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中国古巴诗歌交流会 暨中国诗歌代表团访问拉美凯旋总结会在京圆满举办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冷先桥 | 发布时间: 2025-11-06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4日(周二)晚,中国古巴诗歌交流会暨中国诗歌代表团出访拉美凯旋总结会在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鸿鹄巢创投产业服务基地温情启幕。活动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和作家网联合主办,由中国办事处常务副主任、作家网总编辑赵智主持,由北京语言大学西班牙语专业高才生王丽全程现场翻译。来自古巴和中国的上海、广东、黑龙江和山西等各地的诗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嘉宾有古巴诗人代表Yasef Ananda(亚瑟夫)和JESÚS LOZADA GUEVARA(耶稣·洛萨达·古埃瓦拉),他们带来原汁原味的拉美诗歌表达;还有出访拉美暨古巴的中国诗歌代表团成员:世界诗人大会执委、副主席兼中国办事处主任北塔,中国办事处副秘书长陈泰灸,诗人麦田、云水音、冷先桥、朗诵家孙美琴(春天),他们携访古最新见闻与刚刚出炉的诗作而来。特邀嘉宾王子昭、马金星、艾若、周步、夏花为活动增添更多元的诗歌视角。

活动现场以“回顾+创作+交流”为主线,既有诗人们对出访拉美的深度复盘,更有诗意碰撞的鲜活表达。

中国诗歌代表团团长、诗人北塔在致辞中说,这次在北京举行的中古诗歌交流会是九月份在哈瓦那举行的中古诗歌交流会的余音和回音。他深情回顾了代表团的访古经历和个人感想。他说,此次访问古巴的中国诗歌代表团规模空前、行程丰富、成果丰硕;他再次感谢古巴文化界尤其是诗歌界的高规格接待,感谢两国媒体对访问的及时报道。他感慨道,古巴人民“物质匮乏仍精神饱满”,古巴诗人“生活清贫却思想活跃”,古巴诗歌或激情昂扬、或思想深邃或修辞考究,一点不输当今拉美任何一个国家的诗歌水平,是全世界西班牙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歌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番真诚分享引发在场诗友们的共鸣。随后,他朗诵原创诗作《海明威的船——灵感于哈瓦那》,以“铁锚”“桅杆”“巨舵”等意象让读者随诗追寻文学巨匠在哈瓦那的印迹,深刻表达海明威的文学作品的现实警示内涵。

古巴诗人Yasef Ananda与JESÚS LOZADA GUEVARA分享了他们对中国的感受和对中国诗歌的认知,尤其强调他们对中国经典诗歌的热爱和接受,并用母语诵读其诗作,西班牙语的韵律与情感让现场听众感受拉美诗歌的炽热生命力。孙美琴女士朗诵了他们诗作的中文版。

诗人陈泰灸以“三个没想到”分享访古感受——“没想到古巴风景与建筑之美”“没想到文化底蕴与现代诗歌无缝对接”“没想到人民幸福感与对华友好度之高”,并现场朗诵诗作《古巴的鱼》,传递访古的真挚情感。

诗人麦田也分享了他的访古感想,并朗诵了新作《海明威故居》。

诗人云水音带来两首原创作品:《再说哈瓦那》以“殖民建筑与民族灵魂”为内核,探讨“历史伤疤与文化自信”的命题,一句“哈瓦那人用殖民者留下的躯壳,安放了自己不屈的灵魂”直击人心;《马蒂和祖国(十四)》则致敬古巴国父、诗人何塞·马蒂,“思想如甘蔗般拔节生长”的比喻生动诠释古巴民族精神的传承。

中国办事处媒体部副主任冷先桥的《访海明威的加勒比之一:踏浪遇痕》同样聚焦海明威与古巴的联结,“‘皮拉尔号’船影在晨雾中浮沉”“科希马尔的浪尖迸出《老人与海》的呐喊”等诗句,将访问拉美见闻与文学经典巧妙融合,唤醒现场听众对“硬汉文学”的记忆。

诗人周步朗诵了他的诗歌作品《祖国在上》。掷地有声的句子,总是能引起诗情与心灵的共振。

马金星朗诵了北塔的《洛尔迦之家》(组诗选);中国办事处媒体部副主任艾若朗诵了陈泰灸的《第一次》。

北京空中电影小镇创始人、鸿鹄巢创投产业服务基地董事长王子昭先生朗诵了他即兴创作的诗歌,把活动推向高潮。

最后,中外诗人移步演播厅,每人分享一句诗歌祝福语,或致敬友谊,或期许交流,简短话语中满含对诗歌与跨文化对话的珍视。

本次活动不仅完整复盘中国诗歌代表团拉美出访成果暨采风作品,更以朗诵为载体让中古诗歌深度交融,为中外诗歌文化交流写下生动注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