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付聪林散文:家在上秦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付聪林 | 发布时间: 2025-10-09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的老家在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上秦是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长的地方。那里至今还有一方属于我的院落,尽管我搬到城里已经快20个年头了。如今很少回去,院门常年挂锁。人走院空,显得有点萧条冷寂,但那一个实实在在的院落,却是我记忆深处最温馨的物像。

工作闲暇无聊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打开百度地图,顺着312线神游到那个地方,会惊喜地看到院子里长着的枣树和缺了几张油毛毡的房顶,心里就涌动起无名的亲切感,幸福地停留在网络空间好长时间。在惊叹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时,也会情不自禁想起在那个地方曾经生活过的人和事。

半辈子以文字为生,无权无势,没有什么可回报家乡的具体行动。但总觉得应该留下一点可圈可点的文字,权当对故土的春晖寸草之心,或许内心会踏实一点,才不愧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上秦人。尽管大半辈子写过无以计数的宣传家乡的新闻报道。但自认为这都是工作所为,是易碎性的应景文字。真正发自肺腑能用心书写赞美家乡的的美文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曾几何时,总想找出点历史典故,来彰显上秦的文化底蕴。但查来翻去,也没有准确的定论,只能牵强附会地把上秦理解为先秦或者大秦,但好赖都与远古时期的秦始皇有点沾联,以示她厚重悠远的历史。

上秦镇有上秦和下秦两个与秦字相关的村子。上秦镇政府所在地就在下秦村,而上秦村却也有几户姓秦的人家。除此之外,再找不出与之相关的地方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也许是熟视无睹的缘故吧!记忆中,邻近的碱滩有“穷三坝富三坝,不穷不富的老仁坝”等关于村子穷富差距的民谣,梁家墩有“三工,的苴莲四工的麻,清凉寺的大西瓜”的地域种植的俗语,但上秦却找不出这样一句概括性的民谣俗语。后来,搜肠刮肚才找出了一句“要想进城,先调到上秦”的干部调动秘笈。觉得也还能说得过去。多年来,一批批政府公职人员和学校老师进城的调动,一而再再而三的验证着上秦地处甘州城郊的区位优势。

上秦是张掖的东大门。“一出东门一堆灰,两个老鬼都姓崔,一个叫个崔嘟噜八,一个叫个八嘟噜崔”。这是张掖秧歌中当地老幼耳熟能详的“膏药匠”插科打诨的道白,说的就是上秦的李家湾村崔家庄子的崔姓人家。还有甘州小调《尿床胎》里的唱词:“尿床胎,搭戏台,戏台搭好了,舅舅呆(看)了,尿床胎尿床了。一尿尿了三小时,淌到了上秦的八里堡,浇了十亩八分地,最后还灌满了河湾的一涝池。”说这么多,只是想从民间的角度佐证,上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乡镇。

上秦地处张掖东郊,区位优势明显,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穿境而过。辖区内有很多省市区驻地单位。其中有名的就有甘肃省王家墩仓库,甘肃省第四戒毒劳教所,张掖市第五中学和甘州区中心敬老院。

上秦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当地干部和群众脑子都很活泛灵醒,与生俱来就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政策放开大办乡镇企业的时候,这个镇企业总数达到100多家,远远超过其它乡镇。仅面粉加工厂就有37家之多。安里闸村书记刘银善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时任地委书记视察这个乡镇时,曾欣然命笔题下:“带头致富奔小康,创建张掖第一乡”的条幅。我在这个乡工作的时候,这个墨宝就高高地挂在会议室上堂最醒目的位置,成为当地干部们为民造福的警世良言。

争创第一是上秦的显著特点。上秦镇金家湾村建成全市第一座小康楼,张掖市第一栋乡村教师家属楼也是在这个乡建成的。曾几何时,上秦镇卫生院成为接诊率仅次于甘州区人民医院的乡镇卫生院,很多城里人生孩子都选择这家乡镇卫生院。好几个村的书记因为带领群众致富有方被破格转正为国家干部。其中有兴办企业的安里闸村书记刘银善,养鸡致富的上秦村书记张德年,种植发家的金家湾村书记汪学勤。徐赵寨村的育雏能手高权,缪家村的养鸡能手杨贵龙都曾被评为全国科技星火带头人。上秦也是出过大批官员的地方,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朝,高总兵就是这个地方高升阉村的人,总兵府现在还在小城的西南角遗存,是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现任新疆塔城党委委员的清华学子于晓栋就是这个镇王家墩村长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从上秦镇政府或者各村社走出的副县级以上的官员就有10多人。  

1976年,高升庵村曾是农村学大寨的模范村,是全市第一个推广玉米带状种植的村子,当时地委提出“远学昔阳县,近学高升庵”的口号。还有王家墩村传承上百年沿袭四代人的金氏中医正骨法,2017年被收入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诸多此类的显赫成绩和亮点人物是举不胜举,比比皆是。

上秦地方不算大,能工巧匠有一千八。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正在各行各业奋发有为,不断刷新着上秦新的辉煌纪录。


(作者简介:付聪林,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散文学会会员。自1988年以来,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多篇,新闻作品5000余件。曾获“张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甘州区劳动模范,甘州区六届、七届政协委员,2021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者协会授予“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光荣称号。现供职于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散文随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