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邹记福:在时光里酿酒,于音符间种诗
来源: | 作者:黄镇华 | 发布时间: 2025-04-17 | 41 次浏览 | 分享到:

他和他酿造的美酒,是无话不说的好友。作为国家级酒体设计师、品酒师、酿酒师,他在“邹记福”、“邹六福”、“中福台”、“华仙峰”等数十款的品牌酱酒中,寄托了情愈深,酒愈香的初心执念。

他和他写作的诗文,是至死相守的亲人。在他写下的《父亲》、《真爱无悔》、《晚秋》、《走出荒原》、《情债》、《与时代共荣》《商海墨韵》等3000余首(篇)诗集、散文集、小说、人物传记里,字里行间,是爱恋、是生活、是远方……

他和他谱唱的音乐,是一见钟情的恋人。年过40岁之后,在短短7年间,他谱唱了脍炙人口的《相逢酒》、《中国福》、《唯一》《举杯邀月祝安康》、《我在云阳你在哪》、《我在茅台等你来》等融合了不同风格、不同曲调、充满深刻感悟和现代气息的1000多首歌曲。

他的名字,叫邹记福。一个诗、歌、酒三栖、并都取得不俗成就的“跨界奇人”。

山岚与墨香:最初的乐符在文字里发芽

重庆云阳和贵州黔北的巴山和苗岭间,是邹记福生活和工作时间最长的区域。

“生而望山,故以破山为执恋。”1972年生于重庆云阳县大巴山区贫穷农村的邹记福感慨地说,从小时候他就坚定了要走出大山的信念,为此努力读书,不断学习和成长。但辗转多年,终于走出大山的他对亲人、家乡反而最多情,这在他的诗、歌、酒中大量充斥的深刻情感表达里面屡见不鲜。

险峻的山峰、清澈的溪水、湛蓝的天空和无边的绿树构成了邹记福童年最美的记忆。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成长环境,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埋下了深厚的乡土情怀种子。



十三岁那年,邹记福用树枝在河滩用树枝写下第一首完整的诗《父亲》。该文后来被邹记福改编为同名歌曲,通过“父亲的旱烟袋在藤椅旁明灭如萤火”的意象,将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乡愁。从此,他将晨露、蝉鸣、秋收的号子都收进笔记本——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后来都成了邹记福音乐创作的活水源头。

邹记福青少年时期的文学萌芽终于在青年时期化为他文学梦的承高起点,图书馆的中外文学让他如饥似渴,毕业后进入重庆一家报社的经历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伸展自己的文学才气。写了撕,撕了又写的青葱情怀杂糅着青年邹记福对世界的不断加深理解,在杨人猛(任蒙)文学老师的指点下,他的文学造诣突飞猛进,以"汪洋"的笔名在全国20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成为重庆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童年记忆的艺术化转译和传统文化的隐形影响,是邹记福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的最初动力和雏形,如在《父亲》《我在云阳等你》等作品中,他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大巴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记忆,与他在《我在云阳你在哪》等歌曲中表达的乡愁一脉相承,正如他所说:“文学创作是生命的自然流淌。”

作为诗人与作家,邹记福对语言韵律的敏感为音乐创作埋下伏笔。例如,1985年创作的《晨露》虽以诗歌形式呈现,但其“草叶托起碎银/太阳来收债时/整个山谷都在响”的意象,已显露出将自然声响转化为音乐语言的潜意识。这种“通感式”创作手法,在他后期的音乐作品《我在云阳你在哪》中进一步演变为“轻轻描绘古老的遐想,时间也因为我们停航”的旋律化表达。



酒窖与琴弦:跨界者的艺术通感

人生路上,邹记福领略了太多的“风景”:工人、记者、第一批互联网弄潮儿、服装行业老板、白酒品牌创始人……这为他的文学创作乃至后来的音乐创作丰富了阅历。

作为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酿酒师和邹旺酒业创始人,邹记福对酒文化的理解既有专业人士的深度,又有艺术家的感性。他将自己对酒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知识融入音乐创作,打造了《相逢酒》、《我在茅台等你来》、《中国福》、《福酒之恋》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酒文化歌曲,为中国酒文化的现代表达开辟了新路径。

赤水河日夜奔流,邹记福蹲在河边看酿酒师傅劳作,木杵撞击木桶的节奏忽然与脑海中的旋律重合。他想起在服装工厂巡查时,缝纫机的咔嗒声曾催生出《针脚里的时光》的副歌,此刻酒窖里的蒸汽与酵母的呼吸,正为新的创作提供着独特的韵律密码。

“调酒如谱曲,都要找到那个‘魂'。”他常将酒杯举至眼前,看酒线如何在光线下划出优美的弧线,“就像写歌时寻找主歌与副歌的衔接点,得让听众在某个瞬间忽然心软。”他说。

邹记福和著名词作家邹友开合作的《相逢酒》,创作灵感源自对酒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犹如在G大调里找到了“醉了明月多少秋”的宿命感——那是酒与音乐在时光里的久别重逢。

《相逢酒》成功打破了传统酒歌的框架限制,既保留了酒文化的豪放与热情,又注入了现代人对情感交流的细腻理解,将酒与情、酒与诗、酒与人生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酒窖与琴弦间,邹记福的“跨界”因子不断勃发新的灵感。

工作室的录音棚里,他会为一个转音耗上两个小时,像调酒时追求酒体的平衡感。给李琦录制《你好,云阳》时,他坚持让歌手先喝一口家乡的包谷酒,“要让声带染上云阳的山岚味”。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腻,让他的作品总能在耳机里炸开具体的画面:是茅台镇的酒旗在风里招摇,是云阳梯田的晨雾漫过琴弦。

“我饮酒,然后就有创作的欲望。”邹记福的话和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如出一辙。

乡愁与远方:用音符编织记忆的经纬

当油墨香与文字平仄在胸腔里不断发酵,在学习了音乐谱曲等专业知识后,终于在某个雨夜,他抓起吉他为自己的诗配上旋律——邹记福的第一首原创歌曲晚了他的第一首诗30年。

2018年开始,邹记福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为基,经过刻苦的学习之后,开启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人之路。

在《云阳龙缸谣》中,他将喀斯特地貌的视觉奇观转化为“龙缸的雾是山的纱”的听觉意象,实现了地理符号的音乐化转译。

《泰宁状元歌》以“状元文化”为核心,通过“鲤跃龙门”的旋律设计,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励志符号。

在《孝道传家久》中,他运用杜比全景声技术,通过“堂前燕语”的空间音效,构建出“四世同堂”的立体声场。

作为国家一级酒体设计师,他将“千次勾调寻味”的匠人精神融入音乐制作,如《中国福》的编曲历经 23 次调整,最终实现“醇厚绵甜”的听觉体验。

音乐道路上,留下了邹记福一串串闪光的音符。

《你好,云阳》里,是游子邹记福对家乡深厚的赤子情怀;《唯一》里,是情郎邹记福对爱情的流连忘返和深情吟唱;《我是邹家人》里,是族人邹记福对宗亲的亲情眷恋与致敬;《我在茅台等你来》里,是酒业匠人邹记福对第二故乡贵州的美酒情怀……

  他的音乐与诗词,一如诗与酒,互为慰藉、互为灵魂。目前,在KTV里,可供传唱的邹记福原创音乐作品已经达到上千首。

他的创作本上画满奇怪的符号:茅台镇的酒窖温度对应着和弦的温暖度,云阳的海拔高度转化为音域的跨度,甚至酿酒时的“看花摘酒”法,也被他用来调试歌曲的情绪起伏。这种将生命体验转化为音乐密码的能力,让他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抒情,充满写意留白的独特韵律。

2022年,邹记福音乐工作室应运而生,专业承接作词、作曲、编曲,录唱、和声、伴唱,视频拍摄、歌曲推广、版权注册等音乐领域的诸多事务,先后与国内知名歌手冯霞、孙维良、李琦、崔来宾、张继伟、于洋等精诚合作,推出一系列制作精良的音乐作品。

在互联网时代和短视频流行的当下,邹记福的音乐在酷狗、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等音乐平台收获满满,他表示,后续还会加强拍摄、制作音乐短片(MV)的团队建设,提升音乐视频传播质量。

……

有人问邹记福,为何如此喜欢跨界?

他说,人生路长,需要一直追逐梦想、善于学习,幸好他没有懒惰,正朝着“遇见最好的自己”目标不断前行。

从云阳山间到茅台酒巷,从文学青年到酿酒大师,邹记福始终在寻找不同艺术形式的共鸣点。他的音乐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在土地与生活里的榕树,根系吸收着诗的养分、酒的醇厚、故乡的月光,枝干上栖息着千万人的乡愁与向往。

此刻,茅台镇的酒坊正在晨曦中苏醒,而录音棚即将迎来新的创作周期。这个行走在商业与艺术边界的歌者、诗人、酒匠,始终记得大巴山教会他的真理:最深沉的旋律,永远生长在生活的泥土里。

或许,这就是邹记福的艺术秘密:他从不刻意追逐潮流,只是将生命酿成酒,把岁月谱成曲,让每个听过他音乐的人,都能在某个瞬间,听见自己灵魂深处的回响——那是时光发酵后的醇香,是跨越山海的心灵共鸣。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镇华/文

贵州邹旺集团融媒体中心 黄家豪/图

畅谈文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