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村里寻小泉
周 步
从北京回甘肃途中,绕道天水,去了小泉村。
小泉村就是周小泉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在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距离天水市区30多公里。因时间不甚宽裕,下火车后,我就按照同乡李爱精心规划的路线,直奔小泉村而去。——这次绕道天水,主要为小泉村而来,其它地方可以不去,但小泉村不能不去。
我要寻找周小泉先生。
周小泉就是明朝理学宗师周蕙。周蕙字廷芳,号小泉先生。小泉先生于明宣德年间出生在甘肃山丹。据《山丹县志》记载,先生少时家贫,无力求学,十七八岁的时候,便投身为伍,去了军营。他先后服役的地方是甘肃临洮、兰州、清水等地。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周蕙寻访名师,广交善友,勤恳问教,虚心向学,青年时期,就成了所在部队的军界骄子,学苑风范。在部队服役期间,时任镇陕总兵、后官拜恭顺侯的吴谨,曾点名邀请周蕙到家中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但周蕙婉辞谢绝了。
“……我为军人,军务在身。若有战事,召之既往;若为人师,怎能随时应召呢?”这是周蕙没有答应吴谨的谢辞,《山丹县志》有录。在这本略传不到二十人的县志里,这样的人物对话少之又少——这大概也是史志编纂者对小泉先生的敬佩之情。再后来,周蕙退伍,到秦州一个叫小泉的地方定居,吴谨亲自把两个儿子送到周蕙那里,叩拜为师,潜心学习。周蕙自号小泉先生。小泉先生与秦州的关系由此开始。
民国初期,天水编篡过一部《天水三字经》。《天水三字经》是一部介绍天水历史的普及读物,内容丰富,易读上口。这部读本第二篇“人物”卷,收录了对天水做出巨大贡献的帝王、贤隐、名将、显宦等,小泉先生荣列《贤隐》。《贤隐》收录了郭整、任棠、姜岐、杨轲、周蕙、郭荷六位隐居天水的古之大贤。由此可见小泉先生在天水的影响和声望。
从火车站乘班车去小泉村。车出天水,我在心里打了几个问号:小泉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那里的人们是否好客?能不能找到一位小泉先生的后裔等等,这些念头的萦绕,使得我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当然,天水到清水峰回路转的绿色通道和两山夹持的秀美风光,还是给我这个寻访者中带来了无限的欣喜,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约摸一小时,小泉村到了。
下车后,我一眼就看到“小泉村”三个大字的标牌。这三个字对一个路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名称或地理标识,但对于我——周小泉先生的追随者来说,是一种召唤,是一种迎迓,是一种拥抱,是一种契约。
小泉村依山傍水,房舍随地势起伏而错落有致。街巷曲折幽深,古木茂密苍劲。放眼望去,整个村落给人悠然静谧之感。到哪里去寻觅小泉先生的遗迹或事迹呢?我想,还是找一位小泉村村民或周氏后裔具体询问一下吧。在小泉村委会大院一个卫生所,我询问一位姓申的大夫,他告诉了我小泉村的基本状况。之后,他领着我走进了这个古老而又生机勃发的村落,还邀请我走进了他的家里——一座将近百年的院落。院落不大,整洁紧凑,木制墙饰雕刻精细,青砖脊瓦纹呈祥瑞,老式门窗尽显古风。在这个村子里,我看到最多的是“耕读第”“福瑞轩”“敦厚第”等门庭匾额。都说甘肃天水、庆阳和定西等地有向古好学之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村子里没有姓周的人家。”从那个古朴幽静的院落里走出来后,申大夫对我说。
这怎么可能呢?我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如此。突然间,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难道小泉先生的后裔早已离开此地迁往别处了吗?迁往何处了呢?到哪里去寻找呢?难道我真的要无功而返了吗?我在村子里怅然若失,茫然漫步,且行且赏,希望能有些新的发现。我想,既然来了,就在小泉先生曾经走过的道路上走走、在小泉先生曾经看过的山野里看看、在小泉先生曾经生活过、劳作过的场所里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情习俗、地理物景吧。清水离山丹不是太远,六七百公里的路途,但清水和山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天水至今有中国最古老、最传统、最原始的民风民俗,而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山丹,历史上,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明朝之前的山丹,《甘镇志》记载:男女罕事耕织,唯弓马是尚,畜牧为生。
就在我一边寻觅一边计划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路人告诉我:下面那个村子里的人家,几乎全部姓周。这让我既惊讶又欣喜。于是我决定:先不着急回市里了,我要到那个村子里走走、看看。
那个村子叫旧庄村,行政上隶属小泉村。和小泉村一样,旧庄村也在两山夹持之中。一条叫牛头河的清流,在两山中间堆积出的平原上浇灌良田无数。旧庄村离小泉村一里许。相比之下,旧庄村的地势更为平坦一些,街道也显得宽敞规范,井然有序。询问几个在街头谈天的老人,他们说,这个村子里的人家大多数姓周。谈叙之后,其中一个长者说,我们就是周夫子的后裔。
这是多么大的收获与惊喜!
——他们不直呼周小泉,尊称周夫子。
“……我们周夫子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呢。”在小泉村旧庄的街道上,人们如是说。这个村子里住着三百多口周姓子弟,据说,他们都是小泉先生的后裔。我想告诉他们,据资料显示,小泉先生不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但面对他们如此虔诚的眼神和真挚的目光,我只好三缄其口。让一个美好的故事永远留存在心里,多好。我想。
在村子中间一个小卖部里,我和两位姓周的中年人聊了很多。我把曾经写过的一篇有关周小泉先生的文章《五百年的寻望》转发给了他们。我“找到”小泉先生了,我不虚此行。
“周夫子的坟茔就在这里,后来修路,找不到具体位置了。”要回天水市里了,一位叫周保禄的中年人往车站去送我,在村口的一座山峰下,周保禄指着山峰下边的空地对我说。我停住脚步,瞩望良久。再后来,从山丹回京,周保禄告诉我,从一幅很古老的画像得出,小泉先生的夫人姓谢,并将画像翻拍于我。画呈彩色巨幅中堂坐像,旁列对开四条幅。画像雍容典雅,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这就是小泉先生生活过的地方,这就是小泉先生归宿的土地。望着这座山峰和空地,我突然间有一种感慨良多和五味杂陈。原来,小泉先生的后裔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先祖,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五百年来,他们一直围绕在一代大儒的身旁,吸吮着先生理学思想的养分,沐浴着华夏文脉的灵光,在晨风暮霭中追随着先祖的遗韵,在岁岁年年里感悟前辈的恩养。而我这个来自小泉故里的追随者和寻访者,站在小泉先生曾经伫立过的地方,仿佛也领会了一代理学大师的精神与风貌,神思和畅想。
小泉先生葬地的峰峦,高逾百米,形状伟岸挺秀。牛头河长流不息,小泉村青山环绕。夫子是中华民族对大学问、大德行者的最高褒奖,如孔夫子等。此时此刻,我忽然觉得,小泉先生去世五百年后的今天,在他的故里山丹,人们依照左宗棠所题“周小泉故里”之书体,勒石竖碑于周小泉书院中间;在他生活过的清水,小泉先生至今依然享有至高无上的赞誉和威望,可见他对理学所做贡献之大和在天水影响力之深远。
据说天水有周家巷、小泉庙等,时间紧迫,看来只能以后有机会再去拜谒了。
2017.6.25于北京通州
原载《天水晚报》2017年8/18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家,诗人。写作题材以西部历史散文居多。作品获沂蒙精神文学奖、张之洞文学奖等国内三十多个奖项。作品入编《2002年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等多个文学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
现居北京。
2024-10-10
2024-08-01
2024-06-09
2024-05-30
2024-04-28
“绒耀榆林”2024中国榆林羊绒毛服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
2024-03-06
首届国际(年货)直播(美食)消费节成都主题会场 龙泉驿区数字国潮农科文旅康养新春消费季直播达人助农直播启动会
2024-02-18
2024-01-16
2024-01-15
2023-11-21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