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北下关文联成功举办情怀诗人恩泽诗集《永不停留的脚步》分享研讨会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王永武 | 发布时间: 2025-11-25 | 3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11月23日下午,情怀诗人恩泽诗集《永不停留的脚步》分享研讨会,在北大纵横四楼作者面对面会客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文联主办,旅游文化网协办。《赤子》杂志常务副总编马宏光、《赤子》杂志上旬刊主编黄海霞,《稻香湖》诗刊执行主编、朝阳区作协原副主席赵国培,《访谈家》总编张后,中国诗歌学会校园专委会副主任雷锋利、北京生态摄影协会会长高菡、 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梦龙、著名诗人,石景山区作协副主席海城、大兴区作协副主席杨喜来,石景山区科协原副主席王祖芝,中英双语主持人杨宏、主持人金天、著名媒体人周步, 诗人恩泽好友、诗歌爱好者胡勇,张立宁,作家袁俊朋、华福、黄俊及热心读者等40多人现场参加,著名诗人蔡诗华、周启垠、王德兴、陈太栋、曹明毅等或题诗或书画作品表示祝贺,多家视频进行了现场直播。分享会由生态文学作家、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主持。



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在主持中介绍了现场与会嘉宾,讲解了北下关文联在北大纵横举办作者面对面的相关情况,讲述了自己对诗人恩I泽之间战友 、访友、诗友的交往经历及其讲作的认知和评价,对他经历部队、转业后坚持创业的繁忙之余执著立足于文学创作表示敬佩,并对他热衷于公益事业表示敬意。



分享中,诗人恩泽以感恩感谢、出书目的、贵人相助、创作定位、创作重点、作风风格、创作感悟、净化圈子等十个关键词,详细介绍了自己多年的创作历程和感悟。



恩泽在分享谈道:自己取笔名恩泽就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出版诗集的目的是对自己创作的总结和自然剖析;创作中既有海城、马宏光等良师益友的技术指点,让自己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创作有了全新的主题,又有红颜知己文朋诗友们的无私支持,给了自己许多写诗选题,有了真诚友谊的情感支撑。他将自己的创作定位为朴实、简单、平凡,始终让自己坚持纯朴的文风,在写作实践中得出好文章就是要让普通大众看得懂、记得住;他的创作重点为乡情、亲情和爱情,从《平凡的世界》中读懂自己,让故乡成为创作沃土;他坦言的作风一是情感真诚,创作态度非常真诚。二是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三是坚持写作中要有哲思,争取每首诗中都有诗眼;创作感情是时刻提醒自己写作是为了什么,要记录自己的生活,不是追求情商高雅,对自己的最钟意的称呼是当一名情怀诗人或者“公益老兵”。对于圈子,要坚持做到要干净、纯粹,相互欣赏。



分享中,他侃侃而谈、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引人入胜,体现出良好文学素养和敏捷的思维逻辑,展现出军人气质、儒商风度、诗人情怀,赢得现场观众和网上读者的好评点赞。

在互动环节,现场嘉宾或真情朗诵恩泽的诗作,或畅谈对他的诗歌评论,或讲起和他的之间的深情厚谊,现场气氛热烈。



英双语主持人、作家杨宏现场朗诵恩泽的作品《来了》。



主持人、诗人王颀现场朗诵恩泽的作品《冬日水乡》。



著名诗人海城畅谈和恩泽这名得意弟子之间的深厚情谊,称赞他是一个是一位散发着光芒和感染力的人。对他的作品给予真诚评价,指出不足,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在深厚的生活积累与艺术积淀,保持富有灵趣的书写,在漫漫时光的浸泡下,用更多的优秀作品去验证这一点,不负情怀诗人之名。



《赤子》杂志常务副总编马宏光现场剖析恩泽的诗歌。他谈道:通读全书,我最深切、最直接的感受,与他在卷首语中展现的特质一脉相承:恩泽的诗,干净、清澈、朴素。这种干净,源于他情感的真诚。他的诗,选择了一种最直接、也最困难的方式——与读者赤诚相见。他的情感是透亮的,像山间清溪,可以清晰地看到情感在水底卵石间流动的脉络与波光;这种清澈,体现在他的语言上。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感动,将那些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悟——无论是乡愁的萦绕、爱情的忐忑还是亲情的温暖——都凝结成具象而灵动的画面。在他的笔下,复杂的心绪变得可以触摸,抽象的情感拥有了确切的形状,这种化繁为简的功力,正是其诗歌直抵人心的关键。这种朴素,则扎根于他丰厚的生活土壤。恩泽是从江苏乡村走出来的,后又历经军旅的锤炼。乡村赋予他细腻的感知与回望的深情,军旅则锻造了他豪放的特质与坚韧的笔力。他的诗歌,正是这两种气质的完美融合。他的诗情始终紧贴大地,从最平凡的生活现场和最深切的生命体验中汲取养分,最终将之化为质朴而感人的诗句。



大兴区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喜来谈自己对恩泽诗歌的评价:恩泽这部诗集中分了很多单元,我最感兴趣的是“亲情”、“乡情”部分。在这两组作品中,我常常可以进入到他所描写的那个环境、那个氛围之中,再一次体会那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波澜。



朝阳区作协原副主席、《稻香湖》诗刊执行主编赵国培深情朗诵恩泽的诗作。



中国诗歌学会校园专委会副主任雷锋利向恩泽赠送书法作品:知恩感恩 泽人泽己(石鼓文)。



《赤子》杂志上旬刊主编、书画家黄海霞向恩泽赠送自己的工笔画作《花间妙音》。



受军旅诗人王德兴之托,周歩转赠送山水画作。



作家、诗人周步还转赠了甘肃书法家史修身先生的书法作品《万事如意》!



石景山区作协秘书长王祖芝现场诵读自己撰写的恩泽作品的评价:恩泽是军旅文学界当之无愧的“多栖大家”: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好诗词》丛书编委、京西社区文化主编,他的笔触纵横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诗歌月刊》等权威媒体;作为历史文化的守护者,他参与编纂的《华北抗战风云》等巨著为民族记忆铸魂;作为跨界成功的典范,他既是《泼墨西山》《识破微机》等著作的作者,又是商海弄潮的诚信楷模,多次荣获市区优秀退伍军人称号。这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定乾坤的

格局,正是当代军旅作家的精神写照。

《无法停留的脚步》作为恩泽的首部诗集,堪称一部多维度的精神图谱。全书以“季节”为时间轴,“风景”为空间场,串联起“爱情”的炽热、“友情”的醇厚、“亲情”的绵长、“乡情”的隽永、“军旅”的豪迈,构建起七重情感维度。诗集中既有“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叙事,也有“润物细无声”的细腻哲思;既有古体诗的格律之美,又有现代诗的自由之韵。这种"左手握着传统,右手牵着现代"的创作姿态,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创新的艺术勇气。

他最后引用恩泽的与现场嘉宾读者共勉:“脚步无法停留,因为远方有更美的风景;笔尖不能停歇,因为时代有更深的呼唤!”



诗人梦龙畅谈对恩泽诗歌的评价。



诗人恩泽好友、诗歌爱好者胡勇讲述对恩泽诗歌的看法,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北京生态摄影协会会长高菡现场朗诵恩泽诗作《缘》。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