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昌平作协活动 || 重读萧红经典 书写生命之“难以忘却”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昌平作协 | 发布时间: 2025-10-25 | 47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22日,由昌平区作协承办的“2025年北京作协基层作家读书会第三期”圆满落幕。本活动为期三天,由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家协会主办,北京作协秘书长史燕明作开班动员,北京作协四级调研员安新颖主持,昌平区作协主席高若虹及主席团成员全程参与。本期读书会是萧红专题,部分课程线上同步向北京作协会员开放,28名昌平区作家现场参加培训。

全民阅读是重要国家战略。作为北京市推进书香京城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北京作协高度重视此次基层读书会工作。北京作协秘书长史燕明在开班动员中强调,基层作家身处现实的“富矿”之中,其文学创作具有天然的“烟火气”与“生命力”。北京作协今年推出基层作家读书会系列活动,就是要通过名家领读、学员共读、文本细读的形式,以经典阅读指导和促进文学创作。只要大家持续地进行写作训练,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建立自己的文学领地和艺术风格,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与现实生活水乳交融、与人民群众血脉相通的文学作品。

北京作协秘书长史燕明进行了开班动员。 昌平作协主席高若虹介绍了读书会学员招募、课程设置情况。他表示,此次读书会由专家领读经典,既能引导基层作家深入拆解文本细节,精准领悟经典作品的精髓,切实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更能让基层作家在研读中寻找来时路,充分吸收创作养分,从而找到烛照自己的文学灯盏,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文学创作,有意识地突破自我瓶颈,打磨语言风格,以更深邃的视野和更饱满的情感,为读者捧出更具细节更有质感的作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文化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林雅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为题,讲授开班第一课。她从“文化自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概念”“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目标”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重建、“两个结合”与推动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老师从女性文学研究者特有的角度为学员们作萧红经典作品领读。她全面回顾了萧红短暂的生命及丰满的创作历程,深入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及女性叙述人的“新语法”,重点对现代怀人散文的开山之作《回忆鲁迅先生》及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进行了文本领读,直击作家萧红炽热而敏感的灵魂。张莉鼓励学员们深入认识和学习萧红“将幼年的童真与成年的沧桑裹挟在一起的最迷人的铺陈”,进而在写作中认真实践,写出自己生命中的“难以忘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作协理事、文艺评论家、散文家兴安以《散文写作与自然生态文学》为题授课。他从散文的古与今、散文重要性重提、重建散文主体性及散文的语言、细节等不同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散文这一文体的源流与演变,讲述了散文在当代文学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兴安与学员共同探讨了散文是否可以虚构、自然写作与自然生态写作、自然生态写作的意义及当代实践等课题,并引用余光中、杨牧、李敬泽、阿来、段义孚等名家的作品和论述,鼓励大家从房间走向“荒野”,拓宽思想深度,像自然一样去思考,从自然生态视角去书写人和自然的互动,写出人与自然的真实的关系。

读书会期间,学员们集体观看了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巡回宣讲视频,从9位德艺双馨文艺家的艺术故事中,进一步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初心使命。

围绕《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生死场》等萧红经典作品,学员们畅谈阅读体会,以及专家领读对于自身文学创作的启示。大家认为,跟着专家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就是帮助每个人“破局”,要敢于越轨,勇于破局,破散文的局,破惯性的局,在之前停笔之处继续挖掘,做到言之有物且“无中生有”。作为文学创作者,将不断加强深度阅读,通过文学经典的滋养,汲取精神的力量,写出真正有长进有变化的作品,前往写作自身经典作品的道路。

结业式上,杨秀文、孙昊雄、徐书遐作为学员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他们谈到,老舍的作品于市井烟火中窥见人性的深邃宇宙、于幽默诙谐中品味语言的千钧之力,于历史洪流中展现作家的责任与担当,是当代作家学习的典范。名家的经典领读,为自己提供了读书的正确方法,今后要细细咀嚼萧红经典作品的文字,一字一句触摸它的质感,一点一点在自我记忆中打捞,让他们交织,融合,逐渐“生命化”,提升创作维度,继而努力创作出带着写作者各自基因密码的作品。

史建中、杨秀文等学员参与课堂问答互动,韩瑞莲、冯春来、常爱玲、王春兰、王凤英等学员在座谈讨论中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