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梗概:
该片描写三代牧马人培育三代军马的心酸史血泪史创业史。
大马场地处祁连山草原,自西汉设牧师苑起,便成为历代皇家马场,现代悄然退出历史舞台。这里是“山丹马”的故乡,山丹军马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牧马人的梦想,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马文化”,山丹马昂扬向上的龙马精神,融入并渗透在了三代牧马人的灵魂深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泽东主席电令,正式接管大马营马场,以马凯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牧马人,引进蒙古马、伊犁马、顿河马等马种,与土种青藏马杂交,培育出大马场第一代杂交马种。从此杂交马种成为军马主力军,年存栏20000余匹。山丹军马在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1976年一次性为唐山地震灾区援助马、骡4000匹,1986年向阿富汗支援骡马5005匹,山丹军马为全国乃至世界军马军需民用做出巨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以北京知青马骋为代表的大马场第二代牧马人,向第一代牧马人马凯胜承诺,为培育大马场自己的马种鞠躬尽瘁。根据总后勤部军马生产“五条标准”,在第一代杂交马种基础上历经20年,经过杂交、回交、横交,培育出第二代混血马种,再经历5年的自群繁育改良,大马场自育第三代马种骑乘、驮载、挽驾功能优良,经过专家鉴定各项指标达标,成为现代军乘民役的最佳马种,并正式命名为“山丹马”。1985年7月“山丹马”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10月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9年南京铁道医学院职工吴舒里,骑乘山丹马西进新疆,执行骑马环行中国计划,山丹马在环行中创连续行程1.6万公里和穿行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等多项纪录。山丹马典型代表“00”号种公马,被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专家罗文英先生,精心制作成大小与原马1:1的标本送军马博物馆展出。因此“山丹马”被编写进《中国驴马品种志》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等典籍。
山丹马培育成功,第二代牧马人马骋输出了一生心血,他放弃回京机会,自学成才获得西北农大研究生硕士学位,忍受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致力于山丹马的培育与研究。可是就在山丹马著就了光辉灿烂的军马篇章,大马场也因此由兴旺走向辉煌之际,因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下达“裁军百万”计划,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山丹马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末代军马。而马的役使功能又被新型农业机械取代,山丹马军乘民役的实用价值趋于终结,至此山丹马何去何从,面临着转型重生的抉择。
20世纪末,大马场完成使命,摘去“军”字招牌,脱离军队管理,开始调整经营方向,进行改革转型发展。2001年大马场整体移交;2003年大马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值此,马骋之子马一鸣被集团派来任董事长,成为大马场名副其实的第三代牧马人。马一鸣子承父志,扛起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字招牌、大马场金字招牌、山丹马驰名品牌三块牌子,大刀阔斧改革,转型跨越发展,山丹马作为驰名品牌马种,以年培育2000匹的存栏长期繁衍,适应国内外马匹市场需求,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再立新功,让山丹马种薪火相传,使牧马人的龙马精神光耀世界。
二、出场人物:
马凯胜:解放后大马场第一代牧马人
马 骋:马凯胜侄子,北京知青,大马场第二代牧马人
马一鸣:马骋、寥若玫之子,大马场第三代牧马人
边 秀:马凯胜家属
寥若玫:马骋之妻,北京知青,马场职工
沙 默:北京知青,马场职工
夏 莹:马场育种委员会技术员
徐大夫:马场畜牧连兽医
刘兴军:马队队长
陈小山:马队职工
贾仁义:马队职工
刘梅梅:贾仁义婊妹、马队保管员
张 焘:盗马贼
三、主题曲: 《祁连山下,大马场》 词/林茂森
祁连山下,大马场,
辽阔无垠的原野,
山丹军马的故乡,
蓝天白云,
牛羊骏马,
雄鹰凌空,飞翔……
祁连山下,大马场,
血汗浸泡的土地,
魂牵梦绕的故乡,
龙马精神,
薪火相传,
我的梦想,翱翔,翱翔……
2024-11-25
凡俗的人生,深沉的情怀——读王希文先生巨著《难忘的足迹》有感
2024-11-14
墨染春秋书岁月,德馨艺湛耀凡尘——对话八雅先生刘永国:探寻传统文化的诗意人生
2024-11-04
2024-08-09
2024-05-29
2024-05-23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未来研究分会“三会合一”聚焦多维赋能旅游协调创新发展
2024-04-19
2024-02-19
2024-02-19
2024-02-19
2024-02-18
2024-02-08
2024-01-31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