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李白在众多杰出诗人中能够脱颖而出,问鼎“诗仙”桂冠,除了“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蓬勃才气,应该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强健体魄。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他或乘舟、或骑马、或步行,几乎走遍了唐朝的大半河山。其中,在前后35年的时间里,他6次来到岳阳,留下了31首瑰丽诗篇,在岳阳文学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值得挖掘的宝贵财富。

一分山色九分湖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春,24岁的李白,带着一柄宝剑、一个书囊、一身锐气,离开峨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在他的“导游手册”上,岳阳也是他沿长江一线“楚国游”的重要一站。为什么呢?因为伴随“衣冠南渡”的热潮,曾经是蛮荒之地的岳阳,已经成为当时文人骚客“网红打卡”的热点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打卡岳州的有120位优秀诗人,除李白外,还包括“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的张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孟浩然、“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杜甫、“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的韩愈、“岳阳楼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的白居易、“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的李商隐、“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的吕洞宾……他们一共留下了360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有宋一代,岳阳热度不减,继续成为众多文人的旅游“目的地”,著名者属多:北宋初状元出身、三度拜相的吕蒙正,“百尺危楼倚杳冥,凭栏回首不胜情”;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宋代文学成就最高代表苏轼,“龙宫鲛室深如许,着我扁舟去复来”;“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神宗元丰时权知岳州的郑民瞻,重修被火焚毁的岳阳楼,“遍历江山只此楼,名传自古又今修”;江西诗派重要代表陈与义,“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南宋状元、爱国诗人张孝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州一叶”。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络绎不绝来到岳阳,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来不为湖山好,只欠岳阳楼上诗”。元代五大诗人之首的虞集写好这首诗,或许是正话反说,因为,诗人们克服千难万难,不远千里来岳阳,在这里流连忘返、写诗填词,恰恰是被其独特的楼、岛、湖景致所吸引、所触动。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不是孤立地去表现单座建筑本身的完善,而是凭借周围的自然环境,以群体组成一个和谐的空间。从岳阳楼的选址来看,清代曾经两任岳州知府的张德容认为:“以余观斯楼之屹然而峙也,右挹荆江之波,左临洞庭之胜,前望君山,后耸金鹗,盖全踞岳阳之要。”岳阳楼与洞庭湖、君山岛等周围山湖壮丽景色融为一体,因地构筑,借景而生。“无山水,则楼阁减韵;无楼阁,则山水削色”。所以明代杜庠有《岳阳楼》一诗:“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湖作画图。楼外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

初到岳阳失伴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想见,在来到岳阳之前,李白心情大好!

但他的第一次岳阳之行,居然成为伤心地。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5年)夏,李白在游览了赤壁、黄鹤楼之后,来到洞庭湖。夏天的洞庭湖明净清幽,美不胜收。但李白还没有来得及挥毫泼墨,陪伴他一年多的旅伴吴指南,在三峡、巴东、荆州、江夏的舟车劳顿中,不幸染病,最后,在洞庭湖畔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昏暗的傍晚,洞庭湖波光粼粼,李白的青年好友吴指南在他面前闭上了双眼,当年洞庭湖善良的老居民,看到一个操巴蜀口音的书生伏尸号啕大哭,也纷纷落下泪来。夜晚降临,洞庭湖边有老虎出没,李白拔剑坚守在好友身边。黎明到来,李白确切地知道,好友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在岳阳,李白第一次真切体会了生命的无常。在地方乡人的帮助下,李白把吴指南安葬在洞庭湖边,擦干眼泪,离开了这片伤心地。他沿江而下,来到江西浔阳,登上庐山,化悲痛为力量,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千古名句。
在金陵和扬州度过两年难忘的时光后,李白依依惜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李白第二次来到岳阳,为好友收敛骸骨,徒步而去。路途遥远,当他从洞庭湖终于抵达吴指南故乡鄂城时,已是身无分文,不得不依靠乞讨,才筹到了埋葬好友的钱,让他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李白的心中,终于感到了一丝慰藉。

李白首称“岳阳楼”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 时隔11年之后,依然郁郁不得志的李白,第三次来到岳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好友孟浩然的知交、被贬谪岭南的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只比李白大3岁,已是进士及第,并经历了官场的沉浮、社会的毒打。两人在巴陵携手同游,然后李白乘舟北去。在洞庭湖边分手时,面对对长安一脸向往的李白,他挥笔写下了名篇《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含蓄地提醒李白:长安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追求仕途的道路不会顺畅。
果然,3年后,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43岁的李白被招入长安,担任“翰林供奉”,一年多后就被赐金放还。“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店,别作深宫一段愁。”这首《长门怨》,更像是李白对自己一年多“翰林供奉”生涯失望、失落的注脚。
时光荏苒,19年之后,李白第四次来到岳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夏,李白因永王璘事件被牵连,流放夜郎途经岳州。他走的是“水路”——长江水路,故从临湘鸭栏过。他的好友——曾经在长安担任侍御的岳州临湘人裴隐,在鸭栏水驿升堂公开接待了作为戴罪之人的李白,并赠送其刺绣之衣。李白写下《从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一诗,其中有“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裴侍御的关怀让李白在流放途中得到了一丝宝贵的温暖。从这些诗句,也可以感受到,经历了“安史之乱”特别是误入永王阵营、险些丧命的李白,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压抑的。他把自己的委屈与哀愁,留在了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
幸好天佑李白!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经历了15个月流放的李白,行至白帝城时,突然接到了被赦免的命令,终于恢复了自由身,他欣喜若狂,一首《早发白帝城》脱口而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受友人裴侍御的邀请,李白第五次来到岳阳。“过憩裴逸人,岩居陵丹梯。抱琴出深竹,为我弹鹍鸡。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这是他六次来岳阳中,心情最好、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年近六旬李白写的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以老练沉稳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劫后余生的欣喜,干干净净的文字,是人生历尽艰难、百炼成钢之后的无比阔达!
这首诗,对于李白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经历了官场荣辱、战乱流离和生死考验之后的李白,已经与34年前,那个初到洞庭、鲜衣怒马的少年,完全不同了。曾经器宇轩昂的他,诗中写尽了自己的豪情万丈,写尽了盛唐的万千气象,让那样一个秀丽雄浑、丰神摇曳的时代,长久地留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无数后人为之神往。李白与盛唐互相成就了彼此。但这首诗,高昂中渗透的是平和,诗人与时代、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这首诗,还有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在中国诗词和文献中,李白第一次提出“岳阳楼”这个称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夏十二”,翻遍史书,也找不到他的名字。但从三国时期的“阅军楼”、到唐初的“南楼”“洞庭楼”“驿楼”“巴陵城楼”,这栋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临湖伟岸建筑,终于有了自己响亮的名字——“岳阳楼”!同年深秋,从江夏刺史贬为岳州司马的贾至,邀请李白、裴侍御同游洞庭,写下了《初至岳阳楼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进一步扩大了“岳阳楼”的知名度。因为一代诗仙的感召力,从此之后,来此题诗的文人,不约而同地都冠之以“岳阳楼”。
十年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暮冬,一代诗圣杜甫来到江南,以雄浑苍劲的如椽大笔,写出了唐代五言诗的巅峰之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既绘岳阳楼湖山壮阔之景,又抒身世飘零与家国忧思之苦。
诗仙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成为“岳阳楼”的开山之作;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成为历代题咏岳阳楼的压卷之作。这是岳阳楼的幸运,这是岳阳楼的荣光!
287年之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根据岳州郡太守滕子京的邀请,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成为岳阳楼震铄中外的文化与思想金字招牌!
“湖边楼阁欲凌空,春日登临有客同。漫说滕王遥拟胜,回看黄鹤近争雄。”明代开始,把湖南汉昌(三国孙权设汉昌郡,为岳阳建郡之始)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称之为“三昌古楼”,这是“江南三大古楼”的肇始。
南湖夜游开新局
古代岳阳楼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凭栏远眺、赏景赋诗的好出处,也是呼朋引伴、饮酒雅集的好地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绝非虚言。

从唐代贾至的《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和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这些诗可以想见,当年李白和他的好友们,一定有在岳阳楼上饮酒吟诗的美妙时光。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中秋佳节,时任湖北转运使的姜仲谦,邀请画家任才仲、诗人陈与义等在岳阳楼上饮酒赏月。“岳阳楼高几千尺,俯视洞庭方酒酣。万顷波光天上下,两山秋色月东南。兴来鸾鹄随行草,夜永鱼龙骇笑谈。我欲烦公钓鳌手,尽移云水到松庵”。900年后,我们从这首《己酉中秋会饮岳阳楼》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宾主尽欢的气氛。一年后,当时参与宴饮的陈与义,还赋诗纪念:“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明代被海瑞亲书“直言第一”的都察院右都御史魏允贞,一首“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为岳阳楼打了几百年广告,但很多人都属于“两不知”:只知道前面两句,不知道后面两句;只知道作者其名,不知道作者其人,如此刚烈,如此清廉。

在第五次到岳阳停留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不仅登岳阳楼、游洞庭湖、上君山岛,还开辟了新的旅游“处女地”——南湖,“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1974年,湖北松滋县人民酒厂试制成功“松江大曲”,后因同名冲突遂更名为“白云边”,1979年起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一款自称集茅台酱香、泸州老窖浓香、汾酒清香于一体的兼香型白酒。1931年,岳阳“民生公酒坊”开始生产“岳阳楼酒”;2005年,湖南岳阳楼酒业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成立,生产的是一款酱香型白酒。如果李白再回岳阳,在这两款由他“命名”的酒中,将会作何选择?我估计,岳阳楼酒中的“唐风”,应该会成为他的首选。
当年李白夜游南湖,湖面一定是黑灯瞎火,周边只有几处若隐若无的灯光。如果他现在回到南湖,会惊喜地发现,12平方公里的南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载酒荡舟南湖,都是一种全新的享受。周边峰峦起伏,“一龙赶九龟”的独特山体和岛屿景观,山水相映成趣。这里还有26.8公里的闭环红绿双色游步廊道,适合骑行和步行,沿途风景美如画,一定能够引发李白新的诗情。
唐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李白从零陵寻访书法家怀素切磋书艺不遇,于这年春天第六次经过岳阳,旋往江夏。“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年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1月,李白在安徽当涂病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在离开故乡峨眉37年、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李白想起了遥远的故乡。他也一定还记得去过六次的巴陵郡、岳州城,记得在岳阳楼上、洞庭湖边的痛苦与欢乐时光。诗仙有灵,当他再回到岳阳的时候,一定会惊叹:当年题写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已经真正变成了现实——这里是一片多么神奇的乐土,这里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乐园。“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岳阳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他踏寻;
岳阳的每一个变化,都值得他讴歌。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孝满京城 德润人心”2025年怀柔区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圆满落幕! 
2025-10-30
北下关文联联合网时读书会成功举办著名作家李林栋《走读岁月长》新书分享研讨会
2025-10-30
2025-10-30
2025-10-29
"解码冰川,守护未来"——冰川馆开展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8
2025-10-27
[文化新闻] 12位长河诗群诗人参加2025海峡两岸诗歌大会
2025-10-31
[文化新闻] 在京温岭籍知名浙商陈俊先生二本专著入国家图书馆馆藏
2025-10-31
[文化新闻]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诗仙李白六到岳阳历史追踪
2025-10-31
2025-10-31
[文化新闻] 考察团密集来甘肃前进集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2025-10-31
[文化新闻] 军旅作家王毅对话杨亚洲:《沉默的荣耀》与“沉默”的英雄
2025-10-31
[文化新闻] “孝满京城 德润人心”2025年怀柔区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圆满落幕! 
2025-10-30
2025-10-30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