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山水间品书香 笔墨中铸匠心——《昆仑游》朗诵分享会为产业工人注入文化力量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美晨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9-18 | 23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11日,大通县东峡镇鹞子沟康乐山庄清风送爽、墨香萦绕,由西宁市总工会主办,西宁市小桥工人文化宫承办的"工铸荣光挑大梁 匠行致远勇争先"产业工人素质拓展活动在此举行。本次邀请著名作家、《昆仑游》的作者曹谁先生和著名青年书法家马明源到现场跟产业工人交流。来自城中区总工会、国资委机关工会、东川园区工会委员会、湟中区总工会、生物园区工会委员会、南川工业园区工会委员会、城西区总工会、大通县总工会、湟源县总工会、城东区总工会、城北区总工会、甘河工业园区工会委员会等12支工会队伍的产业工人齐聚一堂,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昆仑游》朗诵分享会,实现自然浸润与文化滋养的双重成长。



作为活动核心环节,《昆仑游》朗诵分享会以"作家访谈+沉浸式共读"的创新形式展开。活动特别邀请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翻译家曹谁亲临现场,这位著书48部、作品被译成30种文字的"国际曹",结合自身2008年扎根青海的创作经历,与产业工人深度对话。"昆仑不仅是'万山之祖',更是承载坚韧品格的精神符号,就像产业工人在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曹谁在访谈中解读《昆仑游》创作初心时说道,他分享了在昆仑山区采风的难忘经历,以及如何从高原山水间汲取灵感,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融入文字。




针对工友们关心的职业成长话题,曹谁结合创作体验给出深刻启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突破困境,靠的是坚守与创新,这和工人从'熟练工'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历程一脉相承。"现场工友踊跃提问,从"技术迭代中如何锚定自身价值"到"业余读书的选择方法",曹谁的解答既接地气又富思想性,引发全场共鸣。最后寄语产业工人:干一行爱一行,爱好会战胜一切困难。中午还举行了热烈的签名仪式。


访谈结束后,"去山水朗读吧"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本次共读精选《昆仑游》中《可可西里的呼唤》《动物的天堂》《飞鸟的乐园》《山宗水源》《我们的家园》《深入大昆仑腹地》《行走在昆仑山的怀抱》《大昆仑伸出长江和黄河两只手臂将我拥抱》《丝路之旅结束》《环大西部行走的意义》《小隐生活:西宁》《我的小屋:巴别塔尖》12篇经典篇目,12支工会队伍通过抽签分配篇目,开启沉浸式轮读。



他们在《可可西里的呼唤》中读出对高原生态的敬畏,在《山宗水源》里传递出对"中华水塔"的珍视,在《小隐生活:西宁》诠释对家园的热爱,各队伍声情并茂的轮读让文字与山水相映成趣。在"百花齐放"创意朗诵PK中,各队伍结合篇目特色展开创作,演绎《飞鸟的乐园》时,以灵动的肢体语言模拟飞鸟姿态;朗诵《深入大昆仑腹地》时,用沉稳语调展现探险的坚毅;在《大昆仑伸出长江和黄河两只手臂将我拥抱》中融入团队和声,将昆仑的雄浑与江河的绵长诠释得淋漓尽致。在"百家争鸣"环节,各队通过勘误卡交流朗诵技巧与内容感悟,工作人员则以"香水流年"赠礼呼应"去自然里更新自己的'香气'"主题,让书香与人文关怀深度交融。



"在山水间读《昆仑游》的十二篇佳作,读的是青海的文化厚度,更是团队协作的意义。"西宁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文学为纽带,将思政引领、素质拓展与心理关爱深度融合,既让产业工人感受了昆仑文化的魅力,更凝聚了团队力量。参与工友纷纷表示,这样的文化活动既能卸下工作疲惫,更能从文字与协作中汲取奋进动力。



曹谁《昆仑游》2024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属于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班打造的“文学新势力”丛书,曾经荣登当当网读者推荐榜第2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张柠先生评价:“曹谁的散文,跟他提倡的‘大文学观’一脉相承,有诗歌的韵味,有小说的结构,有戏剧的冲突,更有散文的自由精神。”大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起源,经过西藏、新疆进入青海,从青海分三支向东延伸,既是中华的龙脉之祖,又是中华神话圣地。曹谁效仿庄子的“逍遥游”,在大西部地区进行“昆仑游”。他的作品辑气势恢宏又娓娓道来,既妙趣横生又充满思辨,既想象瑰丽又深入生活,通过该书我们可以跟着作者去探索神秘的大昆仑地区。



下午邀请著名青海书法家马明源,为工人们讲解篆书的书写,现场教工人们书写“一叶知秋”。在马明源先生的指导下,工人们在扇面上写下人生中的第一幅作品,他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字,提升自身的素养。



活动中,除了读书和写字外,还举行了趣味横生的投壶游戏比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本次《昆仑游》朗诵分享会是西宁市总工会和西宁市小桥工人文化宫提升产业工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后续还将通过"山水朗读吧"等系列活动,持续为产业工人提供精神滋养,以文化赋能工匠精神培育。(完)

散文随笔
更多