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谭五昌:翁帆的境界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谭五昌 | 发布时间: 2025-11-22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翁帆的境界》


 谭五昌


一个月前,2025年10月18日,中国杰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引发国人极大的关注,与此同时,杨振宁先生的遗孀翁帆女士再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物”。网络上虽然也有一些人沿袭其功利性思维,在议论与猜测翁帆这次在杨振宁去世后可以“捞得多少财产”,但更多的人则是对于翁帆一直以来悉心照顾杨振宁先生直至其去世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与肯定。而有不少有识之士,则通过翁帆与杨振宁这一对老夫少妻和谐牵手走过21年婚姻历程的非凡事实,对于翁帆超越常人的精神品格与思想境界予以高度的赞赏与褒扬!

回首21年前(2004年),当82岁的一代中国科学巨匠杨振宁与28岁的青年知识女性翁帆牵手走进婚姻殿堂时,他们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美好、温暖的祝福,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网络上的铺天盖地的恶意嘲讽与肆意漫骂。一时间,翁帆与杨振宁这对情投意合的人生伴侣仿佛成为了“人民公敌”,他们承受着来自国人集体指责的巨大压力。许多中国人坚定认为,翁帆不顾54岁的年龄鸿沟嫁给可以当她爷爷的杨振宁,如果不图杨振宁这位大科学家的财产,还能图什么?因而集体断定:相差如此悬殊的这一对老夫少妻,不可能存在什么爱情,纯粹是双方怀着功利目的的“各取所需”罢了。当时,人们普遍强烈质疑翁帆“动机不纯”,有人甚至还调侃、嘲笑杨振宁“晚节不保”。可以说,当时国人普遍唱衰杨振宁与翁帆的“爷孙恋”及其婚姻。说实话,我当时并未加入唱衰“杨翁婚恋”的行列,因为我向来主张婚恋自由,不应从双方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外在条件去评判具体当事人婚恋行为的“合法性”,不过,我当时对翁帆选择与杨振宁恋爱、结婚的行为也把握不准,不好评价。因为我不认识翁帆,没有接触过翁帆,不了解翁帆与杨振宁结合到底出于什么动机。因而,出于严谨或谨慎,我不能贸然评价翁帆的行为及翁帆本人。

但是现在,21年过去了,时间说明了一切!在这21年堪称漫长的时光里,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翁帆的负面新闻报道。而翁帆本人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即使涉及翁帆的为数不多的媒体新闻报道,通常也是报道翁帆陪伴杨振宁参加学术会议的消息,同时常常配发翁帆亲密携手先生杨振宁并用心搀扶他的温馨暖人画面。在这二十一年的时间里,翁帆基本上都是跟着先生杨振宁隐居于清华大学校园内杨振宁寓所“归根居”,十分低调地相夫教学与科研,几乎湮没无闻。由此,翁帆出于“功利之心”选择嫁给杨振宁的社会传闻可以休矣!

随着杨振宁先生逝世消息在媒体的发布以及引发国人的广泛怀念,作为杨振宁先生遗孀的翁帆女士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新评价。虽然,有一些人至今对于翁帆仍然抱有某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妄议翁帆在杨振宁“这棵大树倒了”以后会为自己“捞取什么好处”,怎样“瓜分”杨振宁身后的财产。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在事实面前,开始理解翁帆了,并且尊重当初翁帆“惊世骇俗”的选择。因为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官,翁帆以妻子的身份耐心地陪伴了杨振宁二十一年,细心地照顾了杨振宁二十一年,至今无怨无悔。在杨振宁先生逝世的翌日,即2025年10月19日,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深情缅怀杨振宁先生,并真诚坦白“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而杨振宁十余年前在接受杨澜的一次采访中,当着翁帆本人的面,向翁帆及世人真情告白:“翁帆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由此可见,翁帆与杨振宁彼此属于精神上的知音,堪称灵魂伴侣。他们之间是存在爱情的,他们的爱情完全超越了世俗。这也就难怪世俗之人不能理解翁帆与杨振宁之间的爱情。


如今,斯人已逝。杨振宁先生的价值已被国人充分认识到了,他被人们称为伟大的科学家,为中国及世界的科技事业与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杨振宁的妻子与精神知音,翁帆这样评价杨振宁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的一生。”这样的评价,堪称知音之论。而在翁帆撰写的缅怀杨振宁的文章《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里,翁帆对于杨振宁的生命价值作出了这样高度的评价:“他的一生,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翁帆对于杨振宁的这种评价,完全跳出了一个妻子对于丈夫的情感性评价,她是站在民族、国家、人类与历史的高度,去评价杨振宁的,有力彰显出翁帆凡庸之人无法企及的思想境界与人格境界,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回过头客观地去评估与分析一下翁帆与杨振宁的恋爱与婚姻,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两人纯粹是出于精神上的相互需要与彼此吸引:翁帆是出于对于杨振宁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发自内心的崇拜、尊敬与热爱,她把他奉为知识与精神上的导师,因此翁帆多次表示:杨振宁给了她一座象牙塔中的象牙塔,给了她一个很纯净的世界。而杨振宁则把翁帆看作一位懂得他本人、也懂得他作为杰出科学家价值的精神知音。他俩真正是属于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彼此认可,因而最终走到一起,成就了世间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神话。翁帆作为这个爱情神话中的女主角,在这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她承受了多少来自世俗偏见的精神压力,只有她知道。但令人赞叹的是,她坚强地挺过来了,她以世俗之人理解不了也难以企及的思想境界与人格境界,二十一年如一日地去悉心陪伴、关爱与照料杨振宁先生,给了杨振宁先生一个非常幸福、温馨、甜蜜的晚年。假如二十一年前翁帆没有成为杨振宁先生的妻子,或者翁帆中途图钱财闹离婚,而不悉心关爱杨振宁,杨振宁先生是不大可能活到103岁的高龄并寿终正寝。许多人说,假如没有翁帆,杨振宁先生估计会少活十年。这个估计是没有问题的,连杨振宁的子女都非常感激翁帆对其老父亲的精心照料与用心陪伴。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翁帆让杨振宁先生活到了103岁的高龄,让杨先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事业做出了更多更大的贡献,而杨先生晚年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一半应该算在翁帆的身上。

令人赞赏与敬佩的是,翁帆从来没有借杨振宁先生的大名炒作自己,或指望从杨振宁先生身上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她只是在杨振宁先生提供的纯粹的学术氛围里不断学习,自我成长。她选择牵手杨振宁先生,陪伴他走过二十一年时光,只是纯粹出于对于杨先生的崇拜与爱戴,出于她与他之间的志趣相投,琴瑟和谐,同时她深深知道杨先生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重要价值。这就够了。如今杨振宁先生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并没有给翁帆留下任何财产,只留给她一个他俩共同生活过二十一年的清华大学“归根居”寓所,但翁帆怕睹物思人,据说要搬离“归根居”。翁帆曾在杨振宁先生的葬礼上哭得眼睛红肿,说明翁帆对杨先生是有真感情的。如此说来,翁帆从杨振宁那里获得的,只是一种精神财产了。这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翁帆与杨振宁属于灵魂伴侣,他们的结合是爱情的一种至高境界。在当今世界,像翁帆那样纯粹的、有大爱情怀的、有大格局的女性真的太少见了。这几天,我与青年诗人、艺术家盛华厚博士,以及我的弟子、青年学者陈琼博士在电话交流中,我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聊到了翁帆的话题,他们对于翁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知识女性。他们慨叹:杨振宁先生遇见了翁帆,不但是杨先生个人的幸运,也是国家与民族的幸运。他们进一步引申说,如果当今现实社会中多一些翁帆那样纯粹的、有知识、有情怀、有眼光的女性,我们这个社会的婚恋观念与婚恋风气也许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改观,至少不会那么注重功利。如果达到了翁帆的境界,女性们就不会把财富、颜值、身高、年龄等外在条件当成择偶最为重要的标准了。我非常赞同他们的说法,为他们的观点大大点赞!

最后,我想为杨振宁先生的灵魂伴侣翁帆大大点赞,为翁帆的境界大大点赞,并且不吝我的赞美之词!


2025年11月18日深夜写于北师大珠海校区,11月19日略改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