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军事理论专家、军旅作家孙魁散文集《母爱伴我行》之四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孙魁 | 发布时间: 2023-08-16 | 4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孙魁散文集《母爱伴我行》之四



编者按:孙魁,一名退而不休的职业军人。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大本学历,武警总部原军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肃省总队原副司令员,军事理论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军旅作家,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小学名誉校长。退休后担任过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

孙魁从军40余载,坚持一手持枪习武,6次荣立三等功;一手握笔耕耘,曾组织和参与起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作为副主编组织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武警部队两个分册,先后写作发表数百万字理论著作及文艺、新闻作品,并屡获国家和军地各类优秀成果评选及有奖征文大奖,其中主笔完成的《论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武警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研究》《武警军事理论创新与管理》等四部专著分获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个人代表著作有《情注橄榄绿》《育人贵在明理》《武警军事实践与思考》《武警建设讲座精选》《母爱伴我行》《锦绣山河颂》《劳动美之歌》《2020抗疫故事选讲》《讲党课诉衷肠》等。

2016年,写作出版散文集《母爱伴我行》,随后在全国开展“感恩母爱•孝行天下”主题公益巡讲,以《母爱伴我行之家国情怀》《母爱伴我行之家教家风》《母爱伴我行之奋斗人生》《母爱伴我行之孝行天下》《母爱伴我行之爱国责任》《母爱伴我行之核心价值》《母爱伴我行之立德树人》《母爱伴我行之思政教育》《母爱伴我行之劝学记忆》等17个系列讲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用众多亲历感人故事解读人生意义和价值、畅谈人生圆梦体会和感悟,先后应邀到20余省区市演讲200多场次,赢得除幼儿园小朋友以外的广泛受众群体普遍欢迎和赞誉!众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纷纷予以报道。

2020年,创作和自费出版《2020抗疫故事选讲》(叙事诗上、下册),赠送给有关学校、单位和社会组织,并于2020年9月正式开启“2020抗疫群英故事公益宣讲活动”,从多角度诠释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加油!

孙魁的公益演讲,还有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课题,以及党政军机关行政文书写作系列课程等,也深受广大听众普遍好评。

孙魁在进行公益巡讲的同时,给主办单位、听众赠送其写作和自费出版的大量书籍,被人们誉为“有大爱的人”。

基于当下社会中华传统家教文化严重缺失现象,导致家庭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网征得孙魁先生授权,将散文集《母爱伴我行》全文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2016年国庆节,红军老战士王定国为散文集《母爱伴我行》题词。


儿守底线娘功高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要求孩儿任何时候都要守住做人做事底线的训诫,始终令我牢记于心、贯穿于行。

小时候,在母亲身边,虽然跟着吃了些苦,也受过委屈,但总体上经事儿、懂事儿不多,几乎所有问题都是母亲在扛。我从离家走向社会和部队后,依赖性减少,自主性增强,才逐步认识到,人生方向主要得自己辨别,人生尺度主要得自己把握,人生困惑主要得自己消除。

2009年12月22日,作者穿制服的登记照

当然,起初见到一些与学校和家庭正统教育相悖的社会现象时,我还是习惯性地求教于母亲。母亲这样告诫孩儿:“社会是个大舞台,也是个大染缸,五颜六色、 千姿百态、鱼目混珠等难免相生并存,特别是歪风邪气咱虽扭转不了,但可选择人间正道,洁身自好,切实把握住道德和法规两条底线。只要把住了底线,其他就可尽情发挥。”我认准母亲的话,多少次宁可吃些眼前亏、舍些进取欲,也坚持不懈做守德守法人,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赢得职业生涯的无愧与平安。

可是,现实没有这么简单,官场没有这么便宜,人际没有这么轻松!你不入流?打压你;你不入伙?孤立你;你不入魔?踢翻你……曾几何时,迷茫险些模糊了底线,迷梦险些模糊了理想,迷途险些模糊了航向!最终,我得以平安渡难脱险,还是多亏了母亲一次次书信和托梦提醒:“孩儿务必切记啊,人生追求无止境,诱惑何其多,保住底线那是刚性原则。保住了底线,可能会少一些得到,但不会有大的悔恨。最起码最基本的,平安生活、尽情工作、享受幸福的权利谁也剥夺不去!”母亲教我努力坚守的这些,有的人在“东窗事发”、失去自由之前,也许并没有在意,而我因有母亲先见之明的指引,才幸免河边湿脚以至陷入泥潭。

正是母亲的提醒,不断坚定了我保住人生底线的意念和意志。相比那些曾风光无限、如今身败名裂的贪虎腐蝇们,我真的很庆幸——我有个好母亲!是母亲的教诲,支撑了孩儿的底线,保全了孩儿的清白。

(2016年4月25日//北京)

20世纪70年代,母亲写给作者书信片段


丰富多彩表达爱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教儿学会了如何表达爱的情感。对人或事物有着很深的感情,称之为爱。爱的体现千姿百态,爱的表达丰富多彩。

母亲教给儿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励志式与爱岗式。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踏入社会和部队后,母亲总是激励孩儿:“好男儿志在四方。只有励精图治、发奋读书、爱岗敬业,才对得起这个伟大时代,对得起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对得起为娘的一片苦心。”孩儿深知,这就是人间最崇高而博大的爱!为了这份爱,我今生不遗余力,无怨无悔。

二是言表式与行表式。母亲坚持用言传身教和书信方式,向儿传授爱的真谛,不仅谱写许多感人肺腑的篇章,而且留下不少催人泪下的故事。如当年与家暴狂徒打离婚官司期间,为不影响我们兄弟俩生存安全和学业,娘陪我们兄弟俩在生产队仓库里食宿好几个月;再如到了身患绝症的生命晚期, 娘还在不停地为弟弟退伍工作安置而奔波,虽然弟弟的工作在娘离世后才得以落实,但如没有母亲不懈努力,那结果不堪设想。母亲这些付出,在我的心田播种了永恒而珍贵的母爱,同时也告诉我,什么叫亲情?怎样爱亲人?

三是外严式与内疼式。尤其是在一个孩子众多的重组家庭,母亲往往对亲生的我们兄弟俩管教更加严格严厉,而对不是亲生的弟妹们疼爱胜似亲生。如大弟和大妹刚参加工作不久,先后因伤、因病住院一个多月和两个多月,都是母亲来回忙活、全职伺候,外人根本就没看出母亲是继母!在母亲影响下,我把继父当亲父对待,致使他有年过春节,还因思念从军在外的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四是礼节式与礼意式。当年我辈家境虽说贫穷,但母亲从没忽视对孩儿进行礼数教育,除了教孩儿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节以外,还总在逢年过节带着孩儿走亲访友,母亲有关“亲戚常走动,越走越亲近”“就是再苦再穷,也不能空手进人家门”“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等表达爱的习俗和用语,令我一直铭记并传承着。

(2016年4月26日//北京)

王东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纪检部副部长、少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大爱源自青少年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作为孩儿乃至子孙崇拜的偶像,其大爱源于青少年,并永远定格和延续着如今有些年轻人无法理解的爱。我从3 月21日起,写了这么多怀念母亲的博文,有人可能仅仅觉得笔者喜欢怀旧、文字拉得过长,或认为母爱确实伟大、尊母何伟至极?甚至更遇所谓“某商领袖”富仔,误当我在哭穷,非要我在群里发红包才允继续分享,我恐玷污人间最崇高圣洁的母爱,于是,毅然决然退出了这等“富”得只剩下几个臭钱的群聊!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要郑重告诉大家,一切的一切,都因每个人心中珍藏着年轻的美好!正是无数美好青春铸就了祖国美好未来!我母亲的伟大,以及母爱的博大,按学生时代的同窗好友傅用英阿姨的回忆,也源于性本善的青少年时代。正所谓“从小看大,德爱幼修”。

傅阿姨比我母亲小两岁,一生称我娘为师姐。我娘走后,她写了不少怀念文字,用“四个青年”概括了她心目中的师姐形象。

一是勤奋好学的聪慧青年。“每当清晨走进教室时,总是发现师姐张方英在聚精会神地早自习,或朗读课文,或埋头写作,或整理笔记。上课时, 她特别用心听讲,肯动脑筋,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课后认真作业,善解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平时成绩好,而且在升学指标有限的情况下,1954年秋同我一起考入地级重点中学——枝江中学。”

二是乐意助人的热心青年。“当时,我们女生穿的布鞋都是自己做,遇到手生或技术不精的求助者,她无论学习多紧张,都会毫不犹豫地热情相帮。有一回,为帮我缝棉鞋,她熬夜到凌晨,我一觉醒来,看见她眼睛都布满了血丝,感觉就像一针一针缝在我心上,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她不仅如此帮助在校同学,还义务辅导一名因家境困难,二年级就辍学的牧童修完了全部小学课程。”

三是能歌善舞的文艺青年。“师姐文艺天赋好,中学时,是顶呱呱的文艺骨干和校花。一次在《果园三姐妹》舞台剧中,她担任大姐角色,把人物沉重复杂的内心,生活中遇到的若干难题,以及日常的喜怒哀乐等,都表演得栩栩如生,获得校内外观众一致好评。”

四是善良孝顺的美丽青年。 “同学谁有困难,师姐都是一马当先、慷慨解囊,一次我家被暴雨和洪水围困,她即打伞接我到她家做作业。就连两个男生在荡秋千险些绳断人摔的一刹那,也是她扑上去截住绳、抱住人,才避免了一场灾难!还有她对自己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孝敬,在当地更是路人皆知、有口皆碑,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2016年5月4日//北京)

作者的母亲张方英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学毕业留影


战胜自己写母爱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是一个意志毅力非凡、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所以历经人生种种磨炼与磨难、考验与考量,她不仅胜利跨越战胜自己的人生大坎儿,而且终究成为一名用母爱支撑孩儿前行的伟大母亲。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己。”这一众所周知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困难。世间百态不亲历,个中滋味哪知晓!况且,人的命运,有些自己可控,有些则自己控制不了,尤其是厄运的降临,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不仅无法自控,反而要降服和扭转之,还就得全靠自己战胜自己。

1983年初春,作者与母亲张方英和同胞兄弟郭龙春合影留念

母亲27岁时,我生父突然离世的晴天霹雳,劈毁了我童年的幸福生活,也劈碎了母亲对未来憧憬的幸福梦。然而,撕心裂肺与痛不欲生的悲伤,使母亲痛定思痛,最终为告慰逝者,毅然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坚定不移地迈开了向厄运挑战的坚实步伐!

向厄运挑战有多难,只有挑战者自知。若干年后,母亲才亲口告诉我,在拉扯我们兄弟俩成人的漫长崎岖路上,由于备受婚姻失败打击、世俗偏见歧视和身心疾病折磨,她对人生的条条道路都作过抉择,甚至不止一次两次在生死十字路口犹豫不决、徘徊不定,每次都极度痛苦、孤独无援、彻夜不眠,但最终每到思清想透、拂晓天明,还是自己战胜了自己:“我命运选择的路,就是跪着爬行也要把它走完,也要完成把你们兄弟俩抚养成人、交给国家的任务。不然的话,我就无颜去另一个世界再见你爸!”母亲就是凭着这种对孩儿、对国家执着负责的信念,承受着一般女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忍受着普通母亲无法忍受的苦痛,一次次从生死线上重新回到现实生活,顺利地把我们兄弟二人都送到了部队这所大学校,顽强地走到了年仅47岁的生命尽头。

生命虽有限,母爱却永恒。母亲的恩德,必将与我生命共存,与天地日月同辉!

(2016年5月5日//北京)


坚行正道不偏移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坚持教育孩儿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行走人间正道,弘扬人间正气。

众所周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反映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揭示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壮举。 《人间正道》小说与电视剧展现出共产党人气势磅礴、场面壮观的改革和反腐倡廉画卷。

母亲教育孩儿走正道,则是将这些“高大上”的理论变成接地气、 通俗化、具体化的教子行动。何为走正道?母亲讲的通俗明了:“就是按照正确的道理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正理即做一个好人要遵循的常理儿,正路即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两者的结合,实际上是一个思想支配行动的人生过程。”这些大白话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包含了人生信仰和信念。

1982年夏天,作者在湖北省荆门市留影

母亲还给我讲述一些名人故事,阐明道路选择与坚持对于人生成败的极端重要性,并告诫孩儿“追求进步、追求幸福,要取之有道,千万不能信旁门左道,更不能误入歪门邪道”。母亲的这些教诲,几十年来像座右铭一样,刻在孩儿心上,时时激励、警醒孩儿保持人生正确方向。

尤其在各种诱惑与考验面前,比如“经商热”遍及部队让多少人羡慕“弄潮儿”,一心一意“扛活儿”的不如溜须拍马“抬轿儿”的,为革命事业甘愿奉献青春的还要屈从买官卖官的等,类似一度甚嚣尘上的“行歪道吃香、走正道吃亏”现象让儿感到困惑时,也是母亲的教导为儿拨开了心头迷雾:“孩儿你必须坚信,歪道吃香一阵鲜,正道守望一生安!”几十年走过来,谨记母亲教诲,不敢跨越雷池半步,总算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心满意足,落了个心里踏实。

历史的辩证法是公正的。母亲的断言,早已被实践证明: “行歪道者,终究会归宿自掘的坟墓;走正道者,永远在充满阳光的路上。”

(2016年5月13日//北京)

2007年9月20日,作者在武警兰州支队检查指导与讲评工作


抛弃私心情自洁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一贯教育孩儿要多立公心、少存私心, 私心太重要不得,一旦公私之间有了矛盾,必须舍私奉公,毅然放弃私心杂念,全力谋求公共利益。

那么,母亲为什么能有如此宽阔的胸怀呢?我想,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方面与时代潮流有关。母亲十几岁从万恶的旧社会跨入幸福的新社会,正赶上建设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社会的火红年代,后来又投身轰轰烈烈的兴无灭资、斗私批修运动,荡涤了私心、净化了灵魂。所以,自儿懂事起,母亲从来就不准我占公家和他人半点便宜,否则“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和“损人利己”。有一次,我打猪草从公家地里捡回两个尚好的红薯,母亲知道后, 硬是让我给还了回去。

另一方面与家庭背景有关。我的生父和继父都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军人,那种为人民利益和国家解放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与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母亲大爱无不产生强烈共鸣!这正是人们常常赞美的家国情怀,也是母亲痴心不改支持孩儿保家卫国的情缘所在。

再一方面与母亲经历有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以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姿态,教育引导孩儿学会正确处理公私矛盾,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同时作为重组家庭的主妇,面对怎样把一个充满伤痕的家庭变成幸福的家庭,母亲觉得只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深藏私心、多献爱心,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完全是克己律己的大爱包容!

基于这些情结,母亲对弘扬公心、抑制私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私心人人有,公心不能丢。私心太重祸无穷,昧良心、损福德,伤人缘、失挚友,害健康、医难求。所以,正常的私心,必须控制在合情合理、合德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公共、他人利益的公心范围内。只有这样,才既有利于个人自然性与社会性有机融合,也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作者生身父母郭义臣、张方英20世纪50年代留影

在母亲无私情怀的熏陶下,加之雷锋精神感染和部队“大熔炉”长期冶炼,使我逐步拓宽了眼界、开阔了心胸、抛弃了私我,为捍卫祖国钢铁长城,无私无悔地贡献了饱含伟大母爱的四十年青春年华。这正是:抛弃私心天地宽,一心为公圣洁情,祖国长驻儿心中,母爱永远伴我行!

(2016年5月18日//北京)


人总得有点精神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用“燃烧自己、点亮子女”的伟大精神,激励和支撑着孩儿成人成家、成就事业。

在我辈成长的那个年代,毛泽东有句至理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曾激励多少英雄辈出,激发多少冲天豪气,激扬多少人间奇迹!充分彰显了精神作为无形财富、无限情怀、无价之宝的强大动力和巨大魅力。母亲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有她独特的理解:“我觉得,人的精神就是人的灵魂,灵魂则是人的信念及追求;信念决定追求,信念越坚定,追求越执着,从而表现出来的精神就越非凡无比。”

记得我上高中时,母亲还深入浅出地给我解读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她说:“共产党人的精神,从根本上讲,是不懈奋斗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刘胡兰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寨精神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个时候,全民配合“反修防修”,经常搞忆苦思甜教育活动。有一次,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同吃“忆苦饭”后,母亲代表家长发言,她饱含深情地说:“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报答毛主席和共产党呢?作为为人之母的唯一精神寄托,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去,引导他们知道甘苦、懂得感恩、奋发向上,立志做党的人和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话现在听来,有些人也许认为有点大、有点虚,甚至有点费解,但那是母亲当年的原话,也是母亲出自真情、发自心底说出来的。

母亲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儿女生计,她奉献的不仅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且更有“汗滴禾下土”,克勤又克己;为了儿女成人成才,她呕心沥血洒母爱,鞠躬尽瘁不足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母亲用短暂的生命之火,照亮了我等孩儿的人生之路。

(2016年5月23日//兰州)

最新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