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邹平市文旅局以“非遗+”模式 扎实推进非遗传承发展生动实践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杨燕、张涵 | 发布时间: 2024-07-27 | 475 次浏览 | 分享到:

邹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动“非遗+教育、+产业、+旅游”等模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image.png


开展“非遗进校园”,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发展。与鲁中职业学院、邹平市第二中学、青阳初中、黄山实验小学、邹平鹤伴小学等5家学校建立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模式,在邹平市第二中学挂牌成立我市第一个“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在鲁中职业学院举行邹平市职业教育传承发展非遗文化推进会,聘任邹平市酸浆豆腐传承人孙怀兵、纸皮包子传承人高文霞等7人为特聘教师,设立非遗课程,累计开展32次,受益学生1700人次。

激发非遗产业活力,拉长非遗项目产业链条。邹平现有县级及以上非遗项目140项,其中,邹平酸浆豆腐、纸皮包子、老苗粗布等20余项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建成两批共15家邹平市“非遗工坊”,其中4家入选滨州市“非遗工坊”,6项“山东手造·滨州精品”十佳的企业和非遗产品,建立了“山东手造”邹平项目库,并将“嘉嘉家纺”等13项非遗和文创产品纳入其中,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产业链条,助农增收。

打出文旅“组合拳”,拓展非遗保护传承阵地。结合元宵节、五一等传统节日,水杏节、海棠花节等文旅节庆开展非遗商品进景区、非遗大集、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对非遗商品及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开拓非遗项目市场,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业态融合发展。目前,实现了鹤伴山旅游景区、齐东古城遗址公园、禾和湿地公园3处“非遗进景区”,指导网红酒店“境院里”酒店与“非遗人家”孙大嫩酸浆豆腐传习所打造“非遗酒店”,用旅游活动为非遗传承打造更多实践和应用场景,助推传承发展。(杨燕、张涵)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