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古镇
罗洪安
百岁街,原名儒学前街,是佗城古镇一段历史最为悠久,最为繁华的商业街道。
传说赵佗活着近百岁,建立南越国,在位达六七十年,经历了秦汉五代君王,从秦朝开始,经历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一直活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余岁,堪称神奇。“百岁街”名字由来以及这里的老人如此长寿,会不会是赵佗王的灵气和精气神一直带给后人的一种福气呢?
我喜欢在晚饭后探访百岁街,沿着学宫往西南方向继续前进,就到了百岁街,进入这里,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穿梭于千年的历史之中,那传唱千年的声音隐隐响于耳边。街道在现代城镇中显得有些狭窄,只有到了夜晚,它才得空旷深幽,笃笃的脚步声在街道的每一个拐弯处回响,都像是历史的足迹回音。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是保留着民国初期风格的骑楼,联排并立,保留着南洋的装饰风格。窗户、凹阳台、窗楣多为半圆,灰白的墙面砖雕有文锦、回形、如意等纹样的几何化图案。这些房屋一般是第二层以上住人,一楼为商铺,骑楼上层探出街道,形成走廊,商铺之间连成一片,称为“骑廊”。有了上层屏障,逛街时,不管晴天雨天,顾客都不用饱受日晒雨淋之苦,非常适合南方炎热多雨的天气。小时候人们出门懒得带伞,遇上突然下雨,就沿着骑廊,穿过一幢幢房子,飞奔回家,通常情况下是不会遭雨淋的。如今老骑楼依然保存着朴素的风貌,执行着百年前建筑者赋予它们的任务,忠实地为人类遮风挡雨。
街角的拐弯处,安静地撑开一把太阳伞,那是一位年至耄耋的老孺人摆青菜的摊位,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清晨,她会用竹制的篮子,挑着自己种的青菜,在这里摆卖。芹菜、芥菜、萝卜,有时候是豆角、茄子、南瓜,应着季节的不同。用稻草编成的垫子上,摆着各色鲜艳的青菜,老人自己坐在一把竹椅子上,笑眯眯地与顾客顾客攀谈。她说:“种青菜并不是家里经济拮据,孩子们都争气,不仅有体面的工作,也有不菲的收入,都希望我在家里享清福。可我闲不住啊,看着好好的土地荒着,觉得愧疚,自己身体硬朗,能种多少算多少,吃不完就挑到这里,街坊邻居看着喜欢拿去,给不给钱,给多给少无所谓。每天来这里大家拉拉家常,心里乐呵。一个人一高兴啊,多笑几回。身体就好了,身体好了儿孙才放心。”来到这里买青菜的人,都喜欢跟她攀谈。“您老指定要活成百岁街的百岁婆了!”她张开只有几颗牙的嘴,笑眯眯地说:“托你吉言,我们都努力活成百岁街的老寿星吧!”年复一年,她成了百岁街的一道风景,与骑廊上的店铺一样,便有着一种厚重的年代感了。
不远处一个店铺的门前摆着石桌石椅,这里每天聚着几位同样年至耄耋的老人,他们下棋喝茶,有时玩玩民族乐器,在他们的眼里心中,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值得难过或伤心。看着这些可爱的老人们,你会不由感慨,但凡长寿的人,都活得通透豁达而有趣。
除了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勤劳乐观的老人,这里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宗祠,成为百岁街最具特色也最为凝重的历史。祖宗给我们福佑,让我们继承他们的勋业,继承就是慎终追远。要靠什么慎终追远呢?经过祭祖宗的仪式,让我们跟祖先连接起来,传给子子孙孙,让儿孙承福德。在哪里举行慎终追远的仪式?当然是祠堂。所以背井离乡的客家人,每到一处必先立家训、建祠堂。
这个只有四万多人口的小镇,有着179个姓氏,据说古时为方便联系,也让宗亲们赶圩有个落脚点,每个姓氏在圩镇上都有宗祠。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宗祠有些被破坏,土地被另作他用,有些仅保留原门楼,有些留着旧址,极少部分保存着原貌。经过修缮或重建,目前修建完好的有张、刘、罗、王、叶、曾、陈、黄、邹等48座宗祠,夹杂在街道民居中间。
空旷的街道,我们行走在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结形状的路灯下,时不时会听到亮着灯光的窗户中传来一家子的谈笑风生,偶尔能听到八卦钟报时的声音会在街道上回响。
时光,就在一声一声的敲击中慢慢溜走,又在这一声声敲击中缓缓走来。百岁街的岁月,就在这一声一声敲击中,渐渐拉长,渐渐延伸。
百岁街,随着时光老去的不仅有人,还有古城的记忆和建筑的沧桑。时光带给百岁街的,还有藏在砖瓦中厚重的文化符号。
2024-12-01
2024-11-25
2024-11-20
凡俗的人生,深沉的情怀——读王希文先生巨著《难忘的足迹》有感
2024-11-14
墨染春秋书岁月,德馨艺湛耀凡尘——对话八雅先生刘永国:探寻传统文化的诗意人生
2024-11-04
2024-10-08
2024-09-1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