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中原会客厅第5期诗酒远方话中原 | 第一篇章 诗经——风雅起中原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美晨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9-25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期嘉宾

屈金星 熊玉亮 北方河

嘉宾简介

屈金星,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原后裔、北京诗人,中华新辞赋运动发起人之一。2015—2025年,在京策划发起十一届中国诗歌春晚,同时推出中国诗歌夏晚(端午诗会)、秋晚等系列衍生品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以《屈金星:诗歌之旅祭诵屈原》为题作专题报道。曾策划“回梦大河•寻根中原——余光中、汪国真诗歌之旅”。领衔创作《小浪底赋》《嫘祖赋》等辞赋,并立碑于全国各地。作品有《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屈原颂》《屈金星诗歌辞赋集》等。《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数百家媒体曾对其及策划活动进行过报道。

熊玉亮,现任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专职副会长、河南省酒业协会原会长、同时兼任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是中国千商大会、中国(郑州)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中国老酒大会、苏鲁豫皖白酒峰会、“豫满中国”主要创始人之一,豫酒复兴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先后荣获国家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先进个人、中国酒业30年功勋人物、中国酒业年度经济人物等殊荣。

北方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出版诗集“星星三部曲”《星星点灯》《星星的梦》《星星的歌》和《开封颂》(合著)等。



编者按

提到中原,有人会想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乡愁,有人会念起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壮阔,也有人会醉心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的醇香。如今,从洛阳隋唐不夜城的华灯璀璨,到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实景演出,文化正成为激活文旅、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

第一篇章:诗经 —— 风雅起中原

赵讯:今天,我们邀请到三位深耕文化领域的嘉宾: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专职副会长熊玉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北方河。我们将沿着《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到现代诗的脉络,用六个篇章来一一解锁中原文化的千年魅力。

首先进入第一篇章,我们常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诗经》里大量篇章的发源地就在河南。比如《邶风》《鄘风》《卫风》,就与今天的安阳、新乡、鹤壁一带相关。请屈金星给我们讲一讲,《诗经》里面还埋藏着哪些与中原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屈金星: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诗经》305 篇,其中 “国风” 160 篇,仅与河南相关的就占了近三分之一。比如《卫风・氓》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讲的就是当时卫地男女的爱情故事 —— 男子抱着布匹来换丝,实则是来定亲,那种朴素又热烈的情感,至今读来还能感受到两千多年前中原人的生活气息。

还有《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描绘的是郑国(今郑州新郑)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边踏青相恋的场景,这其实是中国最早的 “情人节” 雏形啊!这些诗句不只是文字,更是中原先民的生活画卷,现在新郑每年还会举办 “溱洧文化节”,就是在唤醒这份古老的风雅。

上古时期,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辛劳之余常带领族人在山野劳作。一日,她发现山间桑葚熟得发紫,坠满枝头,便采撷些许品尝,觉其甘甜多汁,却也惋惜这般美味难以久存。某次,嫘祖将剩余的桑葚装入陶罐,不慎遗忘在屋角。多日后,罐中竟飘出清冽香气,启封时酒香四溢,汁液澄澈泛红——原来桑葚在陶罐中自然发酵,酿成了最初的果酒。

嫘祖尝后,只觉入口甘醇,饮后神清气爽,便将此法传授给族人:采摘成熟桑葚,洗净后放入陶罐,密封静置数日,待其发酵成酒。这便是桑葚果酒的起源传说。后人感念嫘祖的智慧,不仅尊她为 “蚕神”,也将她视作桑葚果酒的创制者,这份带着山野清甜的佳酿,也成了上古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

我个人认为,嫘祖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发明果酒——桑葚酒的人。她在生产布匹、丝绸,制作我们身上的衣服之外,也为后世的人们创造了美酒的传说。在嫘祖故里驻马店西平县,嫘祖当年采桑、缫丝的地方,至今又生产了一种“领秀六粮”美酒,公司的老板也是即做衣服同时又酿酒。华服和美酒心心相映,构成了咱中原的独特魅力。

赵讯:如果把《诗经》中诗句做成场景,策划成打卡点,让游客体验到活在诗里、走在诗里、吃在诗里、喝在诗里、玩在诗里,那将比单纯的文字介绍更有感染力。这种 “沉浸式体验” 将是对《诗经》最好的传承。

散文随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