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天地人的共鸣之曲——词作家池浚《天海一心》创作心路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严文娟 | 发布时间: 2025-11-13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滴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的水是咸的,那是成功的眼泪。一汪水再深再深再深再深也看得清,清澈的照亮天海人心……

最近有一首歌一夜火遍全网,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它就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主题歌《天海一心》。

2025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盛大举行,主题歌《天海一心》温情唱响,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首由本届开幕式音乐总设计舒楠和温籍艺术家、一级编剧池浚联合创作的作品,以“水”为核心意象,串联起个人情怀、地域特质与全运精神,在周深和单依纯空灵清澈的演唱中,诠释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共鸣,更唤起了超越体育竞技本身的人类共同情感。




池浚和舒楠的合作始于多年的创作默契。二人曾在国家重大文化活动中多次交集,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文艺演出中,舒楠任音乐总监,池浚任文学撰稿,早已达成艺术理念的高度契合。8月12日,担任十五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的舒楠向池浚发出邀约:“一起为全运会创作一首好歌”,多年心愿终得落地。然而创作之路并非坦途,二人最初提交的动感昂扬作品未获通过,这场业界大咖的联手面临关键转折。

9月23日的工作室会谈中,池浚抛出了“极致化”创作思路:“只有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要么激昂到极致,要么安静到极致——我选后者,像水一样安静。”舒楠当即敲定方向:“要打破体育歌曲的惯性,用细腻抒情的笔调体现东方美学的静水深流。

这份“以水为魂”的灵感,离不开池浚深植于心的家乡情怀。“我是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孩子,姓名里两个字都带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家乡楠溪江“水至纯、江底石可见”的清澈图景,让他将“水心”与“人心”紧紧相连,提炼出“水至纯,再深也看得清;心至诚,再远也觉得近”的核心表达。让“一滴水能映出星辰大海”的意象有了更深厚的支撑——水既是湾区的底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创作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不可阻挡。一番畅谈后,舒楠抛出一个“难题”:“今天晚上能不能写出来?”池浚一口应允,回家路上便开始构思,到家后挥笔疾书,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全新的歌词初稿。“当时我心里有一种感觉,这次的创意应该能过。”池浚回忆道。随后舒楠结合词曲关系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以小见大”的定稿。歌词从“一滴水”“一汪水”到“一弯月”层层递进,既描绘出“天涯若比邻”的相聚之美,传递出“上善若水”的包容品格,又以“滴水汇海”的意象诠释全民同心的全运理念,更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为竞技体育注入温暖的人文情怀。

池浚要“为清澈的人写清澈的歌”的初心,而舒楠第一时间选定的演唱者周深、单依纯,其嗓音气质与歌曲内核高度契合。舒楠为歌曲量身打造的旋律,既有流水般的舒缓灵动,又暗藏海浪奔涌的力量感,让演唱者得以在轻盈与辽阔间自如切换。当开幕式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二人的声线如水滴般清澈落下,与现场水浪景观交融,营造出水天一色、天海一心的祥和意境,完美诠释了“透明遇见透明、纯净拥抱纯净”的深层内涵。




      “一弯月浮过一朵一朵一朵的云,映照着你我曾经奋斗的路。一轮月再远再远再远也那么近,拥抱着天涯若比邻……”天在上,海在下,人在天和海中间。无数人的心化作桥梁,把天和海连接起来,谱写出天地人和谐的共鸣之曲。这共鸣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是“上善若水”的包容品格,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当池浚看到气势恢宏的开幕式现场,主题曲《天海一心》用静水融情、海浪奔涌的力量,唱响感悟、情怀与梦想,那种触动人心的力量让他动容:“能为举世瞩目的全运会捧出我的一颗心,我心如源头活水,一片澄清如许。”从创意萌生到最终亮相,这首承载着初心与匠心的作品,以“安静到极致”的艺术选择突破传统,既呼应了大湾区“三地协同发展”的愿景,也传递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纯粹联结”,终以清澈之力,成为全运舞台上永不褪色的文化印记。



(文/严文娟  图/严文娟)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