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之间,母亲已离开我快五年了。脑海里时时浮现她那慈祥的音容笑貌,想起母亲一生为我们辛勤付出的点点滴滴,心中禁不住一阵阵酸楚,伤感的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眶。槐花年复一年零落成泥,方知零落的槐花原是岁月褪色的家书,我敬爱的母亲就是我此生最值得感恩的人!
我的家乡深藏于茫茫大山之中,群山像一只摇篮把村庄亲切环抱在怀中,这就是生我养我山清水秀的普淜镇格子龙潭村。村子东南角有一汪清泉,一年四季清澈奔涌,弯弯的小河绕着村庄静静地流淌,伴随着屋后那棵高大挺拔的槐树,共同见证了村庄的春夏秋冬,槐树下一条由西向东的小道通向山外,引领我走出村庄、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我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只上过两年小学,但她对我们的教诲却如同田间地头的清风简单而深刻。她时常对我们兄弟姊妹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念书,学得知识,走出大山。”这简短的话语,深深蕴含着母亲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我求学的岁月里,宋老师常说,你母亲是村里最能干的女人。每当盛夏的正午,大多数人都在树荫下乘凉,母亲却顶着烈日在玉米地里除草;寒冬腊月,天还没亮就能听见她推石磨的声响。有一年开学前,我半夜醒来,看见堂屋里还亮着煤油灯,我感到很奇怪,悄悄地爬起来细看,原来:是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为我缝补旧书包,针线穿过粗布的声音和窗外蟋蟀的鸣叫,融成了我记忆中最动人的夜曲。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真如古语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敬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做一个好儿女,好好孝敬你们。
母亲为了给我们凑学费操碎了心,时常在暮色下赶着编织草鞋,第二天拂晓她翻山越岭,匆匆赶到二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换回那些皱如枯叶的纸币和粮票汗津津地蜷在她的掌心上,它们像风干散碎的槐叶,被母亲紧紧地攥着,至今回忆起来,仍灼痛我的记忆。这些情景,时刻提醒着我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和付出、感召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母亲是村里的妇女代表,她经常组织村民修路,挖渠引水。村中巷道青石板上,她用扫帚划过的痕迹比雨水冲刷的更深刻。深夜她常常帮村民们协调家庭事务和处理邻里纠纷……。比如邻居家老人生病了,孩子上学遇到困难了等等,她总是热心乐意去帮忙。
在我的生活画卷中,母亲从未打过我,有一次我把弟弟的书本弄脏了,她用那种让我终生难忘的目光深深看了我一眼,瞬间射到我的内心,把我吓得哆嗦起来,令我感受到母亲威严中的慈爱。母亲是我生命当中的一支笔,她不仅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更让我懂得了坚毅与努力的价值,这一切都源于她那深沉而无私的爱。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正值土地承包到户,家里有十五个人吃饭,那个年代,要解决温饱问题,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母亲整天愁眉不展,尤其是为了我们五个孩子的学费她操碎了心,早早增添了许多白发,似寒霜落在头顶,如老槐树树皮一般的脸面,布满横七树八的褶皱。一天晚上,在暗淡的煤油灯下,五个上学的孩子围坐在母亲身旁,母亲心情沉重地给我们讲述了家里的困难,哥哥姐姐低头沉默不语,紧紧攥着书包的手微微发抖,在灯光的映照下,我们惴惴地攥着母亲的衣角,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很长,霎时间堂屋里鸦雀无声,时光似乎突然凝固起来,只见母亲双眼湿润!哥哥姐姐相继辍学了,唯有我和年幼的弟弟得以继续学业,那年我刚好在集镇上念初中,在家里我排行老五,母亲对我格外疼爱,无论她从亲戚朋友处得来的什么糖果点心,她都舍不得吃,包括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糖,经常留到周六我回家时,悄悄塞给我,总是带着她衣襟上的皂角香。那时我总以为母亲偏爱我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的艰辛,若非亲历,实难体会。
中学光阴如白驹过隙,十八岁那年,响应祖国召唤,我踊跃报名参军,当我接到那本红色的入伍通知书离别家乡时,母亲站在槐树下不停地向我挥手,槐花簌簌落满她的肩头,像一场无声的雪。她咛嘱道:“老五,你到了部队一定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学习锻炼,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军旅生涯锻造了我的意志,每当独自一人站在军营围墙西南角的那棵白杨树下,母亲的谆谆教诲时刻地在我耳边回响。当我把入党的好消息告诉她后,不久便收到一封厚厚的家书,我打开信封时,信纸簌簌作响,信封中有一块鲜艳的红布映入我的眼帘,红布上用金色的丝线绣着六个方正的大字“听党话、跟党走”,针脚细密如母亲鬓角的白发。我攥紧这块红布,滴落在红布上的泪水,模糊了六个字的轮廓,白杨树在风中低语。母亲的爱,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我心中,我将永远铭记母亲的教诲,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回忆往昔,我深知自己能够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退伍后又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无论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取得的收获与成绩,全赖母亲的影响和付出。如今,母亲虽已离去,但她的教诲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每次回到家乡我们和母亲住过的老屋时,隐然间,我仿佛又看见母亲弯腰烧柴的模样,看见灶房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我似乎又闻到了母亲熬粥的香气。然而,我永远看不到槐树下深情挥手的母亲了,只有“红布上的六字箴言”,就像屋后槐树的根须,深深扎在我的心底,指引我在人生路上稳步前行。
作者简介:邵文俊,现供职于祥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退役军人,文学追梦者,祥云县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散见于《人间清醒》《世界经典文学荟萃》《大理苍洱风》发表散文诗歌150多首(章)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1
2025-05-19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5
2025-05-14
2025-05-14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