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恩浩,河北丰润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家诗人风采日历》主编。在《诗刊》《星星》《诗选刊》《当代人》《诗歌月刊》《诗林》《绿风》《江河文学》《延河》《牡丹》《海燕》《深圳文学》《新世纪诗选》、《当代诗歌精品赏析》《中国当代诗人情诗集萃》《2016年·中国网络诗歌精选》《2018天天诗历》《中国百年新诗精选》《中国60后年度(2018卷)》《2020中国诗歌年选》《中国好诗榜》《中国好诗、《新诗365首》《中国诗瞭望》《火狐——永远的韩作荣》(人民文学杂志社)等国内及美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等国外刊物发表作品近千首。出版诗集一部,多次获奖。
1. 您认为中国诗歌的魅力在哪里?
中国是伟大的诗歌国度,诗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当代诗歌,那些堪称经典的作品,都呈现着中国语言的智慧,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散发着难以抗拒的永恒的魅力。
我觉得中国诗歌有以下几点魅力:
第一,语言凝练。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凝练是语言锤炼的要点,也是好作品呈现的亮点。
比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再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诗虽短容量却大,可以说是凝练美的典范之作。
第二,意境含蓄。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意蕴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贵含蓄”。当然,我们所说的“含蓄”也好,“朦胧”也罢,都不是故意写得晦涩难懂,而是以片言只语留给读者去回味琢磨、咀嚼出更丰富的内涵来,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比如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比如舒婷老师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这样的作品,意境含蓄、深远,意味无穷。
第三,诗画合一。诗情画意,是中国诗歌一种独特之美。中国的很多诗歌,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启发人们的想象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再比如,伊蕾老师的《黄果树大瀑布》:
白岩石一样砸下来
砸
下
来
画面感极强,如身临其境,令人感动,感慨,思索,震撼。
第四,生动形象。生动形象,是形容描绘或表达十分具体、生动、活灵活现,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如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
再比如雷平阳老师的作品《杀狗的过程》,用朴实的文笔,勾画了一个血淋淋的场景,生动地刻画了“主人”残忍、虚伪、冷漠,还有“狗”的愚忠。
第五,涵养心性。品读好的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能使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安静地感受生命存在的美好质感,对很多事情释怀——“于极迷处识迷,则处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比如诗歌中的“理”,让我们豁然开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告诉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才能经受住磨难从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道路多么曲折,都要对未来、对生活抱有希望。
诗歌是如此的富有魅力,读者通过与伟大诗人产生心灵的碰撞,沐浴着知识的阳光,吸取着文化的营养,涵养着自己的心性,增添着无穷的力量。
2. 您是如何开始文学创作的?您是否接受过专门的文学训练?
我的文学创作起步比较早。主要原因是跟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小时候家里穷,能够读到的书太少,而且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读书,是一种近乎奢侈的另类的存在。
感谢父母让我很早就读到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我哭着求父亲买来的一两本小说。
尽管那个时代文化生活枯燥,但因为孤独,文学,特别是诗歌,成了慰藉我心灵的最大福利。
我的第一首诗歌,应该是“发表”在我家的一张年画上。我小学三年级的寒假,父亲买来一张迎客松的年画,画面上留有一大片空白。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触景生情,随手写了一首诗:
《题迎客松》
峻岭之上挺劲松
迎风傲雪寄衷情
千里有缘来相会
友谊之松万古青
现在看很幼稚,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勇气确实可嘉。没想到的是,父亲竟然用毛笔誊写在了那张年画上。能够得到这样的认可和别人的夸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之后,我就经常偷着写诗歌。然后忐忑着读给身边的亲戚和同学,不断接受着嘲笑,或者鼓励。
谈到训练,我觉得自己的大部分成果都来自于自学。直到上高中之后,我才报名参加了《诗刊》和《星星》诗刊的刊授学习。但对于教材上写的和老师单独跟我笔谈的创作知识和技巧,我总是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去跟谁学习、交流、探讨,更没有正式学习的机会,所以只能自己摸索,感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在走弯路。现在看,有些弯路走得也很有意义。
3,您的作品中为什么会出现现代诗歌这种的文学形式?您认为现代诗歌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人在艰难困苦和孤独寂寞的时候,总要给自己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或者说给自己的心灵寻一处怡然的栖息之所。
家庭贫困,父母早逝,而且身处特殊的年代,心中的孤独、郁闷、痛苦无人倾诉,甚至濒临崩溃。应该说,是文学拯救了我。那时候,我读书如饥似渴,幸运的是很少读到垃圾作品。在别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撒娇、撒野、撒欢儿的时候,我常常独自沉浸在作家诗人构建的有意思、有意义的场景之中,接受着撞击、感动、洗礼。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不知所措,痛不欲生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英国大诗人雪莱的诗句:“既然冬天已经到来,那么春天还会太远吗?”
真的是醍醐灌顶,一下子让我心胸开阔,振作起来。
谈到现代诗歌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我觉得诗歌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中的重要性都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因为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表达方式,每个诗人也在不断追求着最佳的表达效果。用贴切、准确、鲜活、生动的语言创作诗歌,是诗人明智的最佳选择。
4,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您如何平衡诗歌的抒情性和叙事性?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对文学有敬畏之心,要尊重诗歌的文学属性和特性,要用诗歌的语言写诗歌。
文学创作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尊重自己的知觉,尊重自己的良知。
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
诗歌不排斥抒情,也不排斥叙事。但绝对不能为了叙事而叙事,更不能为了抒情而抒情。这就需要有感而发,而“感”往往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场景,在此基础上的抒情才是有意义的抒情。
比如我写的《地铁里,那个唱歌的男孩》,里边有这样的句子:
唉,这个男孩子很不小心
他碰掉了我的眼泪
可他还在我的忧伤里歌唱
如果我只是一个冷漠的生活旁观者,是无法写出有温情的文字,更无法跟读者产生有效的情感链接和共鸣。
5,您的诗歌作品中经常描绘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请问您是如何处理这些主题的?
文学作品中的思考和哲理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分不开的。
所以,我主张作家诗人,一定要尊重生活,深入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写出有真实生命体验的有质感的文字和经过深度思考而产生的哲理。
对于我来说,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所以,我更尊重生活,更懂得生活的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就会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即使观察生活,我也会自动进入角色,然后思考,努力写出独特的感受和感悟。
比如,我写的《在济南听雨》,里边有这样的诗句:
大海有多少潮落
就会有多少潮起
人生有多少因为
就会有多少所以
当然,文学作品中的哲理,不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而应该是字里行间自然渗透出来的,读者不知不觉感受出来的。
6,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您认为如何把握好语言的简练和内涵 ?您是如何寻找到合适表达您诗歌主题的语言?
语言,是支撑作品的基本元素。锤炼语言是作家诗人的基本功。
诗歌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凝练厚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以极少的文字来展示广阔的生活,以短小的篇幅蕴藏丰富的内涵。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反映生活的集中性、概括性程度最高。诗人在表现生活时总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人和事,将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通过描写典型形象特征,抒发感受最深的思想感情,表现广泛的生活和具有最普遍的思想意义的事物。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要努力锤炼语言,在准确、精美上下功夫。要增强表达的自信,多余的句子和词语要毫不犹豫地删除。“去掉多余的繁杂,才能拥有简单的美好”。同时,要有意识地激活语言的张力。我不反对使用直白的语言,虽然语言可以直白,但是营造的意境不可以浅白。
比如我写的《花朵和爱情》
我终于在梦里做对了所有的事情
那时候我刚好年轻
而且开始谋生,积蓄
开始写诗
并恰巧遇到心仪的你
最重要的是,我敢于把爱说出来
就从一草一木开始
经营春天
就从一砖一瓦开始
营造浪漫
我们要离开城市更远一些
自己动手
在山脉和溪流的旁边
盖两间冬暖夏凉的石板房
一间用来烧水,做饭
另一间,稍大一点
用来存放阳光,鸟鸣
花朵和爱情
我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自觉尊重语言的自然属性,不纠结,不晦涩,借用通感、隐喻、留白等方法,激活语言的张力,从而使自己的语言简洁而不简单,明快而不浅白,舒展而有内涵。
7,您的诗歌作品是否受到过其他诗人或作品的影响?如果有,您是如何处理这种影响的?
我的作品确实受到过其他诗人和作品的影响。
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十年特殊时期刚刚结束不久,一大批诗人受到推崇,比如舒婷、北岛、顾城等等,好作品的大量涌现,迅速传播,让中国诗歌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激发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
记得有一年,学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我是班长,也是领读。记得我们朗读的是李瑛老师纪念周总理的诗歌——《一月的哀思》,不知不觉就被那一句句饱含深情、铿锵有力的诗句所感动,所震撼。第一次发现,原来诗歌的力量和魅力竟然如此强大、神奇。无形中,也让我进一步热爱上了诗歌。
再后来,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我们班朗诵的就是我创作的作品了。
8,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您认为如何理好创作与反思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保持创作灵感?
创作与反思,其实我更愿意理解为“创作与沉淀”。
说实话,我每天几乎都在写东西。原来写完之后就喜不自矜地在博客、朋友圈晒出来,对朋友的点赞、嘉许有点小陶醉。但后来我意识到这是对作品的不尊重。因为很多“晒”出来的作品,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瑕疵太多,自己真的汗颜。所以,现在我不轻易发作品了,我更愿意花一些时间反复沉淀,反复锤炼。
灵感很神秘,妙不可言。很多朋友抱怨与灵感无缘,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其实,灵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心不静而已。
在这个不断提速,不断喧嚣的时代,只有静下心来,真正深入到生活之中,而且要呵护好一双慧眼,才会有所感,有所悟,及时获得灵感。
比如那一年,我和几个作家艺术家去一个自闭症儿童学校慰问。大家都在关系学校的师资、经费、环境等问题,而我,观察的是陪读的父母那麻木、失望的表情和孩子与世隔绝的面孔。所以,我在路上就写了一首诗——《请你相信爱》
我在草坪里蹲下来
用沾满阳光的手
抚摸你干净的小脸儿
向你询问春天
你没有抬头,继续
攻打着那些小怪兽
亲爱的孩子
请到我的怀里来,好吗
请你相信爱
今天你可以笑,可以哭
可以放弃孤独
来,让我们走向田野
把春风铺开
然后,请你蒙上眼睛
我要在洁净的时光里,撒些
文字和雨滴
然后,你会看到
不断开放的花朵,和
更辽阔的春色
当然,我更希望看到
你在风中奔跑
像别的孩子那样
淘气,叛逆,任性,撒娇
这样,你会爱上
这个世界的伟大
和渺小
其实,灵感无处不在,只需要我们去掉浮躁,静待花开......
9,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您认为如何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这个问题非常好,非常有意义。我们之所以说“创作”,而不说“写作”,就是因为“创新”这个关键词至关重要。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真正投入到新时代火热的生活中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撸起袖子,真正进入角色,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发现力、感受力、洞察力、捕捉力、判断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崭新的、富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触及生活深处和读者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
2025-02-15
2024-12-20
2024-10-10
2024-08-01
2024-06-09
2024-05-30
2024-04-28
“绒耀榆林”2024中国榆林羊绒毛服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
2024-03-06
首届国际(年货)直播(美食)消费节成都主题会场 龙泉驿区数字国潮农科文旅康养新春消费季直播达人助农直播启动会
2024-02-18
2024-01-16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