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周步散文:小泉村里寻小泉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周步 | 发布时间: 2023-04-14 | 387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泉村里寻小泉

 

周 步

 

从北京回甘肃途中,绕道天水,去了小泉村。

小泉村就是周小泉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在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距离天水市区30多公里。因时间不甚宽裕,下火车后,我就按照同乡李爱精心规划的路线,直奔小泉村而去。——这次绕道天水,主要为小泉村而来,其它地方可以不去,但小泉村不能不去。

我要寻找周小泉先生。

周小泉就是明朝理学宗师周蕙。周蕙字廷芳,号小泉先生。小泉先生于明宣德年间出生在甘肃山丹。据《山丹县志》记载,先生少时家贫,无力求学,十七八岁的时候,便投身为伍,去了军营。他先后服役的地方是甘肃临洮、兰州、清水等地。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周蕙寻访名师,广交善友,勤恳问教,虚心向学,青年时期,就成了所在部队的军界骄子,学苑风范。在部队服役期间,时任镇陕总兵、后官拜恭顺侯的吴谨,曾点名邀请周蕙到家中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但周蕙婉辞谢绝了。

“……我为军人,军务在身。若有战事,召之既往;若为人师,怎能随时应召呢?”这是周蕙没有答应吴谨的谢辞,《山丹县志》有录。在这本略传不到二十人的县志里,这样的人物对话少之又少——这大概也是史志编纂者对小泉先生的敬佩之情。再后来,周蕙退伍,到秦州一个叫小泉的地方定居,吴谨亲自把两个儿子送到周蕙那里,叩拜为师,潜心学习。周蕙自号小泉先生。小泉先生与秦州的关系由此开始。

民国初期,天水编篡过一部《天水三字经》。《天水三字经》是一部介绍天水历史的普及读物,内容丰富,易读上口。这部读本第二篇“人物”卷,收录了对天水做出巨大贡献的帝王、贤隐、名将、显宦等,小泉先生荣列《贤隐》。《贤隐》收录了郭整、任棠、姜岐、杨轲、周蕙、郭荷六位隐居天水的古之大贤。由此可见小泉先生在天水的影响和声望。

从火车站乘班车去小泉村。车出天水,我在心里打了几个问号:小泉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那里的人们是否好客?能不能找到一位小泉先生的后裔等等,这些念头的萦绕,使得我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当然,天水到清水峰回路转的绿色通道和两山夹持的秀美风光,还是给我这个寻访者中带来了无限的欣喜,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约摸一小时,小泉村到了。

下车后,我一眼就看到“小泉村”三个大字的标牌。这三个字对一个路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名称或地理标识,但对于我——周小泉先生的追随者来说,是一种召唤,是一种迎迓,是一种拥抱,是一种契约。

小泉村依山傍水,房舍随地势起伏而错落有致。街巷曲折幽深,古木茂密苍劲。放眼望去,整个村落给人悠然静谧之感。到哪里去寻觅小泉先生的遗迹或事迹呢?我想,还是找一位小泉村村民或周氏后裔具体询问一下吧。在小泉村委会大院一个卫生所,我询问一位姓申的大夫,他告诉了我小泉村的基本状况。之后,他领着我走进了这个古老而又生机勃发的村落,还邀请我走进了他的家里——一座将近百年的院落。院落不大,整洁紧凑,木制墙饰雕刻精细,青砖脊瓦纹呈祥瑞,老式门窗尽显古风。在这个村子里,我看到最多的是“耕读第”“福瑞轩”“敦厚第”等门庭匾额。都说甘肃天水、庆阳和定西等地有向古好学之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村子里没有姓周的人家。”从那个古朴幽静的院落里走出来后,申大夫对我说。

这怎么可能呢?我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如此。突然间,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难道小泉先生的后裔早已离开此地迁往别处了吗?迁往何处了呢?到哪里去寻找呢?难道我真的要无功而返了吗?我在村子里怅然若失,茫然漫步,且行且赏,希望能有些新的发现。我想,既然来了,就在小泉先生曾经走过的道路上走走、在小泉先生曾经看过的山野里看看、在小泉先生曾经生活过、劳作过的场所里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情习俗、地理物景吧。清水离山丹不是太远,六七百公里的路途,但清水和山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天水至今有中国最古老、最传统、最原始的民风民俗,而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山丹,历史上,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明朝之前的山丹,《甘镇志》记载:男女罕事耕织,唯弓马是尚,畜牧为生。

就在我一边寻觅一边计划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路人告诉我:下面那个村子里的人家,几乎全部姓周。这让我既惊讶又欣喜。于是我决定:先不着急回市里了,我要到那个村子里走走、看看。

那个村子叫旧庄村,行政上隶属小泉村。和小泉村一样,旧庄村也在两山夹持之中。一条叫牛头河的清流,在两山中间堆积出的平原上浇灌良田无数。旧庄村离小泉村一里许。相比之下,旧庄村的地势更为平坦一些,街道也显得宽敞规范,井然有序。询问几个在街头谈天的老人,他们说,这个村子里的人家大多数姓周。谈叙之后,其中一个长者说,我们就是周夫子的后裔。

这是多么大的收获与惊喜!

——他们不直呼周小泉,尊称周夫子。

 “……我们周夫子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呢。”在小泉村旧庄的街道上,人们如是说。这个村子里住着三百多口周姓子弟,据说,他们都是小泉先生的后裔。我想告诉他们,据资料显示,小泉先生不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但面对他们如此虔诚的眼神和真挚的目光,我只好三缄其口。让一个美好的故事永远留存在心里,多好。我想。

在村子中间一个小卖部里,我和两位姓周的中年人聊了很多。我把曾经写过的一篇有关周小泉先生的文章《五百年的寻望》转发给了他们。我“找到”小泉先生了,我不虚此行。

“周夫子的坟茔就在这里,后来修路,找不到具体位置了。”要回天水市里了,一位叫周保禄的中年人往车站去送我,在村口的一座山峰下,周保禄指着山峰下边的空地对我说。我停住脚步,瞩望良久。再后来,从山丹回京,周保禄告诉我,从一幅很古老的画像得出,小泉先生的夫人姓谢,并将画像翻拍于我。画呈彩色巨幅中堂坐像,旁列对开四条幅。画像雍容典雅,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这就是小泉先生生活过的地方,这就是小泉先生归宿的土地。望着这座山峰和空地,我突然间有一种感慨良多和五味杂陈。原来,小泉先生的后裔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先祖,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五百年来,他们一直围绕在一代大儒的身旁,吸吮着先生理学思想的养分,沐浴着华夏文脉的灵光,在晨风暮霭中追随着先祖的遗韵,在岁岁年年里感悟前辈的恩养。而我这个来自小泉故里的追随者和寻访者,站在小泉先生曾经伫立过的地方,仿佛也领会了一代理学大师的精神与风貌,神思和畅想。

小泉先生葬地的峰峦,高逾百米,形状伟岸挺秀。牛头河长流不息,小泉村青山环绕。夫子是中华民族对大学问、大德行者的最高褒奖,如孔夫子等。此时此刻,我忽然觉得,小泉先生去世五百年后的今天,在他的故里山丹,人们依照左宗棠所题“周小泉故里”之书体,勒石竖碑于周小泉书院中间;在他生活过的清水,小泉先生至今依然享有至高无上的赞誉和威望,可见他对理学所做贡献之大和在天水影响力之深远。

据说天水有周家巷、小泉庙等,时间紧迫,看来只能以后有机会再去拜谒了。

 

2017.6.25于北京通州

原载《天水晚报》2017年8/18


image.png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家,诗人。写作题材以西部历史散文居多。作品获沂蒙精神文学奖、张之洞文学奖等国内三十多个奖项。作品入编《2002年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等多个文学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

现居北京。

旅游产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