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全国百余位“知名作家博白采风 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暨 “博白·大车坪杯”文学奖征文活动开幕仪式在广西博白举行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冯永安 | 发布时间: 2025-03-28 | 550 次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2025年3月22日至23日,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与玉林市作家协会、钦州市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了“知名作家博白采风、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暨“博白·大车坪杯”文学奖征文活动开幕仪式。一百余名来自全国10省、自治区(含直辖市)各18个地市(含广西本土)知名作家走进博白,走进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参观大良坡水楼及王力书吧,瞻仰语言学巨匠王力故居,参观王力书院、王力母校博白县中学(博中),考察百年老校历史文化并赠书,参观字祖庙,凤鸣书院,目睹双凤古树老茶、观摸制茶工艺,登圣女岭,参加茶园开园仪式,座谈以文化人促和谐经验。作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激发了灵感,要浓墨重彩描写大车坪村苍桑巨变、讲好博白故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此次活动旨在“挖掘民俗风物,讲好名村故事;探寻博白文化,谱写文学新章”。


image.png


在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这里山环水抱,高山林立,千仞成峰,构筑了天然安全屏障。作家们登上69级古水泥沙石台阶,探寻民族英雄冯子材大车坪旧居,了解他在大车坪接受养父冯锦芯传授武艺的故事。来自云南省普洱的作家周庆明告诉记者:“我是第一次走进广西博白,我深深感受到这里的美丽与和谐。入春茶叶初采的时节,我们一行陕西、广西、甘肃、宁夏和云南五省区的朋友,从南宁机场直奔博白大车坪,入住环山叠翠,轻吟溪水的寨子。秀山丽水间,村民们打开这里飘着历史陈香的古祠,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与全村老幼融汇在这里,一起唱熟悉的广西民歌,动手做着非遗传承工艺的木薯美味,这种美味瞬间把大家都拉回童年,也让欢声笑语唤醒了古祠院落。原来,博白大车坪的美丽和谐,正是我们想要的田园。”



此次活动,作家们还在大车坪的子材路旁认植树四棵,象征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的文学四季常青。这是作家第五次为大车坪植纪念树。前面四次依次为:第一次是2020年元月,作家鬼子在子材路边植树5棵;第二次是2024年端午节,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诗人谭五昌先生在子材路边种下五棵树,命名为“五昌树”,象征五世其昌,代代兴旺;第三次是2024年8月,台湾、玉林、南宁三地作家、学者大车坪采风,在子材路路旁种下龙眼树3棵,命名为“友谊树”,象征南宁、玉林、台湾“两岸三地”友谊长存,开花结果;第四次是2024年9月16日,南宁作家协会丘晓兰主席与南宁市文联《红豆》杂志主编韦毓泉等一行,在子材路路旁种下红豆树、荔枝树、龙眼树各1棵。



3月22日下午,作家们和文艺家在大车坪进行了一个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的文学交流座谈会。著名作家朱山坡虽然因有事情未到现场,但亲自写来一封信,并由作家吉小吉朗诵,“2023年2月26日,应冯三四邀请到大车坪……时日,高朋满座,十分热闹。我和梁晓阳、吉小吉、天鸟几个朋友在村里……”十分有意思的是,信里,他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因为在大车坪看到“北大落榜生”的小木牌,从而突然获得灵感,前些天卡壳的小说构思瞬间豁然开朗。他也从而最终找到了小说里的贴切人物。一个月后,他完成了短篇小说《日出日落》,并发表在2023年第9期《人民文学》。2024年,该小说获得第2届高晓声文学奖。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大车坪,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未能成行亲临此次采风活动的著名音乐家、文学家、书法家杨诗咏先生,为这次活动赠送“诗画桃源景,博白大车坪”书法作品,这是杨先生于2024年11月专门为大车坪撰写的广告词。



作家李参天表示,大车坪古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近年来,在博白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中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下,大车坪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村中优秀乡贤、作家冯三四先生,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积极策划、牵线搭桥,引来了区内外一批批文艺家、作家前来采风创作,用笔墨丹青描绘大车坪的秀美风光,用诗文歌赋讴歌大车坪的人文底蕴,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极大地提升了大车坪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宁夏作家唐晴表示,在大车坪感受到和谐友善的氛围。家人、邻居的互助互帮,对客人的热情友善,每个人都像一颗红红的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

诗人、文艺评论家陈一默对大车坪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和人文风情打动。她称,“诗意人生,从大车坪开始。”



钦州市天涯文化研究会方文会长表示:回归自然真好一一不得不说的话!当我们在博白县圣女岭上享受阳光午餐的时候,让我深切地感悟到:回归自然真好!我们沐浴着正午的阳光,在海拔八百米的圣女岭上,吹着凉爽的风,品尝大自然的食物馈赠,一切都刚刚好!这不但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全国各地的文学作家、文化学者聚集,没有功利的追逐,只有平起平坐的心平气和的交流,一切都那么自然。当今社会,文化活动无非两种形式,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官办民助是主流但非自然,而民办官助非主流而属自然。因曲水流觞而有《兰亭序》,因同仁编辑而有《新青年》。文化活动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冯三四是个企业家,以自然人发起这个活动,不得不让我等佩服,但更让我佩服的是博白县的官家能申明大义,力挺冯三四。一切都刚刚好,最后不得不说的话:回归自然真好!



著名作家梁晓阳表示:我是第二次来到大车坪了。这两次来到大车坪都跟文学活动有关,当然也跟冯三四主席有关,大车坪本来在我的世界里名不见经传,经过文艺家们大力宣传,大车坪迅速享誉区内外,大家都知道了它是历史文化名村。当然,大车坪是实至名归的,不光因为它有冯三四,更因为有冯子材,有众多的古老民居和淳朴独特的民风习俗,它的历史意义、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以及未来的前景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车坪由此成为了一个文学符号,来到了大车坪,就是来到了一个文学的小王国。当然整个博白都与文学文化紧密相连。区内外的作家们参观了王力故居、博白县中学,又来到了圣女岭参观古茶园,感受民俗民风,真切地感受到博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途无量。座谈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们进行学习、交流、互鉴,一起发现博白,一起宣传博白,对我们博白的文学创作必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我们当地的宣传文化部门做了很大的工作,发起者三四主席在一个多月前就具体操作,亲力亲为,才有了今天这个文化上的盛举。我本人深感敬佩、衷心感谢。我本人感到行走很扎实,内容很丰富,思想触动大,以前来参观受过触动,现在更有感悟,觉得博白真是一座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学富矿。关于博白,我要留下我的文学印记,留下我的文学感想,以回报这片土地的馈赠和深情。博白还是历史上的大美人绿珠的家乡,也是革命先烈、中共广西特委书记、省临委主要负责人朱锡昂的家乡,革命前辈、原广州市长、广东省和安徽省副省长、被毛泽东誉为“江南才子”的朱光的家乡,现在广西作协副主席王勇英老师的家乡也是博白。玉林籍著名作家朱山坡还以绿珠为题材写出了长篇小说《南国佳人》出版,受冯三四祖屋的启发写出了短篇小说《日出日落》在《人民文学》发表。这么多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的标杆跟博白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行走博白,是受到了博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历史文化名县的博白的鼓舞、招引、号召。



摄影家谭克号对博白的人文风情赞不绝口。他表示,希望更多的广西地方像博白一样能调动各方力量,挖掘各自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

钦州市作家协会谢凤芹主席发言表示,这次采风活动让她们再次感触博白这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感触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她表示言语不用多说,她回去一定好好构思博白这篇大文章。

诗人冯泳棋表示,大车坪有很多特色的民间歌舞,加上一代民族英雄冯子材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因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关注。



大车坪举行的座谈会上,《天津诗人》总编辑、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委员常务副主任罗广才,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诗人》读本顾问刘剑,哈尔滨市作协会员、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原副主任刘晋年,哈尔滨市作协会员、哈尔滨市委政研室原副主任、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谢茂元,南宁市作协会员、区党委原机要处处调研员吴华,南宁市小小说学会会长苏龙 ,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商洛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卫民,中国作家协会员、河南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田万里, 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网广西频道办公会成员、编委、行政中心主任伍迁,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宁晚报记者李宗文,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江南区文联主席王春生,中国作协会员、防城港市作协副主席徐仁海,《中国作家在线杂志》主编尚书,记者作家、南宁市作协会员,自治区住建厅村镇处原处长宋献生,南宁市作协秘书长、南宁社区文学教育基地负责人谢蓉,广西日报记者巫碧燕等涌跃发言,并对这次采风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并纷纷表示,博白这片土地,大车坪这个文化历史名村,村民勤劳淳朴,团结和睦,人文历史厚重,值得作家们去书写、去讴歌。



在王力故居,作家们纷纷拍照合影。黑龙江作家尚书说,王力故居的每件物品都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同时,他在《博白采风手记》中写到:轻轻拂过王力书院黛瓦的檐角。推开木门,仿佛推开了一页泛黄的《古代汉语》——墨香氤氲的展柜里,钢笔手稿如工蚁列队,承载着语言学巨擘毕生的跋涉。故居天井的石阶上,阳光斜斜切出阴阳分明的棱线,恍惚窥见少年王力在桂东南的蝉鸣里,用客家方言与古汉语隔空对谈。



作家们还来到王力母校博白县中学。博白县中学具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曾被誉为“桂南革命摇篮,白州文化先锋”。学校坚守“任重道远,继往开来”的校训。作家们参观字祖庙,与师生热情交流,还现场举行了赠书仪式。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民族文学专委主任张耀民先生赠送《民族文学》杂志;玉林市文联副主席、玉林市作协主席梁晓阳赠个人著作《文学中年》《出塞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协副主席谢夷珊代赠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朱山坡写博白绿珠女的著作《南国有佳人》;南宁市作协秘书长、《红豆》编辑谢蓉赠送《红豆》杂志;南宁市青秀区作协副主席、吉林大学广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陈志华先生代赠吉林大学宣传部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纪念文集《精神的回响》和《浪花的足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子材文化研究会会长冯三四赠送个人主编的区内外80多位知名作家走进博白、相遇博白、书写博白的文学作品汇编《相遇博白》和冯三四个人新诗集《左手种瓜 右手种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防城港市作协副主席徐仁海赠由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主编的《相约防城港》和徐仁海个人著作《黑帆》。博白县中学吕洲副校长和校办庞剑锋主任等接受了作家们现场的赠书。


image.png


 在双凤圣女岭,作家们参加圣女茶园开园仪式。观看桂南采茶戏和当地杂技之乡的杂技表演;自由参观优质茶叶(双凤茶)生产机械化建设项目成果;嘉宾与茶农一起种植茶树。在双凤镇中心小学内,作家们还参观了博白四大书院之一的凤鸣书院。



23日下午,在博白举行了博白县和谐促进协会座谈会。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民族文学专委主任张耀民、博白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翔、博白县和谐促进协会会长庞旺等发言。博白县和谐促进会第一常务副会长李昌介绍情况。作家们纷纷发言,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博白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冯铭总结讲话,作为世界最大客家人聚居县,博白拥有“中华诗词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杂技之乡”  “中国桂圆之乡” “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 等十余张文化名片。以茶为纽带,此次活动通过文学名家的笔触,将客家擂茶技艺、采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国。冯铭介绍,2024年博白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综合产值达12亿元,带动3.2万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18%。圣女岭茶园作为核心产区,年产优质茶青超500吨,其中古树茶占比40%。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当地已建成标准化茶园12个,培育龙头企业6家,2024年茶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在圣女岭茶园春茶采摘启动现场,茶农们指尖翻飞采撷新绿,作家们挥毫泼墨记录盛景,构成了一幅“茶香引客至,文脉促振兴”的生动图景。

策划组织活动的南宁市作协副主席冯三四告诉记者,大车坪,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许多神秘故事隐藏在古村的一砖一瓦之中。村民们勤劳、善良、朴实、智慧;民风淳朴,崇尚耕读。2019年6月,自治区首府作家唐志伟、黄鹏率领60多名作家、诗人、艺术家到访大车坪,他们在古宅、小巷、老门槛、古台阶、墙垣中抚摸、感触与穿行,同老人嘘寒问暖,与村民交流交心,得以发现这个村子隐藏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此后,通过他们的大力宣传,一批又一批文化名人、记者接踵而至,大车坪逐渐为越来越多人了解、熟悉。2020年1月,中国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到访参观大车坪、并植下数棵纪念树后,认为这座古村极具历史意义,值得好好保护,并专门为古井题写 “子材井” 、还为古村题写村名“大车坪”三个字。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自2023年至2024年间,南宁、玉林、钦州三地作家协会联合发起“走进博白大车坪文化赋能”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河南、海南等省区及港台地区的百余位文化名家走进这片“世外桃源”,用笔墨与镜头记录下大车坪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凝成一篇篇精彩而生动的华章。



 冯三四表示,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让更多人走进博白,相遇博白。我们期待更多人通过这些文字,感受博白、感受大车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耕读传家”的精神内核,以及“文以载道”的永恒魅力。正如当年民族英雄冯子材“抬棺出征”的壮烈,与如今大车坪“文化筑梦”的热忱如出一辙。它予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文化不仅是记忆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



博白县宣传部朱海彬副部长总结说,博白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景观丰富而独特,这次采风得到区内外这么多大家倾情支持,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衷心感谢。这个活动是乡贤冯三四首先发起并组团织实施的,县宣传部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大家到来,为博白注入活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触这片土地,希望能触碰出灵感的火花,书写出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与博白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乐章。



活动期间推出了由冯三四主编的《相遇博白》一书。据悉,该书邀请了区内外文艺家共同撰写。该书的编撰,既是作者对博白的热情和深爱的集中呈现,亦是为未来文化传承赋能搭建对话平台。这部《相遇博白》作品汇编,收录了8 0多位名家、媒体人的通讯、散文、随笔、诗歌、诗词、小说、民间故事及词曲歌谣等体裁的精品力作,从不同维度呈现博白、大车坪的独特魅力;凝聚了各位作家、诗人、学者、老师们的情怀和热血,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章节、每一行、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甚至每一个韵脚,都如跃动的音符,优美而清雅,温暖又振奋;他们激情澎湃的文字,赋予博白人民的,是一份份真挚和感动,必将留存在白州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大地上,又时时刻刻温暖着博白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诗人、活动策划人之一的陈志华告诉记者,我们走进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感受大车坪六十九级台阶的步步伸延和将军下马仰望故乡的诗情画意;我们走进王力故居,感受语言大师的少年追求和龙虫并雕的著作等身;我们走进博白县中学,感受白州文化先锋和文字创始人仓颉字祖庙的古老沧桑和方圆智慧;我们走进双凤古树茶公司,感受该公司茶业的绿色发展和绿珠女故乡圣女岭山水风情;我们走进博白县和谐促进协会,感受基层社会组织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的新视角,“民之安,和为贵;小调解,大和谐”的“红引客脉,会聚和安”的“客家枫桥”调解品牌,不断推进白州百姓和顺安康的和谐目标。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首届“博白·大车坪杯”文学奖征文活动开幕仪式。此次活动承办单位为广西壮府文化有限公司、中国作家在线和冯子材文化研究会。征文对象为全国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征文时间从2025年3月23日至2026年6月底。征文体裁不限,可以是散文、新诗、近体诗、小说、报告文学等。征文内容广泛,凡是书写博白或与博白有关联的人物、民俗风情、事件、传说的文学作品均可。参赛者每人可投一种或多种;要求:散文作品、报告文学、非虚构作品每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不超过6000字;诗歌作品,可以是组诗,或单首,每首不超过25行;古体诗,律诗绝句不限。征文奖项设置了特别奖(数名);金奖10名、银奖若干名、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者均获奖品和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作品可推荐给《金田》《南流》《中国作家在线》《壮府文艺》等刊物刊登或媒体平台上发布。

通讯员:冯永安  摄影:谭克号  尹庆南  喜善  







image.png


image.png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