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端午前夕,孔子与屈原后裔汨罗江畔对话,共谱文化融合新章 ​
来源: 中国发展报道网 | 作者:王洁 | 发布时间: 2025-05-23 | 46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讯员:王洁 姚望 林子坤 报道 )  5月23日,端午前夕,孔子后裔孙孔祥林与屈原后裔屈金星在汨罗江畔欣然邂逅,共祭屈子,用泗水和汨水共同浇灌中华诗歌圣书,并围绕孔子与屈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展开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开启了北孔南屈的文化交融之旅。



屈子祠祭祀大厅内,鼓乐齐鸣,庄严肃穆。孔祥林与屈金星身披绶带,肃立躬身,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鞠躬致敬,致以深切的缅怀。

屈子祠前,在见证了无数文人骚客朝拜屈子的银杏树前,孔祥林与屈金星分别接过装有曲阜泗河水与汨罗江水的礼器,将这象征着南北文脉的母亲河水汇入青铜容器,共同浇灌这棵“中华诗歌圣树”,开启了“北孔南屈”的文化共振之旅。



仪式中,屈金星、孔祥林分别以“滋兰树蕙、栽木柱天”“赋诗作歌、迥秀风烟”表达祝福与期盼。

随后,在古色古香的沅湘堂内,孔祥林与屈金星围绕孔子、屈原二者的教育理想、政治哲学等多个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从“北孔南屈”这一独特的文化坐标出发,重现了中华文明南北双璧交相辉映的精神胜景。



在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吴广平的主持下,孔祥林与屈金星从姓氏话题切入,一路探寻“北孔南屈”背后的文化传承脉络。 屈金星在对话中用“开天辟地”来形容屈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尊称屈原为“中国诗歌之祖”。孔祥林认为,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打破了贵族世袭的传统,为兴办教育、选拔贤才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认为孔子和屈原是中华文化的‘双子星’,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南北交融的双璧 。”屈金星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孔子与屈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曲阜与汨罗,一南一北,遥遥相望。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以深厚的周礼底蕴孕育“理性之光”;汨罗则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以独特的巫风、神话、方言铸就了“流动的《离骚》”。

在孔祥林看来,曲阜是中国人的“精神之都”,汨罗是“诗歌圣地”,这与屈金星把两地比作“双圣城”的观点不谋而合。正因如此,这场穿越长江与黄河的对话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孔祥林与屈金星共同期盼,未来曲阜和汨罗能够联袂互动,深度拓展传统文化研学之旅,将两地建设成中国南北两大研学中心,以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当泗河水与汨罗江水在树根下缓缓汇合,孔子的深邃哲思与屈原的诗意也悄然相融。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为中华文脉的传承注入全新的活力。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汨罗市政协与山东省曲阜市政协联合主办。汨罗市市委书记朱平波,曲阜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董洪波,汨罗市领导仇正勇、艾志军、向恩泽、张勇,汨罗市政协原主席彭千红,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吴广平及部分屈学专家、屈学爱好者等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活动中,汨罗市人民政府聘请孔祥林为“荣誉市民”并授予聘书,两地政协主席互赠书籍。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