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华)7月12日,沈阳——在刚开幕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台湾红藜”这一被称为“谷物红宝石”的特色作物成为焦点。由台湾红藜现代生态农业(营口)有限公司孟鸣董事长推动的“台湾花莲红藜大陆种植项目”,其粤北(广东乐昌楼下村)试种基地与辽宁桓仁、辽中等地的种植成果首次联合展示,更有“藜酷”品牌系列产品惊艳亮相,展现了两岸农业融合的丰硕成果与台湾红藜从“种子”到“产业”的全链路潜力。
从台湾花莲到大陆沃土:一颗红藜的“双向奔赴”
台湾红藜,原产于台湾花莲,因富含独特营养价值被赞“谷物红宝石”。据数据显示,其籽粒与杆的营养成分各有侧重:每100g台湾红藜籽粒含总膳食纤维6.8g、蛋白质4.11g,是优质植物蛋白来源;而每100g红藜杆的总膳食纤维高达9.5g(比籽粒高约40%),蛋白质2.43g(籽粒蛋白质含量为杆的约1.7倍)。这种“籽粒补蛋白、杆补纤维”的差异化优势,使其既能满足素食者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又能为减脂、控糖人群提供高纤维健康选择,市场潜力广阔。
粤北试种:两岸农业融合的“新样本”
作为台湾红藜在大陆推广的核心推动者,台胞、台湾中华商务交流总会会长孟鸣董事长带领团队自2013年在北上广参加各种农博会,到2023年起便启动“台湾红藜大陆种植计划”,先后在辽宁桓仁、辽中、清原等地建立“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并推出红藜产业部分农产品,红藜养生汤包、红藜参茶、红藜炒青、红藜饼干、红藜挂面等产品等特色产品。2024年11月参加广东省委台办在东莞市的“投身百千万、台胞在行动”中,在广东“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团队进一步拓展种植版图,与广东乐昌固舜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在粤北(楼下村)开展台湾红藜试种。
此次粤北试种不仅是对台湾红藜适应性的一次验证,更被纳入两岸农业技术交流的重点项目。据介绍,项目计划5年内建设红藜产业园,开发“红藜+文旅”融合模式,通过种植体验、产品加工观光等形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粮交会首秀:“藜酷”品牌绽放健康与活力
在7月12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红藜现代生态农业(营口)有限公司以“藜酷 THE RUBY IN GRAINS”(谷物红宝石)为主题,携台湾红藜籽粒、杆及深加工产品亮相,成为展会“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双主题的生动注脚。
展台中央,红藜籽粒与杆的实物样本并列陈列,搭配罐装、玻璃瓶装等深加工产品(如果泥、养生茶饮),直观呈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成果;背景墙上,“台湾花莲红藜大陆种植项目”“乡村振兴新亮点”“全民健康新文化”等标语与少数民族人物、红藜作物图片交相辉映,传递出两岸农业合作的文化温度。此外,展台还特别设置了试吃区,嘉宾们品尝着红藜制成的轻食饼干、高纤维代餐粉,对其“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的特点赞不绝口。
(邓泗洲供图)
多方协同:共绘红藜产业新蓝图
此次粤北试种与粮交会展示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协同发力。除红藜现代生态农业外,国稻种芯(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对接等方式参与其中,为台湾红藜的规模化种植与产品创新提供支持。尽管国稻种芯当前业务聚焦水稻育种与517功能性苦瓜稻产业,国稻种芯(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提倡在“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健康”“精准营养”到“功能性”转型的农业大健康新时代,“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理念是公司集群→国粮药食、 国粮种芯、中食国粮,以及国稻种芯-国麦种芯-国豆种芯的理论和系统@是拥有版权,以及知识产权的系统和平台!但其在大农业领域的经验与资源,为台湾红藜的跨品类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从“小作物”到“大产业”的乡村振兴路
从台湾花莲的一颗种子,到辽宁、广东的万亩良田;从田间地头的试种,到粮交会上的品牌绽放——台湾红藜正以“高营养、强适配”的优势,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桥梁”。正如孟鸣董事长所言:“红藜不仅是‘谷物红宝石’,更是两岸同胞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故事的‘见证者’。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产业链布局,让更多人品尝到台湾红藜的美味与健康,共享乡村振兴的红利。”
台湾红藜“源”动两岸 ——粤北试种项目成果亮相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2025-07-13
2025-07-13
2025-07-13
2025-07-10
2025-07-07
2025-07-04
“心”之所向,健康所至—— “家家检检”居家检测新突破,国内首创
2025-07-04
2025-06-28
2025-06-22
2025-06-21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