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用33度的热情和大半个太阳,欢迎“立秋”。北京,以极致葱茏来表达对“夏”的鸣谢。
怎么还是这么热?难道是假装的?立,开始,秋,禾谷熟。
该开的花还在开,该长的叶子已经最大。知了猴子儿,经几次蜕变,展纱翼为金蝉,从早到晚地叫唤,曲最长的音符,把夏的尾声与秋的前奏交织成歌。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阳收阴长,阳盛向阴盛的转折。万物内敛,成熟于成长,繁荣富强,谁也没有显得萧瑟苍凉。果,饱满,枝,盎然。
古人把立秋节气里的十五天,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那时节,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凉风至,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今年的凉风被闷热堵死。今年的凉风最遗憾,雨水过多,果实少了,金色秋风,吹给谁,又染给谁着色呢?
地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中,伏天儿的热似乎一点没减,闷热。立秋无能使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空调,扇子,努力地调换,扇动凉风渐至。
我在东戴河。河北与辽宁之间的葫芦岛。南戴河,西戴河,北戴河旅游的人在悄悄减少。去戴河看海踏浪,一出水,凉意有了几分。东南西北的戴河都不是河,是渤海湾。海水虽不那么清澈,但浪花一朵朵地洁白。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一网,二网,三网都捞不着一条小鱼,有人天天测评核污染 。
沈阳的多日大雨让山海关,绥中地区也连续湿热。今日,好容易一个大太阳。一株玫瑰,一棵桃树,一地海棠,一墙蔓藤,一碧蓝天,一缕白云。
曾立春,曾立夏,今天立秋。知否,知否,北方何时立冬?
我习惯在立秋日称一称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警告自己不要“贴秋膘”。
今年西瓜便宜,买来,增加咬秋的仪式感。瓜是大兴的小吊瓜,是吊在架子上长的,不窝在地里,或许是因为接受了更多阳光,瓜皮都是甜的;我收获了一个大冬瓜,汁足,一截肥腰。
怀柔、昌平栗子树上的栗蓬,小绿刺儿又尖又密。每一个板栗,浑身都长满了刺。一般情况下,一个栗蓬里有三粒板栗。栗子是粟树的种子,为了不被人类或动物吃掉,棕色的果实才被这些又硬又长刺包裹着。
我院子里的大果海棠是最先成熟的,被啄过的地方已怒红了脸。
平谷的桃子全部下了树,甜度并不大,水啦啦的;大兴的梨子刚刚是个长球球儿……
长安街的槐花彻彻底底开完了,穗着槐米。紫玉兰是第二次长苞。牵牛花一天就是一生,所以它鼓着劲吹喇叭,“走啦,走啦”颜色自尾管向大嘴巴晕染,紫的,红的,白的……最后,焉了。
东城梧桐树的叶子达到了丰满厚实,开始减脂减肥。西城有最不守纪律的栾树,这时候最热闹,一棵树上同时可以有花有果实。
让人惊艳的是朝阳的紫薇花,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粉色的,几种颜色交织的,树形优美,树干光滑洁净。敏感,先知先觉,轻轻地刮一刮树皮,她就花枝乱颤。摇曳生姿中,也帮着把北京城的秋“立"了起来。
房山橙红色的凌霄花。立夏,让它们一架架,一蓬蓬,一蓠蓠,昂扬向上,热烈奔放。一只只凌空的大嘴巴,到处嚷嚷:太热了,凉快凉快吧。
海淀圆明园、颐和园的莲荷最凉爽。出淤泥而不染的做花原则,让它享受,安宁繁简。
延庆的木槿花略显低调,像极了文静的小姑娘,静静地绽放出粉的,白的,更多的是粉紫,既不热烈,也不夸张,不与它花论短长,独自成景,显得那么精致。紫红色的花芯,黄色的花蕊,恰是小姑娘的淡妆。淡定生死,朝开暮落,亦名曰:日及。一日一日地把秋,“立"了起来。
丰台的月季,这是第四拨儿,第五茬地开花。立春后,一路芬芳,不改高贵的气质,赤、橙、黄、白,色彩斑斓,耀眼夺目。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花皇后,就这样,一月一月地把“秋”立了起来。
顺义的菊花,打造他们自己的天下,在公园、湿地,路边,山坡,天人菊、金鸡菊、波斯菊、百日菊、野菊花…… 。一片金灿灿,等着一片片金灿灿。
大通州的小梅是这几年新种的,簇拥的青梅果,酸酸地想着冬天:梅花三弄,立冬,四弄。一年一年,把“秋”立了起来。
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一年中有多少个“立”?又给我们多少个开始呢?
斯是季节,斯是自然,“立”可以是循环往复。我们的“秋”能有几何?
收获将至,愿每一个努力的你,勇敢的我,幸运的我们,“立”而不卷,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秋”,禾谷熟。
王莺散文丨立秋 作者简介:王莺,女,北京海淀区人。 2016出版个人散文集《北京花事》,1980年起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发表作品。多次在《北京文学》发表诗歌散文等。建党百年征文《迎接周总理那束鲜花》获一等奖,并发表各大报刊。辅导小学生作文比赛获一等奖三次,二三等奖若干。
编辑:美晨
2024-12-01
2024-11-25
2024-11-20
凡俗的人生,深沉的情怀——读王希文先生巨著《难忘的足迹》有感
2024-11-14
墨染春秋书岁月,德馨艺湛耀凡尘——对话八雅先生刘永国:探寻传统文化的诗意人生
2024-11-04
2024-10-08
2024-09-1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