的“社交属性”、啤酒的“年轻化”。

她的应对办法是“笨办法”——与湖北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合作设立实习基地,从食品等专业筛选学生,“一个班30人能来2个就知足,我们也会尽量留住他们”。

不过,破局之道已现端倪。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5月25日,中国酒业协会微信公号发文称,黄酒作为低度、健康、养生的酒类代表,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正逐渐被更多消费者所认可和喜爱。可以预见,黄酒的消费群体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场景也将更加丰富多元,从传统的宴席、礼品,拓展到日常饮用、休闲聚会、商务宴请等多个领域。

这一消息,也催动黄酒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火”了一波,龙头企业如会稽山,一度受到热钱的追捧。此外,会稽山、古越龙山还在2025年进行了涨价。二者均表示,“涨价有助于提升黄酒品类的市场价值认同”。

也有券商显示出积极态度。天风证券研报称,近年来,在政策护航与文化自信的驱动下,黄酒逐渐以“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重塑市场认知,在龙头持续落地转型实践之下,行业有望迎来破局,开启一轮龙头与行业共振的复兴之路。

“无路可走,也要找路走。”对于未来,孙雪还是信心满满,“路虽远,行则将至。黄酒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看好国运的崛起,所以也相信黄酒这种千年佳酿,一定会在未来再度复兴。”

如此酒业创始人孙雪在酒博会。受访者供图


image.png


◎酒博会

第二十三届酒博会武汉盛大开幕

20余场核心活动燃动酒业消费市场

高山流水到江城,美酒知音喜相逢。10月17日上午,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内彩旗招展、嘉宾云集,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简称“酒博会”)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

作为由商务部发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共同指导的2025年度“十城联动 共享美食佳饮”系列促消费活动的展会载体,本届酒博会以“世界名酒 共享荣耀”为主题,创新打造“品世界 链未来”互动体验场景,同步组织参展企业推出多重优惠,通过“B端赋能+C端引流”的沉浸式办展模式,让更多优质酒类产品走进大众生活,串联起味觉盛宴与消费活力,为酒业市场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为期三天的展会,共举办了20余场高规格、强互动的专题会议与专业活动,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代表、700余家企业代表及1100多位酒类大商,真正实现了一场全球酒业的深度对话。同时,酒博会共吸引超过3万家采购商和5万名专业观众参与,不仅为武汉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带来一场兼具品质与性价比的“美酒盛宴”,更将进一步激活全国酒类消费市场活力,为2025年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提供坚实支撑。

以酒为媒释放消费新活力

当中国白酒行业步入 “消费态度理性、消费价格理性、消费选择理性” 的三重理性新阶段,一场承载行业趋势探索与资源对接使命的盛会登场。

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以 “国际化链接”与“年轻化对话”为两大核心,为中国白酒企业提供破解转型难题、挖掘市场新潜力的实践路径。这也是酒博会首次在湖北武汉举行。

“当江城邂逅美酒,品美酒享美食,烟火江城生机勃勃。”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以海与水的关系寓意中国与全球酒业的包容与共生,强调了中国酒业将以更开放胸襟容纳多元酿造智慧,从地理疆域的跨越到文明长度的度量,让东方醇厚与西方热烈在武汉碰撞交融,共同奠定产业繁荣的基底。

武汉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本届酒博会举办地选址武汉,是对武汉在国际消费领域地位的高度认可。2025年1至8月,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1%,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与消费活力,为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image.png


据介绍,湖北白酒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其中武汉占比过半,武汉正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断推动美酒产业从酿酒向酿生活方式转变。

头部酒企上演“年轻化”突围

湖北作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诸如白云边、稻花香、劲牌、黄鹤楼酒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

本届酒博会为何会选择在武汉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介绍,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强大的交通辐射能力,能够最广泛地连接和辐射华中乃至全国的广阔市场。将酒博会落地武汉,旨在搭建一个高效触达中国核心消费腹地的战略平台,使其成为市场流通与文化交流的中心。

本届酒博会也是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嘉宾阵容最强大的一届。展会共设置六大展馆,汇聚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等全品类佳酿,同时还精心设置“惠民特卖”“乐享美食”“乐享派对”“潮饮派对”等特色区域,吸引数以万计消费者前来参与。

展会现场,一边,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国内酒业“顶流”扎堆亮相,另一边,枝江酒业、劲牌、稻花香等湖北本土品牌强势“坐镇”,再加上嘉士伯、百威等国际巨头重磅登场,让展会看点十足,彰显出国内外市场双向互动的鲜活格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传统酒业正纷纷放低身段,推出低度酒、果酒、花酒、茶酒等,积极拥抱年轻消费群体。一些红酒、啤酒品牌也紧跟潮流,推出茶味气泡酒等创新产品,引得消费者争相排队品尝。

值得关注的是,“高规格”是本届酒博会的底色,不仅体现在参展商“豪华阵容”上,更体现在内容“思想深度”上。

酒博会期间,“关爱成长、非成勿饮”2025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启动仪式暨2025中国酒业ESG论坛同步在武汉隆重召开,并发布《2024中国酒业ESG指数报告》,全面梳理了酒类产业在ESG领域的进展。两场活动聚焦“责任”与“可持续”双核心,既是对酒业十年理性饮酒宣传的成果复盘,更是对行业ESG发展路径的深度探索。

在17日举行的世界名酒价值大会上,以“世界名酒,共享荣耀”为核心宗旨,汇聚全球酒业领袖、专家学者、产区代表及媒体人士,共同探讨行业在震荡周期中的挑战与机遇,擘画世界名酒的未来发展路径。行业专家们一致认为,全球酒类市场正经历深刻重构,消费者不再为虚高的品牌溢价盲目买单,转而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质价比”和“心价比”。

image.png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