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山填沟十余年,躬耕刘寨玉壶情
邓艳平
菊盏摇金,万里秋风催远客;文心醉美,一篷篝火映桃源。秋分时节,应地处龙山腹地、太行之巅的千年古村——刘寨龙山酒业有限公司(晋玉壶)李长红董事长的盛情相邀,在《九州诗文》、《当代诗人》毕福堂主编的组精心组织下,我们踏上了这片充满传奇奋斗史的土地。漫步里程门、登临玉壶阁,参与了“醉美刘寨踏歌行”篝火晚会,在秋风轻拂中感受乡村诗意,在“晋玉壶”酒香中品味一位“固执”“不服输”的诗人企业家——“博远、坚实、拓展”的赤子情怀。
龙泉镇刘寨村位于壶关县东,距离县城直线距离4公里,驱车不过十分钟。这片貌似平常的土地上,却蕴藏着一位真抓敢干、誓将家乡旧貌焕新颜、劈山修路的实干家李长红。十余年来,他默默奉献,以移山之志践行“要想富,先修路”的信念,书写着一段动人的自费出资三千万振兴家乡的故事。
在去刘寨的大巴车上,我们每位诗人作家朋友都配戴着无线导览耳机,坐在不同的车上,清晰的讲解声已然入耳,在离村四公里外,已能感受到刘寨村浓浓的智能高科技。网名叫“悲伤小蛋糕”的讲解员,是刘寨本地人,长相甜美,身着汉服,衣袂飘飘,声如清泉:“刘寨西岭沟,摔死犵狑跌死猴。’这句当地谚语,道尽了昔日刘寨的险峻。她指着窗外说:“以前通往刘寨村的道路,深沟坡陡,窄处不足一米,雨雪难行”。“我们现在脚下的西沟村,以前的这条路是一条河,村民就住在河的北侧土窑洞里,八十年代才搬迁至岸上。西沟村原是刘寨村的一个小队,八十年代初期分立为一个行政村。”
如今,汽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行驶,窗外秋色如画。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2015 年那个春天,李长红站在荒山前,面对很多人的难以置信,觉得他在做梦。政府好多领导都觉得不现实,劝他不要冲动。李长红毅然决定自己个人出资开山修路。当时连挖掘机司机都摇头说“这活干不了”。李长红就站在施工队最前面,第一个踩下了机械油门,誓要劈山开路。
我凝望着车窗外斑驳的岩壁,眼前依稀出现当年那个坚毅身影:晨曦微露时,他第一个来到工地;夜幕低垂时,他最后一个离开。机器声震耳欲聋,他的嗓子在风吹日晒的指挥中变得沙哑,目光却始终坚定。犹记得遇到拆迁难题“钉子户”时,他挨家挨户走访,坐在老乡的炕头促膝长谈,一谈就到深夜。很多人笑他傻,五百万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富裕生活,他却全部投入这条“看不到回报”的路上。
他坚信,这条路,是刘寨的交通命脉,是乡亲们走出大山的希望。七百多个日夜,他头上的黑发披上银霜,脸上的皮肤晒得黝黑,脚上沾满泥土,始终奋战一线。在开山现场,亲率工程队开山、挖路、填沟、搬迁、建门楼……终于完成了路面基础工程。当第一辆汽车驶过柏油马路,驶入刘寨的土地时,全村老人孩子涌上街头,笑容如霞光绚烂。他在人群中,泪流满面,由衷地笑出了声,他用七百个日夜的汗水,托起了刘寨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一切付出,太值得了。
“里程门”,巍然屹立,鹅卵石般大小不一的石砌底座上,圆形的砖雕石拱门,正中间“里程门”三个字红彤彤醒目。阁楼上有半圆形的瞭望塔和长城城垛,“刘寨”二字金黄耀
眼,就像新刘寨金光闪闪的新里程新开端。阁楼顶四脚翘起,恰似蓝天下展翅欲飞的新刘寨。
晨曦中,石门上的砖雕泛着温润的光泽,倒映着门外的百亩连翘种植基地,“里程”二字寓意着奋斗历程,也暗含着他和夫人姓氏的融合。每当夕阳西下,门楼投下长长的影子,轻声低语着那段相濡以沫、共同奋斗的岁月。
雄心起时,李总壮志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起,李长红组织拆迁了二十多户,填平两条深沟,平均垫高路面三余米,他组织修建了刘寨村的脸面——主路里程大道,将一条羊肠小道修建成宽敞可通四车的“里程大道”。
新修的红底白色标识的刘寨村工会文化活动广场,从开挖填平到现在,已经历时快十年了,拆迁了三十多家散落原生的民居,荡平了高低错落的山坡,磨破了李总多少的嘴皮子,终于建成现在初具规模的文化活动广场,并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壶关县“晋玉壶”杯篮球联赛,展示了刘寨村可以举办村镇区域国际标准篮球赛事的能力。
广场上,篮球少年挥洒汗水,老人活动室里谈笑声,人们在文化广场锻炼闲聊,整齐的排房文化墙上图文并茂的讲述着二十四孝的故事,传承千年文脉。李长红“以孝治村”理念深植人心,村容整洁、新风蔚然。只有那颗千年古槐,依然枝繁叶茂,守护着刘寨重新焕发的生机,树下的石凳上,几位银发老人正在下棋,他们脸上,藏着往昔的心酸,也盛满今日安宁。
我们被我创“星”你争“星”,文明建设更齐心的文化墙吸引。墙上明确创评标准,将爱岗敬业,不撂荒田地、不好吃懒做、带头致富并帮邻里共同致富、孝老爱亲、无柴草乱放、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牲畜乱跑等细化标准植根在老百姓心中,并将达标居民照片按照星星多少张贴公示,激励村风;最后将结果物质化、精神化,开展表彰大会对文明户家庭集中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并给予100-3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与年终福利、小额贷款、教育资助等挂钩,真正做到创评、展评、奖评闭环管理,既切合村镇实际,又激励大家争星积极性。这一创新实践,让文明新风扎根乡土,助力刘寨在振兴之路上步履铿锵。
这里是刘寨村支部委员会、刘寨村民委员会、刘寨村党群服务中心。这座院落里整齐陈列着刘寨从2012年以来的奋斗历程与累累荣誉。这个仅有260户、七百余人的小山村,竟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村”称号,实力确实不容小觑。院内还设有刘寨村食堂和刘寨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长治市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处处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村民生活的细致关怀。
主路的尽头,矗立着地标式建筑玉壶阁。高耸的基座上,“善德、孝亲、知根、洒绿”的村训金黄闪亮。三层楼阁上,“和美刘寨”四字在夜色中尤其耀眼,金碧辉煌的灯光映衬着仿古城墙,宛如寂静山谷中的一颗明珠。玉壶阁两旁,依山而建的新式民居排列,统一的外墙色彩与人字形屋顶,有WIFI,有互联网,有电视等现代设施。它是李长红带领村民拆迁、平整、重建的成果。刘寨村建设整体山势与现代化相融,既保留乡愁,又拥抱现代。
夜幕降临,篝火晚会在刘寨年轻乐队的歌声中拉开帷幕。熊熊火焰映照着一张张笑脸,李长红静静站在人群外围,看着欢声笑语灯火辉煌的刘寨,一滴泪珠悄然划过。这一刻,我们终于理解他常说的那句话:“我做得不是生意,是圆一场关于家乡的梦。”
刘寨,因一位名叫李长红的企业家,从闭塞山村蜕变为四通八达的“桃源新村”。李长红以实业反哺乡梓,以匠心重塑家园,让千年古村在时代浪潮中破茧成蝶。这条路,连通的是山内山外,更是传统与现代、坚守与创新的对话。如今,刘寨古镇的故事仍在那棵古槐下延续,而它的光芒,正照亮更多乡村振兴的征途。走出刘寨,回望里程门耀眼夺目,“和美刘寨”如明珠点亮山谷。我们看到了一场山乡巨变,更是一种精神——李长红所说:“博远、坚实、拓展”,如红旗渠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的新生。

邓艳平简介:作家、诗人。护士,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诗词微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爱好医疗、新闻报道、散文写作、诗歌创作、视频编辑等。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华夏精品文学艺术协会成立五周年暨第二届鲁迅文学杯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
2025-11-02
2025-11-02
2025-11-01
2025-11-01
2025-11-0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孝满京城 德润人心”2025年怀柔区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圆满落幕!
2025-10-30
北下关文联联合网时读书会成功举办著名作家李林栋《走读岁月长》新书分享研讨会
2025-10-30
2025-11-03
[文化新闻] “秋思落凤都” 凤阳百车自驾游启程,解锁江淮文旅新体验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2
[文化新闻] 华夏精品文学艺术协会成立五周年暨第二届鲁迅文学杯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
2025-11-02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