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游渔村,看日出,品《年华》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良华 | 发布时间: 2025-10-03 | 72 次浏览 | 分享到:

良华报道:秋高气爽,国旗鲜艳夺目。9月30日下午,军旅作家徐统存和沧海阁读书会的书友们分别驱车穿行在黄海森林公园主干道上,两旁的水杉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如一个个挺立的哨兵,连成一片又如一道道绿色的长墙。

在东台市巴斗村党群服务中心,弶港镇人大主席崔海东和巴斗村党支部高副书记陪同下,徐统存及书友们参观巴斗村展览馆,并乘观光车游览巴斗渔村。渔民们家家楼房,排列有序。门前的道路宽阔整洁,到处是海鲜饭店,到处是民宿,空气中几乎闻不到旧时渔村那腥咸难闻的气味。参观者在一处粉黛草前停下来,秋日的粉黛粉红灿灿,徐统存和书友们拍照留念。


image.png


徐统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巴斗渔村是我外婆的澎湖湾,对一个作家来说,童年是一个写不完的富矿。我在长篇小说《年华》里写的滨海村,其原型就是巴斗村。在这里,在童年就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表姐当年是女子民兵连连长,英姿飒爽。上世纪70年代,我舅舅开的机帆大木船上出海都带着枪。有一次,一支海防部队拉练到老巴斗村,离这里向北十几里,战士铡草喂马,一匹马不好好吃草,战士驯马,马挣脱缰绳而去,第二天,部队拉网式在茫茫的草地找马。我后来参军,都受了童年时光的影响。令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的巴斗渔村,已成为全东台全盐城乃至全国最美的渔村。

徐统存说,我在这里看到最美的海上日出,在捡泥螺涨潮时以及在海船上经历过生死,这些经历都被我写进《年华》。


image.png


驻足的游客中,一位来自淮安的中年女游客听了采访后对《年华》产生了极大兴趣,问如何才能购得此书?徐统存立即从车上拿来一本,当面签过名赠送了游客,游客欣喜地连声道谢。

晚饭后,徐统存和书友们走在海堤上任海风轻拂,看着天上闪烁的星星,憧憬着第二天的海上日出。

翌日凌晨4点半,头顶星星,徐统存一行驱车条子泥景区。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空,东方天际上惟有启明星远远高悬,海边的露水湿漉漉的,车队缓缓前行。

条子泥景区,一拨一拨游客翘首等待日出。徐统存走近一群中学生中邀请一学生共读《年华》中的海上日出片断。

前来一同参加读书活动的弶港小学陆思睿学生的妈妈说,陆思睿四点不到就醒了,是女儿喊她起床的。当女儿主动要求参加读书活动后,一直处于兴奋之中。稚嫩的童音与海鸟的叫声交织:“一回到家,余统华就想到海边去,尤其想看海上日出……”

徐统存和书友们紧接着朗诵:“不一会儿,海面上空改变了颜色,像点起了火,火焰很高……”

徐统存谈及海上日出这一段创作的过程,那是1990年春节期间,军校放寒假,我觉得自己刚刚有了出头之日,在这样美好的心境中看到了我迄今为止最美的日出。我一直想把它写出来,可就是写不出来,直到写《年华》时,才在回忆中写了出来,并发表在中央级刊物杂志上。


image.png


陆思睿说,昨天在巴斗村看到了东台渔村的现代之美,今天在海边日出时分的朗读,让我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

来自东台唐洋中学的顾扬学生说,文字赋予景色了灵魂,让眼前这片海一下子有了故事感和历史的厚度。

沧海阁读书会书友、东台市图书馆工会主席潘莉在微信里留言:凌晨4点起床,驱车慢慢行驶至条子泥,只为看一眼海上日出,仨俩好友一起历经从黑暗渐渐看见黎明的曙光,也是值了。

沧海阁读书会会长方兆霞说,我们组织书友一起来到海边读《年华》中的海上日出,就是让大家看看家乡滩涂的日出究竟有多美,这种感觉正如徐统存在书中所言”妙不可言”。

陆思睿手里摇动着国旗,太阳冉冉升起,海边朗读会在《大海呀故乡》合唱声中结束。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