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北女作家白小兰历时两年采访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扶贫路上的领头雁》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陕西省榆林市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
12万余字的《扶贫路上的领头雁》以纪实手法,详实的记录在脱贫攻艰期间,发生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清涧县一群来自不同岗位的扶贫工作者,深入基层、运筹帷幄率领清涧群众不辞劳苦投身脱贫的感人事迹。他们有中央机关和省直机关的下派挂职干部,有地方党政领导人,有致力改变乡村贫困现状的基层扶贫乡村领导,有从黄土高原走出的成功人对家乡的反哺帮扶,有国有企业派往当地的扶贫书记。这些扶贫工作者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依据清涧县不同区域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深入调研、积极谋划,抓项目规划、抓资金落实、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调整,解决了群众交通、饮水、健康医疗等问题,顺利完成了脱贫攻艰任务,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提出的扶贫政策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
曾经担任国务院参事、长期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忽培元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谈到,作家关于脱贫攻坚的描述,不乏短兵相接、单兵作战一般的描写。许多真切的细节白描,令人心灵震颤。千百年来,书中所展现的这片热土上的顽瘴痼疾,都因扶贫英雄前赴后继的斗争而绝迹。他说清涧县仍同不少地方一样,尚未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清涧县迎来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历史机遇。群雁高飞,头雁引领。作家用那些看似普通,实则充满蜿蜒曲折、困难重重的事迹,书写着平凡中的不平凡,构成了恢宏磅礴的清涧县扶贫交响乐章。其以女性的柔情、婉约、细腻和对乡亲乡情的珍爱,以游子的绵绵乡愁为经线,用敏锐的目光、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纬线,织就了一幅反映当代乡村剧变的画卷,为我们带来了荡气回肠的扶贫纪实。这部应运而生的文学长卷,最大限度保留了乡村生活的原貌鲜活和耐人寻味的朴素真实。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朴实无华的脉脉诗意。书中的每个人物、每段故事以至乡村的巨变,层层递进,波澜壮阔。此类题材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博人眼球的光怪陆离,难以把握着笔的角度,但作家并没有因此却步,就像她笔下可爱又倔强的扶贫英雄们,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扶贫路上的领头雁》正是一部带入感较强的作品,作者把文学性渗透于纪实性之中,以侧写者的叙事角度,达到了现场直播的效果。读着这些故事,哪怕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也会被深深吸引,仿佛身临其境。
作家白小兰说,自己写作多年,总想为家乡书写一部书,《扶贫路上的领头雁》算是了却了自己的心愿,可以说是借用扶贫英雄们的事迹为家乡而歌吧。
白小兰,陕西清涧人,久居延安。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签约作家。先后在《延安日报》《榆林日报》《文化艺术报》《陕西文学》《美文》《青海湖》《时代文学》《散文选刊》《延安文学》等刊物发表散文、小说百余篇:散文《童年》被入编中国当代原创精品散文集《岁月如歌》;《山海般的父亲》被入编当代原创情感文艺作品集,并有30余篇散文获国家及省级奖项,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凋谢的山丹丹》、长篇小说《走下黄土高坡的女人》、纪实文学《扶贫路上的领头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