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溯源而上的寻访——山丹艾黎纪念馆陕西纪行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周多星 | 发布时间: 2024-06-12 | 7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带着向往,带着崇敬,也带着任务。向东,向东,一路颠簸,奔向宝鸡、凤县和西安!

那里是工合起源的地方,那里是培黎西迁出发地,那里是艾老奋斗过的地方,那里是每个艾黎人心中的高地!



5月29日至6月4日,依照计划,山丹艾黎纪念馆第二寻访组一行9人利用一周时间,行程2000多公里,拜访了宝鸡、西安和风县及宝鸡文理学院、培华学院和10数位专家,参观了长乐塬、凤县革命纪念馆等7个展馆,面对面聆听了国内顶级工合专家的意见,实打实学习了兄弟纪念馆的经验,可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路风尘仆仆,归来收获满满。



5月29日9点,我们一行从张掖坐高铁出发,经过5个多小时准时抵达宝鸡。顾不上休息,考察组匆匆赶到宝鸡文理学院,与张占勤老师和李伟院长在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进行了深入座谈和交流。文理学院在争取社科项目、促进工合和培黎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热情漾漾、干货满满的座谈会后,李伟院长主动向我们赠送了艾老当年创办的《工业合作》杂志复印件,并答应将他们从北京等地收集的珍贵资料拷贝给我们。张占勤老师更是满怀热忱,当会捐赠了他主编的《宝鸡工合记忆》《工合运动在双石铺》以及西北工合研究中心编著的《西北工合运动史》等资料。文理学院之行如此顺利令人惊喜,也使我们的这次寻访活动实现了开门红。

第二天的行程是访问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闻名世界的窑洞工厂。我们得知受聘在此的工合专家冯驱先生近日身体不适在住院治疗,经多次电话请示沟通,经他同意后,我们委派3名代表赴医院看望了他。见到老朋友,他显得非常高兴,回忆起了去年在福建长汀高铁上的巧遇,说一切都是缘分。在病房里,他认真给我们介绍了他新的研究成果,并赠送了我们他主编出版的《中国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成立85周年纪念册(1938-2023)》。粗略翻阅,里面有大量珍贵照片都是我们第一次看见,这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临别时,他还通过电话嘱托长乐塬工作人员:一定接待好山丹的同志。殷殷之情,感人肺腑。



在长乐塬,我们穿过一道道深遂的长洞,仿佛回到了战火烽飞的年代。以荣氏家族申新纱厂为代表的一批批爱国企业家不畏艰险,充分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利用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开山凿洞,在山里地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与法西斯展开了破坏和反破坏的经济战,有力地支援了战时经济。窑洞工厂遗址的充分利用和布展的精心设计令我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这个博物馆目前只有正式管理人员6名,其余的都是公司化运营。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今后可以将一些辅助项目交给第三方运行。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长乐塬正在进一步筹措资金,配套停车场和餐饮游乐服务等设施,据说这一期的投资规模更大。我们期待长乐塬这支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奇葩越开越艳!



我们乘坐绿皮火车,一路欣赏着嘉陵江和秦岭山脉迤逦风光,一边想象着当年艾老是以怎样的毅力翻山越岭在宝鸡和凤县来回奔波的。2个多小时后,火车到达了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地方——凤县。凤县是个只有7万人的小县,这里山清水秀,城市小巧灵珑,民风淳朴。当年,艾黎和何克就是从这个地方起程,把培校搬到了山丹,才有了山丹与艾黎的深深情缘。在一天时间里,我们不仅参观学习了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还参观了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和革命纪念馆,并欣赏了他们编创的羌族歌舞。在座谈会上,馆里负责人马海燕馆长、张梓阳副馆长和文化馆赵馆长和我们一见如故,如待家人,如数家珍给我们介绍了工作情况,并虚心向我们提出请教,其真诚态度令人动容。当年为工合展览馆的布展多次到过山丹的政法委刘勇副书记、副局长陈广专门接站,已经退休的政协纪主席特意在宾馆看望了我们考察组一行。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凤县之美好。






第四天,依依惜别了热情的凤县,我们来到了古都西安。著名专家秦泉安一如既往的干练健谈,他随身背着沉甸甸的灰色书包。他给我的印象是严谨自律,计划周到,始终热情洋溢,行色匆匆。他带我们参观了培华学院的工合展厅和中国红色政权货币展,随后在学院召开了隆重的座谈会。会上他专门邀请的陕西省和西安市相关专家到会向我们介绍经验,出谋划策,他们的许多建议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相聚总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收获是扎实的。



如果宝鸡和凤县分别是工合和培黎的两座历史丰碑,那么,西安无疑是当今研究工合和培黎的学术高地。当年,培黎工艺学校筚路蓝缕,一路西迁,最后在山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直到今天,山丹已成为培黎和工合的福地。我们来到艾老当年草创培黎和工合的源头凤县和宝鸡,近距离感受培黎人艰苦卓绝而又意气风发的岁月留下的气息,在专家云集的西安高等学府悉心聆听专家的研讨交流,仿佛感到,我们的这次寻访的意义,无疑是一场溯源而上的朝圣和修行。



后记:这次陕西之行,给我留下了许多印象,最深刻的是二方面:一是陕西学术氛围浓,他们紧紧依靠高校,把研究做的很正规和很系统。他们通过学院争取国家社科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的做法我们必须借鉴,尽快与高校紧密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使山丹艾黎纪念馆成为权威的艾黎研究高地。二是他们视野广,有毅力,有能力。他们的研究人员和负责人常年多次赴有关艾黎和工合的地方考察和寻找资料,足迹几乎踏遍全国。为了一份资料,在一个县上档案馆党史办来回奔波十几天是常事,想方设法赴京赴泸寻找资料也很平常,有时还要找省上开证明到中央档案局找资料,其勇气可嘉。三是我们的资料收集眼界不宽,移藏的资料如何加快研究整理,早日形成成果值得我们认真而系统的进行思考。当然在考察中也发现了他们的许多不足,比加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在讲解中把何克的去世时间讲成了在西迁途中。比如凤县工合展览馆中说艾黎在凤县创办了工合医院(照片是山丹的)等,瑕不掩瑜,我们随时也进行了交流和更正。总之,这次考察,是在我们馆刚刚起步,面临高质量发展的紧迫形势和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形势下进行的,尤其对于年轻同志增长见识快速成长大有裨益。(山丹艾黎纪念馆副馆长周多星)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