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安徽诗人肖雪涛诗集《半途》已出版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美晨 | 发布时间: 2023-09-16 | 366 次浏览 | 分享到:


安徽诗人肖雪涛的诗集《半途》已经出版!

肖雪涛的诗歌,有着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半途》是他近几年心血的结晶,集结了许多他思考生命、感受人性的诗作。这本诗集记录了他内心的探索和成长,将带给读者一次独特的阅读体验。



序言

生命体感下的审美情怀

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说:美和审美主体都是生成的,而非现成、本质存在 的,存在不能以实体化的思路来提问。这在现代诗学中看似“驳论”的观点, 从诗歌价值生成、场景塑造、修辞诠释、运思维度以及文本特征上,确实可以 找到可靠的契合点。诗歌的写作也依赖于内涵丰富的社会性,从深化生活跨越 的美学思维方式来参照审美限定,才能突破文本深度的创造性局限,把缺失的 人物活动、思维状态等建构在所生成的“美和审美主体”之上。

正如诗人、理论家陈超所言:诗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或是贴近社会学和 文化阐释,或是固执于形式研究,或是专注于审美感受的欣赏,这些文本各有 佳境,但也有明显的缺陷——他们之间很少被真正有效地打通。从肖雪涛诗集《半途》中,我发现他似乎是创造了“审美自觉形态”文本生成的新属性(跳 出上述概念的评判标准),把“漂泊半生”骈接在虚构的主体间性(一个主体 与完全作为过去式的另一个主体的相互作用)之中,多次从本体经验的结界内 和“自己”对视,以探寻命运、人生和语言交错的独异方式呈现出个体与竞争 的差异。将社会体验、个人感受、抒情形式进行准确的浅表化处理,既赋予了 形式意义,又焕发出文本的新感性本质。比如,诗集中一共出现了 120 处“河”,43 处“田野”,33 处“故乡”, 19 处“家乡”14 处“大地”等,从这些多频意向的突现状态,可以发现诗人 内心对个体经验存在的硬事实,更趋向于漂泊之前故土里隐藏的这些“靠得住” 的素材。这种自觉敏识的洞察力,更亲近于作者内在情理线索的“仿真性”。也就是说,作者尝试性地微调“此时”和“彼时”的互补结构,把内心那个隐 秘的“自我”,自然过渡到家乡的大河、田野之间,坦率的情绪痛点在历经几 十年的岁月洗礼后更加纯粹,这样真诚又可信、聚焦又率直的诗意转达,既脱 离了繁复、含混、荒诞等大众诗歌现象,又具有诗人其真实独特的“漂流属性”, 从“濡须大地”拽出一条如数家珍的诗思意境通道,带来了诗人特殊属性更深 层的感官体验。

几十年来,“生命体验”的理论渐渐被我们狭义化,更被诸多泛品“贴金” 打标签。其实“活着”的话题并不是故作艰深,而是要有向往、有热度,有对 生死和审美的深刻感知。很庆幸,我在肖雪涛的这部《半途》诗集中,清晰地 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他鲜活生命体感之下,对“人生”所反馈的审美情怀。他在“我”和“我的”角色互补之间,借助独有的意象库存抵达了主语的抒情 意蕴,让文本显得更诚朴、率真。讴歌了不染尘埃的内在情节,以语言为引线, 逐个点燃了璀璨的烟火。

王武臣

2023 年 6 月 13 于古城临清

推荐书籍《半途》









《半途》编后记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朋友们推波助澜地鼓励、催生,比如王 增强政委、凌世学老师、王武臣社长、花瓣雨社长等,驱使我放弃 了内心的抵抗。尤其是孤城兄弟,亲自为本书题写了书名;王武臣 社长、《神州诗歌报》总编李秀珍、《华中文学》现代诗编辑子楚 等老师,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写下了珍贵的评语。我这“鸭 子”不得不“上架”。 如果没有这些朋友们的关心、劝说、推动,尽管我有“贼 心”也没“贼胆”。人人都想在人生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我从 2021 年 6 月正式学写诗的那天起,从未感觉自己的“作品像样”, 因为我的老乡或朋友,如孤城、江文波、陈荣来、西湖鲤、无尘、 花瓣雨等,一读他们的作品,一种自卑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常自 叹:望尘莫及。仰望中,我更感觉自己的渺小。这种潜意识,一直 支配我努力、努力!加油、加油! 这本诗集所选作品,是我从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所写的 近 500 首诗中,选取了 239 首,分五辑编排。这些作品已在近百家 报纸和杂志上刊出。本书在出版前,我对少数原文进行了修改。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张恩浩老师、王武臣社长的精心 指导和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希望各位大咖,各位朋友, 在读完本集后,多多指教! 出版,并不代表作品本身的水平。我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 玉的作用,鼓励更多的诗友们,推出自己的优秀作品,相互交流! 是为后记。

肖雪涛

2023年8月8日于北京东方郁金香大厦


《半途》

作者简介


旅游产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